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地礦局重點調研防范化解地質安全隱患——
不懼山高路遙 直奔現場指導地災防治

近期,我市雨水增多,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下稱市地礦局)派出多個調研組,深入巫山、巫溪、奉節等地調查了解地質災害防治情況。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作為全市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撐單位,市地礦局深入開展調查研究促進問題有效解決,切實履行好地災防治公益性職責。調研中,為給地質災害早期識別能力建設收集第一手資料,調研組工作人員上高山、下深谷,把調查研究的腳印留在崇山峻嶺間。
5月上旬,受持續降雨影響,奉節縣部分區域地質災害風險較高,市地礦局立即派調研組趕往現場調研。
調研組冒著暴雨在蜿蜒崎嶇的山路上駕車前行,5個多小時后抵達地災一線康樂衛生院。該衛生院位於奉節縣康樂鎮土坎村六組,曾於2004年、2014年發生過滑坡。此次強降雨過程導致不穩定因素增加,當地可能出現局部安全隱患。
地質工程師正在地災現場實施建抗滑樁、截排水和封閉裂縫等工程。
“你們野外裝備是否到位,還存在哪些困難?”調研組向駐守當地的地質工程師詳細了解近期工作任務和存在的困難,現場與一線技術人員進行會商指導。
通過現場走訪、實地檢查,調研組對地災進行分析研判,並向單位黨委建議,對地災易發地區加強摸排和巡查,及時做好地災預警。
5月7日,奉節縣竹園鎮九龍村出現危岩崩塌跡象。市地礦局南江地質隊駐守工程師接到當地群測群防員電話后,在調研組指導下,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處置。
工程師基於多年對當地的了解,綜合實時降雨、無人機監測等數據分析,向當地政府發出預警,協助安全撤離6戶、13名群眾。
據了解,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市地礦局組建了30個調研組,其中調研地災防治的有6個。去最偏遠的地方,去災害頻發的地方……各調研組不懼山高路遙,直奔現場指導地災防治。調研組車輛行程累計達到上萬公裡。全局副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共形成77個調研題目,其中地災防治類16個﹔發現問題233項,其中地災防治類30個﹔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262項,其中地災防治類48個。目前,全局已形成調研報告50份,其中地災防治類11份。(記者 陳國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暨老字號博覽會將在長壽舉行
- 人民網重慶6月6日電 (記者馮文彥、實習生向姝頷)6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重慶主場活動——非遺購物節·第八屆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暨老字號博覽會新聞發布會在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召開。發布會上,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長壽區人民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了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重慶主場活動總體安排情況。…
- 首創"技改抵扣" 重慶一案件入選最高法指導性案例
- 回訪座談會現場。重慶五中院供圖 人民網重慶6月6日電 (記者劉政寧)6月5日,世界環境日,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對一起環境污染民事公益訴訟案中創新適用“技改抵扣”裁判執行方式已結案的兩家企業情況進行回訪。…
- 2023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成果教育年會將在渝舉行
- 人民網重慶6月6日電 (記者胡虹)為加強人文交流理念的教育、傳播和實踐,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指導,重慶課堂內外融媒體有限責任公司主辦,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研究智庫承辦的2023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成果教育年會將於6月14日至16日在重慶舉行。 本次年會以“未來·在世界與我之間”為主題,踐行以人為本、開放平等、尊重包容、理解欣賞、交流互鑒、合作共贏、秉持正確義利觀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人文交流理念,以編寫出版《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成果案例匯編》為契機和依托,通過教育藝術展、主題分享、平行論壇等環節,協同政校企資源,探索加快和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新模式,圍繞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共建一個多元參與、互學互鑒、共同成長的交流平台,服務教育高質量發展、“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