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后腸疾高發,重慶東大支招這樣給腸胃“減壓”

端午節過后,有不少人因腹部不適等消化不良的症狀前來就診,市民張阿姨(化名)就是其中一位。據了解,張阿姨之前就很喜歡吃糯米之類的食物,趁著過端午多吃了幾個粽子,結果肚子就開始隱痛不適,還伴有嘔吐症狀,便來到重慶東大肛腸醫院就診。
“最近,因為腸胃不適前來就診的病人,比平時多了三分之一。”重慶東大肛腸醫院消化內科醫生表示,近期急性腸胃炎的病人增多,可能是因為一些家庭喜歡把粽子當作主食,替代米飯經常食用,從而引起腸胃疾病。
粽子應該怎麼吃?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纖維質,含過多的脂肪、鹽、糖。因此醫生建議,吃粽子,最好中午吃、趁熱吃、小塊吃,一天的食用總量不超過150g。胃腸道疾病患者要遠離肉粽、蛋黃粽等高脂粽子﹔糖尿病、肥胖及心血管患者要遠離甜粽、肉粽,可適當食用雜糧粽。
吃粽子的同時,可搭配蔬菜、水果,幫助腸、胃蠕動,而且可以避免引起腸、胃消化不良。此外,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這一類的食物,不要碰含水分較多的寒性瓜果類,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瀉或腹痛。
另外,由於端午節期間雨水不斷,細菌容易滋生。對於吃不完放在冰箱中存放的粽子,建議居民要吃的時候一定要徹底煮熟煮透,防止細菌滋生。
消化不良的症狀有哪些?
很多人都遇到過脹氣、打嗝、食欲差等問題,其實這些都是消化不良的信號。除此之外,腹部不適、吃一點就飽、惡心、嘔吐也同樣是消化不良的臨床表現,然而多數人對這些腸胃和消化問題都不重視,認識上存在誤區,認為隻要不影響生活,抗一抗就過去了,從而延誤了病情的最佳治療時機。
以下六大人群為消化不良的高發人群:
1、不吃早餐族:傷胃腸黏膜,誘發膽結石﹔
2、常吃撐族:加重胃負擔,造成消化功能紊亂﹔
3、嗜辣族:刺激胃腸黏膜,加重胃病﹔
4、吃飽就睡族:加重胃負擔,出現消化功能異常,胃食管反流﹔
5、加班族:精神壓力大,長期作息飲食不規律﹔
6、餐后運動族:影響消化功能,導致胃下垂。
重慶東大肛腸醫院消化內科提醒,端午過后,最好清淡飲食3-5天,讓腸胃慢慢恢復到正常狀態,這期間主食最好以谷類粗糧為主,增加深色或綠色蔬菜比例。當出現胃痛、胃酸、胃脹等不適症狀時,應及時就醫對症治療。(重慶東大肛腸醫院)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