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金融>>動態

重慶銀行:以金融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上半年經營效益持續向好

2023年09月11日10:47 |
小字號

近日,重慶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銀行”)發布2023年半年報,數據顯示,集團資產總額7270.6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18%,經營規模實現突破。

報告期內,重慶銀行深度融入國家重大戰略,全力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西部金融中心建設,聚焦“33618”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數字化管理賦能,以金融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2023年1—6月,實現營業收入69.7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07%,經營效益持續提升。

同時,該行通過科學開展資本規劃滾動制定、加強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資本實力保持穩健,資產質量穩中向好,品牌價值再獲提升,獲評國務院國資委2022年度地方“雙百企業”評估優秀企業,連續7年獲得標准普爾國際投資級評級,綜合實力連續8年躋身全球銀行300強。

重慶銀行大樓。重慶銀行供圖

錨定重點主動作為

支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作為中國西部和長江上游地區成立最早的地方性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重慶銀行始終積極把握重慶以及西部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踐行金融國企的責任與擔當。

今年以來,重慶銀行全面落實重慶市委“一號工程”和全市工作總抓手總牽引的決策部署,以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及西部陸海新通道重大戰略為總牽引,堅守服務實體經濟本源,聚焦重要產業、重點項目。

一方面,制定《重慶銀行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行動方案》,與四川省首個省級新區三江新區、秀山高新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密切對接、支持渝黔高鐵、瀘州港、梁平集成電路產業園、百島湖水庫等川渝重大項目、川渝共建重大項目超50個。另一方面,結合國家宏觀產業政策以及重慶市“33618”現代化產業集群發展規劃,深化信貸結構調整,向基礎設施、現代產業、生態宜居等領域投放信貸超700億元。其中,重點支持電子信息等六大產業集群近250億元,並加強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合作與研究。

與此同時,重慶銀行著力推動貿易金融服務“上新”,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新增9家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代理行,新增泰銖清算幣種,推出西部陸海新通道匯率避險專屬產品,落地新加坡元對人民幣代客衍生產品業務,多舉措服務貿易融資便利化等,圍繞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落地創新業務近70億元。並與雲、貴、川、陝、甘、桂、疆等10余家城商行簽訂櫃面通業務合作協議,實現跨區域網點資源共享、手續費互免,延伸西部陸海新通道金融服務“觸角”。

堅守本源普惠實體

持續優化金融服務能力

聚焦普惠金融和鄉村振興,增強金融服務供給、加強金融服務對接、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是重慶銀行對“服務地方經濟、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城鄉居民”立行初心的踐行。

今年,重慶銀行重點針對“無貸戶”融資需求增加首貸支持,研發“流水貸”“渝貿貸”“通信鏈快貸”等創新產品,以及“市場商戶信用貸”“農業產業發展貸”等普惠金融場景化批量業務,優化服務定價等,持續拓展小微企業信貸的服務廣度與深度。

該行充分運用“知識價值信用貸”“好企知產貸”“專精特新信用貸”“商業價值擔保貸”等產品,向科技創新型小微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傾斜資源﹔用好用活“文旅貸”“文旅助力貸”“紓困扶持貸”“創想貸”“好企貸”系列,為文化旅游產業、個體工商戶等紓困解難﹔與重慶市工商聯聯合出台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21條工作舉措,全力支持穩增長穩市場主體穩就業。

為充分發揮金融對鄉村振興的支持作用,重慶銀行在明確目標、細化舉措的基礎上,創新工作機制,創新信用建設,深入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並運用“兩山兩化·好企助農貸”“鄉村振興青年貸”“小水電貸”等產品及模式,向糧食和重要農產品、“3+6+X”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村“五網”等領域傾斜信貸資源。

截至2023年6月末,該行“國標”口徑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063.3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5.15億元﹔“兩增”口徑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476.36億元、57761戶,較上年末增長40.17億元、3360戶。涉農貸款余額600.1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5.73億元﹔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142.2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7.69億元。

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

促進金融科技與業務深度融合

數字化轉型是銀行轉型發展的重要著力點。重慶銀行將“科技賦能”作為核心動力,圍繞西部金融中心建設目標,發揮金融科技優勢,全面融入“智融惠暢”工程,以金融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同時,通過持續引培金融高科技人才、深化前沿技術研究、開展新技術儲備等,不斷夯實金融科技底座,進一步促進科技與業務的深度融合。

2023年上半年,該行緊扣服務實體經濟大局,緊密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數字重慶建設等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開展數字化創新。如圍繞重慶市“33618”現代制造業產業集群體系目標,構建產業特定模型,優化綠色企業認定模型,完成新能源汽車企業評分模型等,以“產研智營”賦能產業金融。結合數字重慶建設大會精神,篩選45個數字化創新項目統籌推進實施。

與此同時,重慶銀行金融科技成果向便捷、普惠、智慧金融服務的轉化也在同步推進,線上線下數字一體化運營持續深入。今年4月,重慶銀行3個項目在國務院國資委首屆國企數字場景創新專業賽中獲獎,成為西部地區獲獎數量最多的銀行機構。上半年,重慶銀行上丁數據中心榮獲中國質量認証中心頒發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運維評價L3級(增強級)証書,成為全國第二家獲此殊榮的銀行業數據中心。此外,在“鑫智獎第四屆中小金融機構數智化轉型優秀案例評選”活動中,重慶銀行普惠金融“遠程輔助調查”系統榮獲“運營管理創新優秀案例獎”。

不僅如此,上半年,重慶銀行發布了集成90余項金融服務的手機銀行6.0。截至6月30日,手機銀行個人客戶200.25萬戶,累計交易476.75萬筆,累計交易金額1363.27億元,轉賬、繳費等高頻交易的線上業務替代率超過97%。“網上銀行一站式服務平台”+“開放API”的服務模式,則推動重慶銀行向教育、醫療、公共交通等對公細分領域進一步深耕。申請便捷、放款高效的數字信貸產品“好企貸”累計投放也已達408.62億元。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布局綠色金融回饋社會

發揮金融在促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既是重慶銀行探索未來發展方向的重要前沿,也是其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回饋社會的重要途徑。

在重慶銀行的“十四五”發展規劃中,制定了三年實施規劃、滾動更新年度發展計劃,明確了綠色金融發展方向,目標任務及實施路徑,以及綠色金融制度體系、配套政策等細化的管理和指導措施等,在綠色金融發展體系、投融資綠色低碳轉型、產品創新等方面積極布局。

具體而言,該行立足“雙碳”戰略目標,重點推進對綠色制造、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等重點領域的綜合化金融服務。聚焦綠色金融特色產品,持續推動排污權、林權等環境權益抵質押融資業務落地。聚焦綠色金融貨幣政策工具,落地了重慶市地方銀行首批碳減排支持工具。聚焦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融合發展,推動線上綠色金融產品“好企綠業貸”拓面增量。

同時,通過聯動效能、多跨協同推動碳中和銀行建設,借助“川渝聯合碳中和服務平台”實現總部大樓運營“碳中和”,成為重慶市首個總部碳中和項目、重慶在成渝雙城首個跨區域的碳中和項目。並連續三年聯合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開展全國低碳日主題活動,以自身的綠色發展倡導綠色低碳運營、宣貫綠色低碳理念。截至報告期末,重慶銀行綠色金融規模達388.14億元,其中綠色信貸余額335.13億元,成為首批獲得監管授牌綠色金融事業部的銀行。

下一步,重慶銀行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強化戰略轉型定力,深化改革創新動力,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全力支持西部金融中心建設,不斷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增色添力。(李敏)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