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賦能 探索墊江農業現代化發展
2023年08月15日11:35 |

走進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黨群服務中心,巨大的LED屏幕上放映著墊江縣農業物聯網的實時監控,展示了水分、溫度、虫害等信息,並遠程控制無人機噴洒農藥和自動灌溉平台……暑假期間,西南政法大學網絡與智慧法治研究生創新教學團隊協同人工智能法學院組建“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隊伍,深入畢橋村田間地頭開展系列調研。
西南政法大學“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隊伍。路丞武攝
將鄉村治理、鄉村興業、鄉村惠民融合到一個平台,縮短城鄉“數智”差距,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樣緊緊圍繞解決“三農”問題的構想在畢橋村通過三農信息化平台得以實現。
調研期間,在畢橋村的國家級水稻試驗基地中,植保無人機在噴洒農藥,整片水稻田在短短幾分鐘內便被霧化農藥均勻覆蓋。插秧、施肥、噴洒農藥……這些原本耗時費力的環節,都不再需要純人工作業完成,從一株秧苗到一把麥穗,數字鄉村的成果躍然田間。“這片水稻都是中國農業大學研發的品種,從海南運過來試驗的……”當地種植戶如數家珍地向實踐團成員介紹不同品種。
植保無人機在田間作業。路丞武攝
在畢橋村黨總支書記章開明的帶領下,實踐團走進墊江雜交水稻種業博覽館,從“三系不育系A”到“兩系雜交水稻”,向眾人介紹墊江水稻種植業的發展歷程以及農具的智能化使用。
信息科技既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也有利於帶動社會生產模式和治理模式轉變。實踐團隊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網絡信息與數字鄉村調研,走訪了解當地群眾對網絡及對智慧技術運用的普及程度,並提出“通過完善科技融入社會治理過程中的頂層設計和制度規則,在實踐中挖掘‘數智’技術在農業農村的智慧應用場景,打通科技、法治、農業的壁壘,更好發揮法治的社會效能,以智慧化治理網格推動新農業發展”,為畢橋村數字鄉村建設及數字重慶建設提供有益參考。(晏紅霞)
(責編:黃凌、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