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印跡鄉村創意設計大賽總決賽在重慶梁平舉行

明達鎮紅岩壩美景。鄧志剛 攝
夏日雖盡,暑氣未消,行走在都梁的鄉村裡,稻谷抽穗、魚塘連片、山雨驟然、驕陽斜照,所見皆是景。“梁平的鄉村干淨整潔、規劃合理,是讓人看得見鄉愁的美麗鄉村。”來自浙江的楊良山拿著兩株稻谷,笑著說:“我還會再來。”
楊良山為何而來?為鄉村和美,又為何想留,為梁平臻美。
8月10日-13日,第二屆印跡鄉村創意設計大賽總決賽系列活動在重慶市梁平區舉辦,活動由總決賽專家評審、總決賽優秀作品發布、和美鄉村建設大講堂、設計下鄉大調研、鄉村創意設計優秀作品展等組成。
活動現場。黃亞輝攝
一場大賽 匯藝術元素聚梁平
本次大賽設置了村庄設計、鄉村景觀設計、鄉村公共設施設計3個基礎賽道和數字鄉村、食品與包裝設計、區域品牌、非遺賦新、鄉村民宿5個專項賽道。共有近300所高校和上千家設計機構的近萬名設計人員參加,共提交有效作品2280份,覆蓋了29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總決賽期間,評審專家團分別按不同賽道組別開展評審工作,專家委員會從370件入圍作品中評選出一等獎10個,二等獎21個,三等獎30個,並對第二屆印跡鄉村創意設計大賽全國總決賽獲獎作品和優秀組織獎、特殊貢獻獎、梁平定制賽等各類獎項進行了表彰。
大賽從鄉村的實際需求出發,引導高校師生和廣大設計師,把創意設計與優秀農耕文化有機結合,把創意寫在大地上,把設計落在田野裡。大賽進一步聚焦村庄建設、鄉村景觀和公共設施創意設計,推動現代元素與傳統農耕文明深度融合,增強鄉村審美韻味,更多吸引鄉土人才參與鄉村創意設計,更多體現廣大農民群眾的意願和要求,把創意設計、現代科技、美學藝術融入鄉村振興之中,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活動期間,與會專家和嘉賓分別走進梁平區川西漁村、百裡竹海、紅岩壩、中華·梁平柚海、預制菜館等地,實地調研考察,感受梁平區鄉村風貌和厚重文化,為梁平和美鄉村建設獻智獻策。同時組織了為期三天的鄉村創意設計優秀作品展和各省廳相關負責人座談會,分享各地經驗,促進鄉村創意設計交流與合作。
竹山鎮獵神村的作品。蔣紹國攝
一段演講 引智慧因子入鄉村
活動中,中共重慶市梁平區委書記錢建超在致辭中表示,此次大賽是對梁平挖掘特有的巴蜀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加快推動“文化+”“旅游+”全域融合的深度賦智。梁平將以本次大賽為契機努力讓旖旎的田園風光、深厚的農耕文明成為梁平最亮的風景眼。
活動期間,“和美鄉村建設大講堂”舉行。各位專家、領導圍繞和美鄉村建設、藝術融入鄉村發展等主題進行深入探討。
“全國優秀鄉村創意設計作品來到梁平評選、展出。看到梁平創意設計展現出的新面貌。”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農業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振偉說,以此次比賽為契機,希望梁平區能探討鄉村創意設計引領鄉村發展的路徑,用創意設計把鄉村文化、現代科技、美學藝術融入宜居宜業鄉村建設之中。
“這次大賽總決賽在梁平舉行,是梁平之幸,也是梁平之機。”中共重慶市梁平區委副書記、梁平區人民政府區長陳孟文在主旨演講中表示,近年來,梁平區圍繞家庭、鄰裡、社區三個層面,推進鄉風文明建設,著力構建禮讓包容、美美與共的和美鄉村。
活動中,舉行了共建中國印跡鄉村館簽約儀式,梁平將在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建設中國印跡鄉村館。中國印跡鄉村館包括鄉愁基因庫、未來鄉村設計中心、印跡鄉村展覽廳、印跡鄉村會客廳四個方面,向全國推廣梁平的鄉愁載體、文化理念,形成強大的梁平凝聚力。
“第二屆印跡鄉村創意設計大賽是一個動員全社會力量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表示,“本屆大賽在梁平舉辦,我看到了設計落地,產業與設計完全融合。”金文成表示,設計不能停留在概念、圖紙,要鏈接產品開發、村庄建設、景觀打造等,突出地域特色和鄉村特點,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而建。
一次探索 建和美鄉村於都梁
見發展、顯成效,近年來,重慶市梁平區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從鄉風文明到人居環境提升,再到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一以貫之地系統謀劃推進、不斷豐富內涵、加強實踐探索,推動和美鄉村建設持續向縱深邁進。探索出從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入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帶動鄉村產業升級、重構鄉村治理體系、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路徑。
堅持規劃先行,以點帶面,著力提高鄉村建設水平。梁平區堅持注重城鄉統籌規劃,堅持多規合一,把規劃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道工序。
堅持政策穩定,持續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梁平區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到鄉村產業發展、群眾精神文明建設、農村改革、共同富裕等方面,始終堅持一以貫之地持續推動、細化落實。
堅持產業提效,促農增收,努力夯實共同富裕基礎,狠抓住產業、就業兩個關鍵,深化農村改革,努力實現共同富裕。
堅持黨建統領,固本強基,構建數智鄉村治理體系。梁平區堅持黨領導農村工作,完善黨建統領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
堅持保障有力,責任落實,健全分級負責工作機制。不折不扣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一把手”責任制。(黃亞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