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金融>>動態

金融消保你問我答

個人信息泄露會導致什麼后果?如何防范?中信銀行專業人士為你解答!

2023年09月27日15:13 |
小字號

2023年9月15日—10月15日,金融監管總局、中國人民銀行、証監會、國家網信辦聯合開展“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月”活動。教育宣傳月期間,人民網重慶頻道特別推出“金融消保你問我答”系列公益宣傳,邀請銀行、保險公司、証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相關專業人士,向廣大金融消費者普及基礎金融知識、提示金融風險,倡導理性消費、價值投資觀念,傳播金融正能量。

個人信息泄露不僅涉及個人隱私,還可能導致財產損失、聲譽受損等問題。面對日益增多的侵犯行為,如何有效地防范個人信息泄露呢?中信銀行重慶分行零售銀行部副總經理徐婷為你解答——

個人信息泄露會導致什麼后果?

隱私侵犯:個人信息泄露可能導致社會公眾的隱私受到侵犯,這包括私人通信、交易記錄等,同時,垃圾短信、騷擾電話、垃圾郵件源源不斷,影響公眾的正常生活。

信用受損:如果犯罪分子非法使用個人信息進行不當交易或貸款,社會公眾的信用記錄可能受到損害,這會對未來的金融借款和信用卡申請產生不利影響。

精准針對攻擊:犯罪分子可以使用泄露的信息進行有針對性的網絡釣魚攻擊、社會工程攻擊等,使社會公眾更容易受到欺騙,進一步加劇安全風險。

身份盜用:個人信息泄露可能導致身份盜用,犯罪分子可以冒用社會公眾的身份進行各種非法活動,冒名辦卡、透支欠款、案件事故從天而降等,給社會公眾帶來危害。

如何防范“個人信息泄露”?

一、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

不輕易將個人信息泄露給陌生人或不可信的網站。在網上購物、銀行轉賬等操作時,要選擇安全可靠的網站,並盡量採用加密、密碼等安全措施保護個人信息。此外,在使用公共電腦時,注意不要在電腦上保存個人敏感信息,如銀行賬號、密碼等。

二、加強密碼安全

個人在使用賬號、密碼時,也要加強密碼安全。不要使用過於簡單的密碼,要定期更換密碼,以免密碼被破解。

三、注意社交網絡隱私設置

在使用社交網絡時,要注意隱私設置。不要將個人信息公開給所有用戶,隻將個人信息公開給熟悉的人或者好友。要注意避免通過社交網絡傳播個人敏感信息,如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

四、加強網絡安全意識

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或者不可信的網站,同時也要增強對電子郵件、短信等信息的辨別能力,避免打開有風險的鏈接或者下載有毒的附件。

近年來,中信銀行秉持著“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以“有溫度的消保”塑造品牌形象,踐行金融為民理念,根植客戶安全感。

金融服務方面,開展“行長零距離”活動,一把手帶頭以大堂經理身份傾聽客戶需求、親抓服務提升,及時解決客戶的“急難愁盼”,不斷提升服務質效。

金融知識宣傳方面,集中打造金融知識科普市集、“紅金渝‘黨建+消保’金融服務站”、青少年金融教育基地,組織防騙反詐主題千人趣味游園會等活動。同時,開展“送教上門”服務,扎實落地金融教育宣傳,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裡”,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意識和風險防范能力。

金融創新方面,積極落實“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不斷升級“幸福+”老年客戶服務體系,開設老年幸福專線,老年客戶一鍵進入人工服務,並成為國內第一家在借記卡和信用卡手機APP專設老年客戶服務專區的銀行,不斷滿足養老客群的個性化金融服務需求。

接下來,中信銀行重慶分行將堅持“消保為民”的初心,將消保理念貫穿到產品和服務之中,更好發揮消保工作在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促進業務高質量發展中的關鍵性作用,做老百姓身邊“有溫度”的銀行。(中信銀行重慶分行)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