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健康>>動態

睡眠醫學專家:長期的睡眠剝奪危害大

2023年06月05日15:13 |
小字號

近期,睡眠剝奪的話題引起關注,72小時睡眠剝奪到底有多難?普通人能不能扛得住呢?重慶西區醫院神經疾病中心副主任兼睡眠醫學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蔣曉江給出了科學解答。

蔣曉江為患者看診。重慶西區醫院供圖

睡眠剝奪是什麼?

睡眠剝奪,指的是人為地減少每天應有的睡眠時間,讓人幾個小時或者是幾天都處在覺醒狀態的一種手段和狀態。

睡眠剝奪分為兩種:一種是急性完全性睡眠剝奪,即在24小時到48小時內完全不睡覺﹔另一種是慢性不完全性睡眠剝奪,則是個體應有的睡眠時間受到侵犯或減少,一般24小時內的睡眠少於6—8小時就認為發生了睡眠剝奪。

睡眠剝奪嚴重者可致命

“72小時睡眠剝奪實驗是急性完全性睡眠剝奪,是對實驗者身體和意志的極限考驗”蔣曉江說道,對普通人來說,這樣方式不但難以承受,還會對身體健康造成直接的傷害。

蔣曉江介紹,短期的睡眠剝奪,會讓人注意力和認知力下降,記憶力不佳,反應時間延長,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會造成情緒的不平衡和不穩定,導致焦慮、憤怒、無聊等負面情緒的產生,表現為不耐煩、好沖動﹔還會讓人的免疫力降低,由此會導致種種疾病的發生,如感冒、胃腸疾病、神經衰弱、抑郁等。

長期的睡眠剝奪,可影響青少年的生長發育,還可增加患有肥胖、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心律不齊及腦卒中等疾病的風險。由於DNA會受到永久性的損害,從而增加各種癌症的發病率,更為嚴重的則會導致死亡。

睡眠治療。重慶西區醫院供圖

不完全性睡眠剝奪別超過兩星期

應對睡眠剝奪,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屬於自己的睡眠時間“奪”回來。

蔣曉江稱,在一定時間內的不完全性睡眠剝奪,可以通過增加睡眠時間,補償睡眠剝奪失去的時間。白天睡眠的恢復性作用比夜間睡眠小,連續性睡眠比多次短時間小睡效果更好。但是,並不是有了應對方法就可以肆無忌憚地熬夜,睡眠剝奪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兩個星期,畢竟惡果已經鑄成,補救的方法也只是及時止損而非全面治療。

蔣曉江告誡,對於因長期的睡眠剝奪,已造成失眠、抑郁等病症的患者,則需要通過規范化的睡眠質量的監測,查找出睡眠剝奪的真正誘因,以及准確評判睡眠剝奪所造成的傷害程度,以便進行針對性的治療。(重慶西區醫院)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