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頸按摩竟致腦梗死 鬆山醫院神經內科:年輕人更易患病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一天繁忙的工作結束之后,去做個肩頸按摩成為很多年輕人的放鬆選擇。重慶鬆山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史樹貴提醒,肩頸按摩需警惕,不良手法或本身存在健康隱患,按摩也可能帶來傷害,35歲的王先生(化名)就是例子。
據了解,王先生下班后約著同事一起去放鬆,做完按摩后回家倒頭就睡。第二天早上醒來,王先生自覺頭暈、行走不穩、左側肢體麻木乏力,發現不對勁后王先生前往重慶鬆山醫院神經內科就診,神經內科主任史樹貴為其接診。經過詳細檢查,確診為急性腦梗死,好在患者病情不太嚴重,進行緊急靜脈溶栓治療后很快就解除了這次危機。
年紀輕輕的王先生既往沒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也不抽煙,體型也不肥胖,怎麼突然就發生腦梗死了呢?史樹貴介紹,很大可能與患者前一天晚上做頸部按摩有關,按摩導致了頸部動脈夾層,從而引發急性腦梗死。
什麼是頸部動脈夾層?
頸部動脈夾層是中青年卒中的重要原因,佔45歲以下卒中患者的10.4%。
頸部動脈夾層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頸部動脈內膜局部撕裂,在強有力的血液沖擊下,內膜逐步剝離、擴展而形成的管壁結構異常,從而在動脈內形成真假兩腔。
當血液進入內膜與中膜之間時,可引起管腔狹窄,出現腦缺血症狀﹔當血液進入中膜與外膜之間時,稱為夾層動脈瘤,可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
為什麼形成頸動脈夾層?
按摩雖然可以幫助舒緩肌肉緊張度,但用力不當、按摩部位不正確,則可能損傷到頸部的動脈(頸動脈或椎動脈),導致相應動脈內膜撕裂,從而引發動脈夾層。
除了頸部按摩之外,頸部外傷、乘坐雲霄飛車等娛樂設施、蹦迪甩頭動作、不恰當的瑜伽動作等,均可能導致頸部動脈夾層。
史樹貴介紹,在接診的案例中王先生的情況並不是個例,曾遇到多起類似情況。曾經有一個30歲的女性患者,也是平時喜歡按摩理療,經常做高空瑜伽等鍛煉,突發視野模糊,前來就診,被診斷為左側椎動脈夾層﹔還遇到過一個年僅22歲的大學生,因頭痛、頭暈就診,被診斷為右側頸動脈狹窄。
所以提醒廣大年輕人,平時應注意健康生活習慣,按摩及鍛煉應選擇正規專業機構,如遇頭暈、頭痛、行走不穩、肢體麻木、乏力等不適症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神經內科進行診治,以盡早排查病因,採取對症治療方案。
頸動脈夾層怎樣治療?
1.藥物治療
如果頸部動脈夾層導致了急性腦梗死,且在發病4.5小時之內到醫院就診,神經內科醫師會根據病情決定是否給予靜脈溶栓治療。
如果超過靜脈溶栓時間窗,則會給予“華法林”“達比加群酯”等抗凝藥物治療或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硫酸氫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聚集類藥物治療。
如動脈夾層導致了腦出血,則由神經內科或神經外科醫師根據病情決定是否給予止血、脫水等藥物治療。
2.手術治療
頸部動脈夾層導致動脈閉塞,或藥物治療病情仍在進展的情況下,神經內科或神經外科醫師會根據病情,決定是否行血管內支架置入或外科搭橋手術治療,目的是暢通血管、改善腦供血。
如患者出現夾層動脈瘤,則會根據病情決定是否行血管內介入栓塞術或外科夾閉手術治療,目的是預防發生腦出血。
如何預防腦卒中?
預防腦卒中,除了嚴格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肥胖等基礎疾病外,還應改變抽煙、酗酒、缺乏運動、情緒不穩定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何快速識別腦卒中?
一旦出現一側肢體無力麻木、說話不清、頭暈頭痛、走路不穩、口眼歪斜等症狀時,應警惕腦卒中的發生,立即呼叫120到醫院急診。(重慶鬆山醫院)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