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圖

重慶后街經濟如何出圈

2023年09月11日08:35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渝中區羅漢寺“妙街”入口,市民正從一幅極具藝術創作力的金屬浮雕作品前經過。記者 鄭宇 攝\視覺重慶

渝中區羅漢寺“妙街”入口,市民正從一幅極具藝術創作力的金屬浮雕作品前經過。記者 鄭宇 攝\視覺重慶

約上三五好友,來一場漫無目的的City Walk,成為引爆今夏城市旅游的一股新潮流。

在這一過程中,大多數人會避開繁華的主路商圈,走進支馬路或背街小巷,用腳步探尋隱藏在城市背后的休閑與恬靜。偶爾走累了,便在巷子中找一處商家提前支起的簡易餐桌,點一些可口的飲料小吃,開始漫步后的短暫休憩,享受“慢生活”的市井文化和煙火氣息。

這些背街小巷和支馬路,被人們稱為“后街”。

與千篇一律、標准化的大商圈、步行街不同的是,后街更凸顯小而精致,更具個性化和特色化。如重慶的紫薇路,因充滿泰式風情而被稱為“重慶小曼谷”,成為大批年輕人City Walk、打卡拍照的熱門目的地之一。

消費需求的轉變,使得原本不起眼的后街逐漸贏得年輕人青睞,“后街經濟”發展迎來新的機遇。

(一)

那什麼是“后街經濟”?

重慶社會科學院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朱旭森認為,“后街經濟是指利用城市核心商圈周邊的支馬路打造特色品牌集聚、文化氛圍濃郁、多元業態融合的特色商業街,與核心商圈主街的業態形成互補互促格局的經濟發展模式”。由此可見,后街的發展與主街是相輔相成的,主街與后街構成了完整的商業生態。

“如果說商圈是城市的底色和成色,那麼后街就是城市的亮色和彩色。因此,發展后街經濟有助於拓寬就業、繁榮消費、增添城市活力、推進城市更新,是滿足全客層需求、豐富快旅慢游體驗、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新增長點。”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涂建軍認為。

當前,重慶的“后街”也帶著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潛力逐漸走向台前,涌現出了一大批接地氣、有特色、叫得響的后街。

今年四月,一條被稱為“妙街”的街道開街了。“妙街”位於重慶解放碑步行街與羅漢寺之間,羅漢寺內香火鼎盛、殿閣宏偉﹔步行街中煙火飄然、樓廈林立,一邊是佛門清淨地,一邊是市井繁華處,形成了廟市共生的奇妙景象。在逛完人頭攢動的步行街之后,再來到寺廟中祈福、到“妙街”喝咖啡、晒太陽,成為年輕人最為追捧的休閑方式。

戴家巷,作為重慶市渝中區的老街區,被譽為“重慶最美的老街”之一。這裡地勢陡峭,原先空置的臨崖空間被打造為特色后街,房屋建筑大多呈階梯狀,錯落有致。當我們踏入戴家巷時,便會看到一排排精美的典型巴渝民居,保留著重慶傳統的建筑風格,游客們紛紛來到這裡探尋老重慶的足跡,戴家巷也因此深受游客的喜愛。

同樣是今年四月,國內首個以后街經濟為主題的白皮書《渝中區后街經濟發展白皮書》發布,選取十條具有潛力和基礎的街巷進行新一輪改造與開發,標志著重慶在后街經濟發展道路上邁出關鍵一步。

后街經濟正成為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二)

重慶特有的山水城市形態、立體的道路交通網絡,以及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形成了許多如妙街、戴家巷等后街,但為何隻有它們能頻頻出圈?

江峽相擁、大山大水的地形地貌,是重慶的一張靚麗名片。也正因如此,重慶的建筑大部分依山而建,受地形地貌限制,許多街巷狹窄逼仄,大多不具備開發潛力,或有開發潛力的,也會存在開發難度大、開發周期長等問題,且后續的維護和運營等均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投入,打造后街經濟並不容易。

此外,涂建軍認為,重慶的后街及后街經濟的發展還存在著街區不夠靚、品牌不夠響、進出不夠暢、人氣不夠旺等問題。

街區不夠靚。“靚”並不是指燈紅酒綠、富麗堂皇,而是有特色、有亮點,主打的就是與眾不同。如今,年輕人的消費傾向,更偏於小眾甚至“奇葩”,越彰顯與眾不同,越能吸引年輕人紛至沓來、駐足打卡。而像紫薇路這樣被稱為“重慶小曼谷”的特色街區屈指可數,大部分后街仍沒有凸顯“靚”點。

品牌不夠響。品牌響不響,不在於名字起得多麼高大上,而是看其是不是被人所熟知。在互聯網時代,一條后街要打響品牌,既需要官方積極地宣傳推廣,更重要的是“自來水”們不斷“種草”。打開小紅書,是否能在游客們撰寫的旅游攻略中看到這條后街的名字﹔打開抖音,是否能在游客的旅行Vlog中看到這條后街的身影,從而讓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重慶作為一個網紅城市,旅游資源豐富,除了磁器口、洪崖洞等網紅景點外,還有很多地方值得人們去探索。

進出不夠暢。City Walk雖是人們走入后街的重要方式,但后街的發展更多要靠外地游客,這時人們的主要出行方式就不再是漫步而是駕車,加之重慶天然的地理形態以及城市道路規劃的原因,車輛的大量涌入會帶來街道擁堵、進出不暢等問題。通過后天改造拓寬進出通道雖可緩解這一問題,但優質高效的城市綜合治理才是治本之策。

人氣不夠旺。這是前面幾個問題綜合呈現出來的具體表征。街區不夠靚、品牌不夠響、進出不夠暢,都是造成人氣不夠旺的重要原因。此外,商圈的外溢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商圈向后街的引流力度較弱,以及因街道管理和商戶經營問題而產生的后街煙火氣降低、原本優質的文化風貌遭到破壞、與本地居民矛盾頻發等,也造成了一些后街門可羅雀的現象。

(三)

促進后街經濟發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一勞永逸之為。看到問題的關鍵,就要拿出具體措施,為后街的發展鋪平道路。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開發好重慶的后街資源,打造更多城市“微表情”“新名片”,充分激發后街經濟活力,均離不開規劃、特色、治理三個關鍵詞。

規劃先行,才能綱舉目張。發展后街經濟,首先要發揮政府主導、政企協同作用,牢牢抓住“整體規劃、精准定位”這個發展后街經濟的先手棋。通過充分的考察調研,明晰后街開發價值和力度,綜合考慮好發展規模、交通疏導、基礎設施等問題,統籌做好城區街道規劃﹔評估后街商業潛力,做好商業分類,強化IP思維,打造各街巷文化IP,精准引進符合后街定位的業態,形成統一的文化基調,切實做好后街商業規劃﹔堅持保護性開發的原則,保留具有后街記憶的商家,以“繡花功夫”代替“大改大建”,最大限度地保留街巷老味道、“煙火氣”,留住居民的鄉愁記憶,協同做好后街文物保護規劃、風貌整治規劃。隻有將問題考慮在前、將規劃編制在前,才能更好協調各方力量、形成規劃合力、強化協同效應。

凸顯特色,才能獨樹一幟。發展后街經濟要防止出現“千店一面”“千街一色”的現象,避免學習借鑒而忽略了自身優勢、避免求大求全而遺棄了本來面貌。對有鮮明建筑風格和環境特色的后街,要結合重慶城市更新提升和“三師”進社區行動,延續后街建筑風格,將后街景觀風貌與在地特色文化資源有機融合,適當增加綠化、休閑、社交和打卡空間,合理地融入藝術化設計,重在保護和凸顯其獨有的后街建筑風貌。對具有濃郁文化氣息的后街,要加大在地文化挖掘力度,依據所在街區的歷史積澱、文化底蘊、景觀肌理等,加大創意性改造和數字化賦能,放大其獨有的在地文化特征,增強游客的文化體驗。對年輕或無明顯特色的街區,涂建軍提到,“可結合現代技術、前沿消費、新型業態,突出創新創意,堅持因街制宜,打造一批兒童友好街區、家庭親情街區、情侶浪漫街區、大學生活力街區、音美藝術街區、AI智慧街區、城市野外營地等主題街區”。隻有彰顯個性、突出特色,才能切實避免同質化競爭,提升后街辨識度,激發后街消費潛力。

深化治理,才能永葆活力。后街經濟除了前期的開發打造之外,還需要后期投入更多精力到建設和治理中,才能保証后街擁有持續發展的潛力和活力。針對后街管理混亂的問題,朱旭森提到,“要創新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多方參與的后街運營管理模式,優化后街經濟產權政策和產業政策,探索創新經營方式”。針對商戶與居民因經營活動而產生的矛盾問題,要建立相關協調機制,綜合協調各利益相關方訴求,在確保后街商戶正常有序運營的同時,充分關照居民合理訴求,如鼓勵后街發展當地居民生活所需要的各類業態,並將這些業態有序融入當地社區“一刻鐘生活圈”之中,既保障后街“煙火氣”,也提升后街“人情味”。

人們常將主街比作“主動脈”,將后街比作“毛細血管”。在重慶,“毛細血管”的豐富程度可能超乎人們的想象。隻有關心關照、做優做強這些城市空間中的“毛細血管”,才能為“主動脈”提供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為新重慶建設帶來強大發展動力。

重慶后街經濟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

(王貴江)(作者系本報編輯)

(責編:黃凌、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第六批援巴巴多斯中國醫療隊在渝啟程
  第6批援巴巴多斯中國醫療隊出征。重慶市衛健委供圖 人民網重慶9月8日電 (陳琦)9月8日,第六批中國援巴巴多斯醫療隊在渝啟程,赴受援國最高級別的國家醫院——伊麗莎白女王醫院執行為期一年的國家對外醫療援助任務。…
第十五屆中國(重慶)火鍋美食文化節10月27日舉行
  人民網重慶9月8日電 (記者馮文彥)第十五屆中國(重慶)火鍋美食文化節暨第八屆中國(重慶)國際火鍋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第十五屆重慶火鍋節”)將於10月27日至29日,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舉行。 據了解,第十五屆重慶火鍋節以聚火鍋、興產業、促消費為方向,規劃展出面積10500平米,匯聚火鍋產業鏈企業2000余家,展出展品預計50000余類,涵蓋火鍋全產業鏈產品以及衍生新零售、配套服務、文旅體驗等,期間還將舉辦20余項專業展銷、交流活動。…
門口挂的書包,竟是“接頭暗號”!
  人民網重慶9月8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門口挂著的書包,大巴車的“滴滴”聲,這是獨屬於他們之間的“特殊暗號”……近日,發生在重慶萬州的暖心一幕感動了全國無數網友。一輛大巴車在鄉村公路上行駛著,司機師傅見路邊民房門口的把手上挂著書包,將車停了下車,輕按兩聲喇叭,過了一會兒,見沒人出來,他又探出頭大聲提醒男孩上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