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健康

不同類型疤痕表現有哪些不同?

2023年06月27日11:36 |
小字號

談及疤痕,大家都有所認知,日常磕碰、外科手術等會導致疤痕的產生。重慶軍美醫療美容醫院美容外科技術院長章小平介紹,疤痕的類型多樣,不同的類型表現也有所不同。

表淺性瘢痕

因皮膚受輕度擦傷、淺1度灼傷,或皮膚受表淺的感染后所形成,一般累及表皮或真皮淺層。

臨床表現:表面粗糙,有時有色素改變,局部平坦,柔軟,有時與周邊正常皮膚界限不清,一般無功能障礙,不需特殊處理。

增生性瘢痕

凡損傷累及真皮深層,如深2度以上灼傷、切割傷、感染、切取中厚皮片后的供皮區等,均可能形成增生性瘢痕。

臨床表現:瘢痕明顯高於周圍正常皮膚,局部增厚變硬。在早期,因有毛細血管充血,瘢痕表面呈紅色、潮紅或紫紅。在此期間,痒和痛為主要症狀,情況嚴重者可因抓撓而致表面破潰。在經過相當一段時期后,充血減輕,表面顏色變淡,瘢痕逐漸變軟、平坦,痒痛減輕以致消失,這個增生期的長短因人和病變部位不同而不同。

一般來講,兒童和青壯年增生期較長,而50歲以上的老年人增生期較短。發生於血供比較豐富,如顏面部的瘢痕增生期較長,而發生於血供較差,如四肢末端、脛前區等部位的瘢痕,增生期較短。增生性瘢痕雖可厚達2cm以上,但與深部組織粘連不緊,可以推動,與周圍正常皮膚一般有較明顯的界限。

章小平介紹,增生性瘢痕的收縮性較攣縮性瘢痕更小,因此,發生於非功能部位的增生性瘢痕一般不會引起嚴重的功能障礙,而關節部位大片的增生性瘢痕,由於其厚硬的夾板作用,妨礙了關節活動,可引致功能障礙。位於關節屈面的增生性瘢痕,在晚期可發生較明顯的收縮,從而產生如額頸粘連等明顯的功能障礙。

萎縮性瘢痕

萎縮性瘢痕,其損傷累及皮膚全層及皮下脂肪組織,可發生於大面積重度灼傷、長期慢性潰瘍愈合后,以及皮下組織較少部位如頭皮,脛前區等。

臨床表現:瘢痕堅硬,平坦或略高於皮膚表面,與深部組織如肌肉、肌腱、神經等緊密粘連。

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的發生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包括外科手術、撕裂傷、紋身、灼傷、注射、動物咬傷、接種及異物反應等,許多患者的原發病史可能被忘記。

臨床表現:瘢痕疙瘩的臨床表現差異較大,一般表現為高出周圍正常皮膚,超出原損傷部位的特殊性生長的腫塊,撫之較硬,彈性差,局部痒或痛,早期表面呈粉紅色或紫紅色,晚期多呈現白色,有時有過度色素沉著,與周圍正常皮膚有較明顯的界限,病變范圍大小不一,從2-3mm丘疹樣到大如手掌的片狀。

其形態呈多樣性,可以是較為平坦的,有規則邊緣的對稱性突起。也可以是不平坦的,具有不規則突起、高低不平的團塊。其表面為萎縮的表皮,但耳垂內瘀痕疙瘩的表皮可以接近正常皮膚。大多數病例為單發,少數病例呈多發性。瘢痕疙瘩在損傷后幾周或幾月內迅速發展,可以持續性連續生長,也可以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處於穩定狀態。病變內可因殘存的毛囊腺體而產生炎性壞死,或因中央部缺血而導致液化性壞死。瘢痕疙瘩一般不發生攣縮,除少數關節部位病變引起輕度活動受限外,一般不引起功能障礙。

其他

章小平表示,在臨床上,根據瘢痕的形態,又可分為線狀瘢痕、蹼狀瘢痕、凹陷性瘢痕、橋狀瘢痕等數種。所以從上述分類及臨床表現來看,手術中的抗張力縫合以及手術切口的選擇以及縫線的選擇對於病人的預后都會產生影響,當然,與病人的體質以及術后護理也是息息相關的。(重慶軍美醫療美容醫院)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