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發展改革委抓好調查研究成果轉化
惠民助企促消 推動“信用重慶”跑出加速度

“針對市民吐槽辦事不方便,需要多次往返各個部門、反復提供各種証明材料等問題,我們拓展信用制度應用場景,通過‘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減成本’,讓更多市民感受到‘信用重慶’建設的加速度。”
開展主題教育以來,市發展改革委持續加強黨的創新理論掌握運用,抓好調查研究成果轉化,在“信用重慶”建設中以問題為導向,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提升民眾幸福感﹔全面推廣信用承諾制、健全企業等主體信用狀況綜合評價體系,增強企業獲得感﹔通過信用機制優化消費政策、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提升消費滿意度。
信用惠民
讓市民不再“往返跑”
前不久,家住梁平區的唐平(化名)忐忑不安地走進區不動產登記中心。“我結婚后,戶口就與父母分開了。”唐平說,如今父母去世,繼承房產時卻發現無法提供親屬關系証明,按照以往慣例這事可不好辦。
“沒問題,可以過戶。”梁平區不動產登記中心工作人員的回復讓唐平出乎意料。原來,梁平區持續優化對辦理不動產登記涉及的部分事項探索試行告知承諾制,可以不提供“親屬關系証明”,直接採用“告知承諾”方式,無需重復証明“我是誰”。
像唐平這樣感受“暢快”辦事的案例在我市還有很多。
如長壽區創新建立“政務承諾+信用履約”機制,通過打造信息化履約平台,建立規范化承諾模板,推動補助申報、承諾、審批、監管、履約踐諾等信息“一網展示”“一站通查”,審批效率提高40%以上,群眾滿意度達100%。
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市通過告知承諾系統發起信用查詢近55萬次,在線服務承諾時限壓縮比達78.5%,極大提高了市民辦事的便捷度和滿意度。
信用助企
讓企業看到“真金白銀”
前不久,重慶某冷鏈物流公司犯了愁,想要參與重慶某乳業公司運輸業務招標,但不具備貨物專用運輸(罐式)條件的資質。
“按照以往程序申請,差不多要10天,時間來不及。”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公司人員來到渝北區行政服務中心詢問。
“沒想到因為企業信用較好,服務中心立即啟動告知承諾程序,當天就辦好了。”公司相關負責人高興地告訴記者,后來他們順利中標了乳業公司的業務。
“信用制度的高效應用,不僅為企業帶來業務,還帶來‘真金白銀’。”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我們著力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努力把助企紓困工作做到企業心坎上”。
如巴南區創新政策兌現方式,將信用承諾嵌入政策申報,依托“巴巴實”企業服務雲平台,累計為2263家企業兌付資金超6127萬元。
據了解,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我市“信用重慶”建設瞄准市場主體的“堵點”,持續縮短時限、簡化流程、降低門檻。截至目前,全市累計辦理告知承諾事項526107件,單個事項最短辦結時間僅5分鐘,當天辦結率高達70%以上,累計減少証明材料超5萬件。
信用促消
讓消費者沒有“后顧之憂”
“我21萬元買了一台二手車,沒用多久就懷疑是個事故車。”消費者劉先生說起這件糟心事還心有余悸,“當時我想,遭了,上了個大當,20多萬元打水漂了。”
劉先生隨即聯系車商反映情況,沒想到汽車城消費維權中心立即召集車商、檢測機構開展復檢工作,確認該車存在事故車現象,兌現“先行賠付”的承諾,退還購車全款21萬元。“沒想到賠付這麼簡單、高效。”劉先生說。
“二手車市場存在一些亂象,該汽車城建立‘三方四層級全環節’信用承諾機制,直指二手車交易痛點,營造放心消費環境。”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說。
市場經濟說到底是信用經濟。當前,市發展改革委著力推動“信用重慶”優化升級,把主題教育成果更多轉化為服務發展、服務經濟的有力舉措,在穩經濟、促消費等方面主動思考、主動作為。
比如,武隆持續優化信用免票、信用免押、信用折扣、信用先享幾大類信用消費產品服務體系,推動商家入駐“智慧旅游-信用消費”平台,吸引消費者使用信用消費。截至目前,該平台共有9000余名消費者注冊,130余戶商家入駐,訂單累計達1萬余筆,累計信用金額600余萬元。(本報記者 唐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患兒父親突發心臟驟停 兒科醫護上演"生死時速"
- 人民網重慶6月21日電 (陳琦、劉祎)“醫生,有位患兒家屬暈倒了,快來看看……”近日,一聲驚呼后,醫護人員迅速反應,打響4分鐘的生死急救戰。 這一幕發生在6月10日早上,重醫附屬兒童醫院呼吸科渝中一病區的治療室內,護士孫茹正在給剛入院的寶寶恆恆(化名)進行吸痰護理操作。…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