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矛盾糾紛如何就地化解

4月21日,榮昌區馬家坳小院成功調解一起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並以案說法,對現場群眾進行《家庭促進法》宣傳。
榮昌區安富街道普陀村邊界聯調工作室挂牌。
7月10日,一起川渝跨省薪資爭議通過“雲上共享法庭”線上調解,圖為重慶車載法庭調解現場。
7月10日,一起川渝跨省薪資爭議通過“雲上共享法庭”線上調解,圖為成都法官調解現場。(本版圖片均由市司法局提供)
重慶市榮昌區龍集鎮六合村與四川省隆昌市石碾鎮碉樓村,僅一條馬路之隔,兩地村民比鄰而居,田土交織,道路相連。多年婚嫁往來,許多村民成了親戚,往來日益密切的同時,跨省矛盾糾紛也時有發生。
在這川渝交界處,有一棟特別的小院——馬家坳小院,院裡種著幾株玫瑰和一些不知名花草,院子正中間是一幢黃牆青瓦的小“獨棟”,獨具特色。
“這裡是川渝兩地共建的法治小院,川渝首個邊界聯調室就在這裡。”榮昌區司法局龍集司法所所長蔣建秀告訴記者,這個聯調室作用可不小,剛建好不久,就成功化解了一起曾調解“失敗”的跨省糾紛。
不歡而散的跨省糾紛調解案
時針撥回到2019年。
榮昌區龍集鎮六合村一組和隆昌市石碾鎮碉樓村三組的一百余戶村民迎來一件喜事——近三百畝承包地被“六杰合作社”租賃,用於種植花椒,約定租金為每畝每年350元。
好景不長,村民們才拿了兩年租金,“六杰合作社”就鬧了內訌:四個合伙人散伙,其中三人私下把土地進行劃分,准備各自單干。這下,村民的土地租金一時間拿不到了,喜事也變成了糟心事。
“這個事情必須喊他們拿出個說法!”收不到錢,越來越多的六合村村民開始聚集。
“大家不要著急,坐下來慢慢說,我們來調解!”蔣建秀回憶說,涉及這場糾紛的村民,大多是榮昌區六合村的,但還有近30戶,是隔壁四川省碉樓村的,她趕緊拿出手機,在通訊裡翻找隆昌市司法局石碾司法所的聯系方式。
“石碾司法所離我們這邊約100公裡,平時基本沒得啥子聯系,那個號碼也是很早之前存的。”蔣建秀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撥下電話,那一頭傳來“空號”的回音。
無奈之下,蔣建秀找到六合村的村支書,希望他能找碉樓村的村干部幫忙找人。“我和那邊鬧過一次矛盾,關系不太好,怕是不得買我的賬喲。”村支書回復,“要不,你問問李長春試試,他家和碉樓村很近,應該比較熟。”李長春是六合村綜治專干,因為住家關系,正好認識碉樓村的村支書。
幾經波折,在李長春的幫助下,蔣建秀聯系上了碉樓村的村干部。兩天后,碉樓村的村民代表來了,但又一個麻煩出現了——來的村民比較多,沒有專門的場地和大桌子,該在哪裡調解?
恰巧這時,有幾個拿著球拍的小孩經過。蔣建秀靈機一動,決定把幾個乒乓球台拼在一起,改成調解桌。隨后,她又從周邊老百姓家裡借來板凳,一個臨時調解場就搭好了。
調解過程還算順利,在李長春和蔣建秀的調解下,“六杰合作社”的幾個合伙人表示願意承擔責任,但需要一定時間予以兌現。
幾方達成的協議內容,蔣建秀都挨個寫到了調解協議書上。但當她拿出龍集鎮調委會公章准備蓋章時,卻遲疑了:“四川的二十多戶村民不歸我們管轄,這個章蓋下來,我心裡沒底啊。”蔣建秀坦言,在沒有文件政策支持的情況下,這個章沒有法律效力,她不敢蓋。
見蔣建秀猶豫,碉樓村一位姓王的村民看出了端倪:“我來之前就猜到的,你們重慶的怎麼管得到我們嘛,沒意思,走了走了……”這一吆喝,其他村民也憤憤離開。
“涉及跨省,兩邊的事情你們管不完,也管不了。”“六杰合作社”一位合伙人的話一下子戳中了蔣建秀的心窩子,這件事便成了她的一個心病。
這次調解不歡而散。
漸漸地,兩地聯絡人疏遠了,對調解工作支持的村民變少了,願意到場溝通的人也不多了。
邊界跨省糾紛成了調解員們最頭疼的難題。
邊界聯調室讓跨省糾紛“就地解決”
轉機發生在2022年3月。
在榮昌區司法局與隆昌市司法局的統籌下,榮昌區龍集鎮與隆昌市石碾鎮聯合挂牌成立川渝邊界聯調小院——馬家坳小院,設立“代表委員聯絡站”。
小院位置正好在位於兩地交界處,成立那天,雙邊的司法所、派出所、人民法庭負責人簽訂了合作協議,大家互留了電話,還建了微信群,方便第一時間互通信息﹔制作了川渝邊界共治共享法律服務公示欄,暢通群眾尋求法律幫助的渠道。
當天,榮昌區龍集鎮調委會還與隆昌市石碾鎮調委會聯合發文,建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龍石邊界矛盾糾紛聯合人民調解委員會。
同時,雙方約定,兩地司法所、村調委會各派出2名工作人員入駐,形成一套調解引導、委派調解、訴調對接、司法確認、信息通報等工作程序,為轄區群眾提供法律咨詢、糾紛調解、司法確認等法律服務。
“這個文件發了,以后蓋哪邊的章都一樣,都有法律效力了!”蔣建秀很興奮,“馬上邀約石碾鎮碉樓村涉‘六杰合作社’糾紛的村民,再到咱們馬家坳小院現場調解一次。”她拿出手機,在名為“川渝邊界調解群”的微信群裡“喊”了一聲,馬上得到回應。
更讓蔣建秀意外的是,“上午喊,下午就約好了”。第二天一大早,曾經不歡而散的原班人馬又聚到了一起。
鮮花綠草包圍的馬家坳小院裡氛圍溫馨,一張大調解桌,凳子一排排擺開。
“這次把川渝兩個村子的村民代表聚在這裡,是為了一起解決問題。大家簽的合同,是蓋了章簽了字的,具有法律效力,給租金的事情肯定是跑不脫的。”蔣建秀和李長春的話給兩地村民吃下了定心丸。
“建議重新根據承包面積進行租金劃分。”
“租金付款時間,建議重新約定一下。”
“啥子時間可以拿到租金,也要具體說清楚。”
……
調解現場,大家各抒己見,一起出謀劃策,最終“六杰合作社”的幾位合伙人與村民達成協議,根據各自流轉地塊,約定三年給一次土地租金。
“統一了意見了,所有人都必須執行調解協議喲,這個是有法律效力的喲!”說罷,蔣建秀再次拿出龍集鎮調委會的公章,“啪”一下蓋了下去。看著這白紙鮮章,蔣建秀說,“這章一蓋,心就徹底踏實了!”
“在馬家坳小院沒建立之前,川渝兩地居民遇到矛盾,要麼難以化解,耗時耗力﹔要麼責權難分,不了了之。”蔣建秀告訴記者,“有了馬家坳小院后,不僅調解矛盾有了制度支持,這裡還經常邀約兩地村民搞活動,一來二去我們和四川那邊居民熟悉了,調解矛盾糾紛別個也信任我們,跨省矛盾糾紛也就實現了快速解、就地解、有效解。”
重慶市司法局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處副處長彭毅介紹,截至目前,重慶已有11個區縣與四川省毗鄰的15個市縣就人民調解、社區矯正、普法依法治理等積極開展跨區域合作,已累計聯合化解邊界糾紛2700余件,調解成功率97%,一大批跨省矛盾糾紛實現就地化解。
數據“跑路”讓跨省糾紛“雲上解”
邊界相鄰,矛盾糾紛通過聯調機制,實現了就地化解,那麼,非相鄰地域的跨省糾紛,如何不跑路,同樣實現就地化解呢?
今年6月,南岸區天文街道矛盾糾紛調解中心主任杜仁海接到當地派出所的電話:“老杜,有一起‘異地跨省討薪’案件,需要你們調解一下。”
當事人肖軍(化名)在四川成都某廣告公司承攬的成都、重慶多個工程工地打工,與公司老板口頭約定每天工資500元,但老板長期拖欠工資,3年未給。
經過杜仁海的努力調解,雙方達成和解協議,協商分期支付。但是,新問題又出現了——四川成都這家廣告公司的委托人晏某有委托書,但無關系証明,並且,該公司與肖軍無用工合同。
“這個案子涉及跨省,協商的分期履約方式存在風險,很可能拖一拖,就拖化了。”面對這一問題,杜仁海很快想到,可以向南岸區人民法院尋求幫助。
了解情況后,南岸區人民法院決定連線四川天府新區人民法院,共同啟動跨省訴調對接機制。
“現在開庭!”7月10日,南岸區人民法院將“車載便民法庭”流動車開至肖軍家門口,開始審理這起跨省勞資糾紛案。
重慶法官及當事人肖軍身處“車載便民法庭”,四川法官及宴某在四川天府新區人民法院,杜仁海在天文街道矛盾糾紛調解中心,三方通過“雲上共享法庭”,“雲上”跨省開庭。
在兩地法官的主持下,確認晏某是公司代理人也是實際操控人,原、被告雙方線上進行了陳述、答辯、舉証質証、法庭辯論等全部環節。最后,根據錄音錄像,法院當場出具文書予以司法確認。
“司法確認了,心裡的石頭也落地了。”肖軍感嘆,不用兩地跑,現場就解決,真的太方便了!
7月底,杜仁海收到肖軍的感謝短信——“我已經拿到錢了,謝謝你的幫忙!”
讓“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近年來,川渝兩地調解組織充分利用遠程調解、智慧調解等方式及時化解矛盾糾紛170余件,糾紛調解實現了既可以“面對面”,又能“鍵對鍵”,極大提高了調解效率。
全新上線重慶智慧調解系統將在全市推廣
市司法局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處處長楊懿說,在川渝聯調機制的共建共享之下,兩地不僅共建了邊界聯合調解室,建起了線上智慧調解通道,還通過共建川渝調解專家庫、成立川渝稅費爭議調解糾紛、打造一站式調解中心等方式推動跨省矛盾實現就地解、實時解。
但在落地落實推進過程中,跨省矛盾糾紛的調解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群眾對於跨省調解的理解度和支持度還不夠﹔部分調解員的業務能力還不足以解決復雜的跨省矛盾﹔常態化運行機制還需在動態中進一步完善等。
針對跨省矛盾糾紛預防難、排查難、化解難、協調難的特點,下一步,川渝將如何進一步推動跨省矛盾高效化解?
“打開手機,在App上簡單操作幾步,就可以在重慶智慧調解系統——渝快調上進行調解。”楊懿拿著手機,現場演示了剛上線的“渝快調”系統功能,川渝群眾錄入案件事實后,系統可一鍵生成具有相應法律條文的法律咨詢意見書,還能在線上進行雲端調解,讓老百姓足不出戶就能解決糾紛。該系統還在試運行階段,正式全面推廣后,將進一步打破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推動跨省矛盾調解的質效齊升。
記者從市司法局了解到,下一步,川渝兩地還將進一步打通隱患排查、矛盾化解、聯動執行等各個環節的合作,推進“組織聯建、矛盾聯排、糾紛聯調、工作聯動、平安聯創”“五聯”工作機制落地落實,形成全方位、多層次銜接聯動,讓老百姓遇到跨省矛盾不發愁、自動找、配合調、就地解。
此外,兩地還將加強在稅務、商事貿易等細分領域的跨省糾紛調解合作。截至目前,兩地已聯合成立了12個“川渝稅費爭議聯合調解室”,未來將繼續推動川渝兩地符合條件的基層稅務部門聯合成立稅費爭議聯合調解室,共同應對跨區域稅費爭議事項。
本報記者 黃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巫山人”到底是猿還是人?龍骨坡遺址再啟發掘
- 時隔十余年后,日前,重慶市巫山縣龍骨坡遺址再次啟動主動性發掘。 作為東亞地區迄今發現的時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遺址,龍骨坡遺址本階段的發掘將為揭示人類發展進程,實証三峽地區百萬年人類史提供更豐富的材料,具有重大學術意義。…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