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亂跳”要警惕 可能會發生腦梗

今年“中國房顫日”的主題是“關注房顫、預防卒中”,為了提高公眾對房顫的認知,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今天由重慶西區醫院心臟血管疾病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於學軍從三個典型的臨床案例中,為大家科普關於房顫這個“隱形殺手”的相關防治知識。
人在極度亢奮時心率能達到多少呢?於學軍表示,最高應不超過160次/分鐘,如果心率在160-220次/分鐘,臨床稱為“心動過速”,心率350-600次/分鐘,而且不規律,就是“房顫”。
剛過50歲 竟患“三重”老年病
近日,剛過50歲的樊先生(化名)因突發頭痛、嘔吐到重慶西區醫院就診。經檢查診斷,他患有持續性房顫、輕微腦梗、輕度老年痴呆“三重”老年病。原來患者近幾年經常一過性地頭痛頭暈,稍有劇烈運動就感覺“心臟亂跳”,但很快就恢復了,所以並沒有重視。
於學軍提醒,房顫的主要症狀有心悸、心慌、頭暈、胸悶、氣短、乏力、心臟亂跳等,發現這些症狀應及時就醫、早診早治。同時,房顫有起病隱匿、無明顯症狀等特點,應堅持定期體檢,45歲以上人群要特別注意心臟健康檢查。
用藥不當 消化道出血危及生命
68歲的劉女士(化名),5年房顫病史,一直口服抗凝藥保守治療。前日,因突然暈倒被送到重慶西區醫院急診治療。經檢查發現,是消化道持續性出血導致,已危及生命。原來,患者10天前為了根治灰指甲開始自行口服一種抗真菌藥,抑制了抗凝藥代謝,導致體內抗凝藥過量致患者消化道出血。
於學軍提醒,抗凝藥使用過量容易引起內出血,如胃腸道出血、腦出血、皮膚黏膜出血等。同時,抗凝藥長期過量,會對肝腎造成不可逆損傷。所以,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還要注意多種藥物之間的影響,服用前仔細閱讀藥物使用說明書或咨詢專業醫生。
未定期復查 心跳減慢路邊暈倒
53歲曹先生(化名),2月前確診為房顫,口服胺碘酮等藥物治療,服藥期間在路邊突發暈倒被120送到重慶西區醫院治療。經相關檢查發現患者口服抗心律失常藥物未遵醫囑定期復查,結果出現心跳減慢導致暈倒。
於學軍提醒,遵醫囑很重要。胺碘酮雖然是抗心律失常的常用藥物,但一定要遵醫囑定期復查心電圖、電解質、甲狀腺功能、胸片等指標,早期發現和處理毒副反應,觀察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並做調整。
早預防 早發現 早治療 保持正常“心動”
房顫,全名為“心房顫動”,近年來30-50歲的年輕患者開始增加,可能與肥胖、酗酒、睡眠呼吸暫停、高血壓、甲亢及遺傳基因等危險因素有關。房顫是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的最大危險因素,而部分腦卒中患者可能繼發老年痴呆。同時,長期持續房顫還會使心臟增大,最終導致心臟功能衰竭。所以,積極治療房顫及預防血栓形成很關鍵。
於學軍介紹,可通過保持心理平衡、正常體重、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不熬夜、不過勞,預防房顫發生。其次,不能手術治療的房顫患者,及時使用抗凝藥物,減少血栓形成風險。(重慶西區醫院)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