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圖

30年樓齡新華大廈“重生”記

——老舊商場如何整改火災安全隱患

2023年08月23日09:26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整治后的新華大廈水泵房,更換了四台嶄新的水泵。(渝中區消防救援支隊供圖)

8月15日,重慶日報記者走進位於渝中區新華路旁的新華大廈新華家電城,隻見嶄新的防火門、頭頂刷著紅漆的消防噴淋水管等消防設施,格外顯眼。

這棟有著近30年樓齡的31層建筑,其下面9層是商業門面,上面則是住宅樓。一年前,因火災隱患突出,新華大廈被渝中區政府挂牌督辦進行重大火災隱患安全整治。如今,新華大廈整改完成成功摘牌。一年來,這座商住一體的老舊高層建筑經歷了什麼?

消防系統曾經癱瘓

沒有大修基金成了難題

新華大廈位於解放碑商圈旁,平街一二層為新華家電城,每日往來的顧客不在少數。平街以下的吊層除了門面,還有大量倉庫,周邊不少商場的貨物都存放於此。

使用近30年后,大樓很多公共設備設施超過使用年限、老化嚴重,尤其是消防設備設施不能正常運行,成了整棟大樓的致命傷。

2020年,我市開展高層建筑消防整治工作,將樓上住宅區的消防供水等問題整改完畢,但樓下的商業門面因沒有大修基金,一直沒有整改,因此火災隱患一直存在。

“室內消火栓管道破損、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損壞、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主機癱瘓、部分防火門被擅自拆除或未保持完好有效……”說起新華大廈存在的火災安全隱患,渝中區消防救援支隊消防員黃迪直搖頭,“基本上整個消防系統都是癱瘓的。”

除了消防系統癱瘓,商場裡還有大量其他火災安全隱患。例如,部分區域線路未穿管保護、部分區域使用可燃材料裝修裝飾、地上二層防火分區被破壞等,一旦發生火災,非但不能得到及時扑救,反而可能助長火勢蔓延。

2022年5月,新華大廈被渝中區政府挂牌督辦后,各方開始為整改而努力。

“一般來說,整改火災隱患,需要動用大修基金,但由於新華大廈這麼多年一直沒有收取過大修基金,這筆錢就無從談起。”解放碑街道應急辦主任李宏偉介紹,共計200多萬元的整改費用,要平攤到每一個商家頭上,讓資金籌措十分困難。

“我們街道和商務委、公安、消防、住建等部門在啟動整治之初,召集所有產權人商戶開展了集中約談。”李宏偉回憶道,對於火災隱患,大多數商戶都表示擔憂,但當得知自己需要掏錢時,有超過一半的商戶都表示了抵觸。

“有的商戶說自己在外地,有的商戶說生意不好沒錢,還有很多商戶提出各種要求……”新華家電城負責人米慶說,歸根結底,就是大家對消防安全不夠重視,才會相互推諉。

家住新華大廈15樓的顏女士已在此居住了13年。她坦言,因為樓下家電城的消防問題,自己和家人總是提心吊膽,覺得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我不但專門帶著老人和小孩學習了火災逃生技巧,還購買了滅火毯和滅火器放在家裡備用。”

靠“腳底板”做工作

挨家挨戶講道理談責任

商戶不理解,那就要想辦法讓大家意識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為此,街道、商務委、公安、消防、物業等紛紛派出工作人員,挨家挨戶找不同意整改的商戶溝通。

作為一個老舊商場,新華大廈存在產權分散和產權不明的情況,有些商鋪被商戶和租戶轉了多次手,很難找到產權人﹔就算找到產權人,但這些年因門店生意不好或者店鋪沒有租出去,商戶也沒有錢支付項目整改自籌的部分資金﹔還有個別是還建房,存在沒有產權的特殊情況。

針對找不到產權人的,街道工作人員一邊查找資料,一邊尋找﹔針對不願意出資或對出資金額有異議的,工作人員逐個走訪、聯系,一遍又一遍地做溝通解釋工作……

“新華家電城一層樓有1400多平方米,七層樓就是9000多平方米,一天跑下來,嘴巴都說干了,腳也不是自己的了。”李宏偉回憶說。

“在整治集中攻堅階段,我們街道辦整治專班人員連周末都是全員上崗,‘泡’在現場。尤其是自力巷社區黨委書記劉瓊,工作起來幾乎是不分白天黑夜,我好幾次半夜給她打電話,聽到她還在現場,聲音疲憊嘶啞。”提起整治過程中的艱辛,解放碑街道副主任王亞非很是動容。

讓王亞非記憶猶新的,是一次長達3個多小時的通話。

“有一個擁有數百平方米商鋪的業主,因為對物業的工作很不滿意,再加上他需要掏的錢較多,所以非常抵觸整改。”王亞非說,得知那位業主在外地后,他跟對方打了好幾次電話,其中一次長達3個多小時。

“一方面,我跟他談了消防安全的主體責任,告訴他,如果發生火災,他需要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另一方面,我告訴他會整改哪些消防設施,這些設施會起到什麼作用,對他的門市租賃會有什麼好處等。”此外,街道得知他與樓上商戶的漏水糾紛后,還聯合消防、公安一起,將他與樓上商戶、物業的矛盾擺到明面上來協商,最終促成了矛盾的解決。“他看到了我們的誠意,主動借錢來繳納了他應該承擔的整改費用。”王亞非說。

據統計,整治期間,各方累計召開警示約談、協調會20余次,走訪業主商戶300余人次。就這樣,通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身體力行,具體問題具體解決,最終將項目需要商戶自籌部分的200多萬元資金全部籌措到位。

防火化災能力全面提升

“感覺陰霾一掃而盡”

8月15日,記者在整改完畢后的新華大廈看到,原本一個個如隔間一樣的門市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明亮的寬敞商場。

在商場的天花板上,排列著嶄新的噴淋水管、煙感報警器、噴淋系統等消防設施。在消防控制室,控制系統實時監控著商場的各個區域消防設施。在負5樓的水泵房,有4台新增的消防水泵,水壓也完全達到了消防標准。

據了解,此次整治維修更換了滅火器30個、煙感報警器190個、防火門5扇、疏散指示標識70個、應急照明燈70個、噴淋950個、報警設備40個﹔更換水泵4台,主機1台,換新消火栓管道733米,電氣線路整理穿管3000余米,商場拆除重裝2000多平方米,防火化災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看到往日亂接的電線和無序的堆貨區被重新規劃,消防設備也全部維修重建,連曾經布滿蜘蛛網的天花板也一塵不染,在新華大廈經商近30年的王先生感慨地說:“感覺家電城的陰霾一掃而盡,老顧客也回來得多了,我內心也敞亮多了。”

“效率真是太高了,我們以后住在這裡也更有安全感了。”看到大樓裡各種消防設施煥然一新,連消防箱上的小廣告都被清理得干干淨淨,顏女士表達了自己的高興之情。

“一棟建筑的消防安全環境,就像一個人。人會生病,消防設施、設備也會損壞,這是客觀規律。人生病了,不治療可能會導致死亡﹔建筑消防設施、設備損壞后,不及時維修,也能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渝中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火災隱患的整改,既是對設施、設備的整改,歸根到底,還是在做群眾的工作,隻有得到群眾認可和理解,才能得到群眾的支持與配合。

本報記者 周鬆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