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執好“四支筆” 答好“幫扶卷”

位於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西南的石溝村,是一個高山村、脫貧村,2016年整村脫貧銷號。由原彭家村、石溝村合並而成,距離鄉政府駐地約7公裡,幅員面積13.8平方公裡,下轄7個村民小組。
前有脫貧攻堅,現有鄉村振興。如今的石溝村,修好了旅游公路、改建了便民服務中心、安裝了太陽能路燈、修建了核桃加工廠和產業便道……
作為重慶市文化旅游委幫扶集團成員單位,自2021年以來,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始終高度重視、高位推進、高效落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幫扶工作,務實篤行執好“四支筆”,真抓實干答好“幫扶卷”。
以黨建引領“提”筆,畫好“組織合力圖”
“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重任在基層黨組織。一個黨員一面旗幟,就是要始終把黨的力量挺在第一線、扎根最前沿,以黨建引領賦能鄉村振興,推動基層黨建和鄉村振興深度融合,不斷取得新成效。”2021年10月17日,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黨委書記、主任李洪義在調研指導駐村幫扶工作時,對村支“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干部們說道。
村支“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同心合力當好“主心骨”,做好“領路人”,大力實施“黨建+”工作模式。
近年來,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以“城鄉支部聯建,助力鄉村振興”為抓手,組織所屬基層黨組織入村開展聯建活動10余次,談認識、講思路、提建議,為石溝村鄉村振興建設發展出謀劃策、建言獻計。駐村工作隊全力配合村“兩委”,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村民發展辣椒和核桃兩個特色產業,目前產業已初見成效。
“市供銷合作社選派黨建工作經驗豐富的干部擔任第一書記,通過黨建引領形成組織合力,激發村干部內生活力,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在他們的幫扶下,如今石溝村的干部群眾,在鄉村振興道路上,正擼起袖子加油干。”鄉黨委書記吳文銳說。
以基礎建設“起”筆,建好“為農服務站”
“娃兒們放假回來,想喝個飲料,吃個冰糕都沒地方買,我們要買個什麼東西,要麼去貓子埡(竹賢鄉政府所在地),要麼去20多公裡外的騾坪,生產生活都很不方便,現在老了,腿腳不方便,后人也不在身邊,惱火得很啊。”村民吳顯高一臉無奈地說。
竹賢鄉作為重慶市17個市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鄉鎮之一,供銷社基層組織構架不夠完善,村裡沒有相應的綜合服務社和經營網點,為農服務“最后一公裡”不暢通,給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兩年來,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分管領導和業務處室多次赴竹賢鄉調研指導,精心設計方案,劃撥建設資金,幫助竹賢鄉建設為農服務載體。如今,2個村級綜合服務社(下庄村、石院村)已經建成投入使用,1個為農服務中心工程主體、附屬設施已完成施工。
“別看服務社面積不大,但商品齊全,基本能夠滿足周邊群眾和來往游客購物需要,我的公司在縣城,這裡只是租賃服務社開辦的經營網點,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經營模式運營。線下聘請當地的村民負責管理,線上通過掃碼下單,從縣城發貨,不僅縮短運輸時間,還節約郵寄成本。”巫山楚香苑公司負責人介紹說。
縣供銷合作社主任王翼瀚表示:“在市供銷合作社大力支持下,我們將積極整合各方涉農資源,千方百計拓展為農服務領域,延伸鄉村服務觸角,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為農民提供‘保姆式’‘菜單式’服務,努力探索走出興農惠農和經濟效益雙贏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新路子。”
目前,用於為農服務中心運營配套資金已經撥付到位,縣供銷合作社正在緊鑼密鼓採購相關設施設備,經營業主也已確定,即將擇日投入運營。
以發展產業“行”筆,做好“穩產增收事”
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根本之策。
“石溝村自然條件差,百姓外出多,主要收入來源就是外出務工,村裡除種植有2000來畝核桃外,沒有其他產業,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單一、收入偏低……”在竹賢鄉歡迎2021年駐鄉駐村干部見面會上,鄉長朱從璠介紹到。
2021年5月21日,駐村工作隊入駐的第一天,就開始著手了解村情民意,經過大量走訪調研后,第一書記譚軍撥通了薛有峰的電話。“薛總,邀請你工作之余到村裡走一走、看一看,我想把你們的‘香辣嬌艷’引進石溝,為老百姓增收做點事情,請你來實地考察下這裡具不具備種植條件?”
“我們的幫扶政策是以種子、農藥、化肥等物資形式補貼給農戶,市智慧農服集團提供統一育苗、統一配肥、統一技術培訓、統一保底收購的全程社會化服務。”譚軍多次召集村民們開院壩會,不厭其煩向大家介紹。
2022年,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安排幫扶資金20萬元,帶動石溝、下庄、阮村3個行政村種植300余畝,讓種植戶直接受益,每畝平均增收4000余元。2023年,再次安排幫扶資金20萬元,帶動石溝、藥材、阮村3個行政村種植350余畝,目前,各村辣椒長勢喜人,豐產在望。
“譚書記,明年你們還幫扶發展種植辣椒嗎?我提前報個名,明年我准備再多種兩畝,看著你們實實在在地做事,我們老百姓心裡有底,願意跟著你們干。”2022年底,石溝村60多歲的陶中遠嘗到種植辣椒的甜頭后,如此跟譚軍說到。2023年,他又增加了4畝種植面積。
兩年來,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保持辣椒產業幫扶政策不變、支持力度不減,一年接著一年干,一年干出一個樣,讓老百姓種出了希望、種出了信心。
“下一步,在幫扶發展產業上,我們將結合村情民意扎實做好服務保障工作,讓種出的農產品賣得出、賣得好,讓種植戶足不出村獲利更多。”重慶市智慧農服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以為民辦事“落”筆,當好“百姓貼心人”
2022年5月15日22點,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村委會的平靜。
“支書,支書,我媳婦不見了,我們已經找了3個多小時了……”電話那頭的聲音急切而慌張,打電話的人正是本村漆樹彎的村民。
趁著夜色,支書陶述明和第一書記譚軍帶著村民分頭行動,再次翻山越嶺四處尋找。
“要是公路上有路燈,她能看到亮光,就知道方向,也不會亂走了。”一位村民喃喃自語道。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第二天,譚軍就撥通了單位電話,10萬元太陽能路燈安裝經費很快撥付到位。在當年8月底,70盞太陽能路燈順利“落戶”石溝。如今,村中居民相對集中的彭家溝、老彎、李家趟、旱塘埡等地方,明亮的燈光映襯著夜空,村民們圍坐路在燈下侃大山、拉家常……
“我們開展駐村幫扶,就是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做群眾的貼心人,才能讓我們的幫扶工作接地氣入人心,也才能更好的走近群眾、服務群眾、引導群眾。”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黨委委員、副主任謝渝剛說。
兩年來,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幫扶消費巫山農產品80余萬元,駐村工作隊也盡力幫助石溝村群眾銷售土豆、紅薯、玉米、辣椒醬等農副產品。時刻關注孤寡老人、留守兒童,送衣送被送溫暖,通過一件件實事,架起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連心橋”。
下一步,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將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守正篤實,久久為功,為建設富美石溝貢獻供銷力量。(譚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