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做好災后重建金融服務 央行再貸款助農復產提質效

初秋時節,在潼南區新勝鎮興三星合作社近500畝的蔬菜基地裡,甘藍苗、兒菜苗翠綠蔥蘢,生機勃勃。
80后合作社負責人代宏春帶領村民們打理著汛期后剛補栽的菜苗,露出喜悅的笑容。眼下,這批新菜苗即將移栽,11月底就能定點供應給重慶主城區的菜市場。“這次蔬菜基地受洪災后能夠快速播種復產,多虧央行再貸款政策支持,這筆資金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代宏春說。
代宏春的幸運並非個例。據悉,今年7月入汛以來,人民銀行重慶市分行第一時間引導全轄金融機構用好支農支小再貸款,做好抗災救災及災后重建金融服務。在受災較嚴重的潼南區,人民銀行合川分行按照市分行部署,引導銀行通過存量貸款展期、簡化審批流程、落實減費讓利等方式,有力支持受災主體復工復產和災后重建。截至9月15日,該分行轄區潼南、銅梁、合川三地的法人銀行機構已累計走訪3638戶市場主體,投放相關貸款13.87億元,為近千戶受災客戶辦理貸款延期5.19億元,累計減費讓利268萬元。
潼南區新勝鎮興三星合作社的蔬菜基地裡,村民正在打理補栽的菜苗。張睿攝
發揮“銀擔直連”優勢 高效助力受災農企復產
潼南區是成渝兩地重要的“菜籃子”和蔬菜保供基地。代宏春所經營的潼南區興三星股份合作社是一家從事蔬菜種植、農產品銷售一體化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的玉米、茄子、冬瓜、南瓜、兒菜、甘藍通過農產品綠色認証。
“這次突發暴雨,基地淹得很嚴重,150畝高粱被水淹沒在泥土裡絕收,剩余200余畝高粱也不同程度地受災,加上來不及轉移20余噸肥料,以及被沖毀的水肥一體化設施設備等等,損失達到了90多萬元,復產資金缺口巨大。”代宏春表示。
正當他一籌莫展之際,重慶銀行潼南支行到新勝鎮裡摸排情況、宣講政策。“汛情發生后,我行根據人民銀行重慶市分行下發的對接清單,與重慶農擔集團聯合啟動貸款應急機制,將客戶經理分成四個小組,深入下沉受災鄉鎮進行摸排走訪,針對受災客戶開辟綠色審批通道,現場收集資料並進行審批。”重慶銀行潼南支行副行長向露介紹,借款人無須提供抵押物即可獲得信貸支持,對受災客戶全部執行1年期LPR利率,並獲得人民銀行支小再貸款政策支持。
作為一家與重慶農擔集團實現系統直連的銀行,該行充分發揮線上系統互通的優勢,實現調查、審批、簽約線上化,極大地提高了業務辦理效率。
“銀行和擔保公司的工作人員全程上門服務,我連門都沒出,資料都是在基地裡提交的。”代宏春說,“現場提交材料審核后,隔日就收到了50萬元貸款資金,年利率僅3.45%,為基地播種復產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補栽后的新菜苗即將移栽,代宏春露出喜悅的笑容。張睿攝
據了解,截至9月20日,重慶銀行潼南支行與重慶農擔集團合作,運用“好企助農貸”特色信貸產品,已為27戶受災市場主體新增發放擔保貸款763萬元,以實際行動支持受災企業恢復生產。
“黨建+金融”網格化服務 暢通受災客戶融資渠道
在潼南區塘壩鎮石花村,一片連著一片的魚塘碧波蕩漾,金秋時節格外美麗。今年36歲的裴森在自家門口的魚塘裡,用智能投料機投撒魚食,平靜的水面立刻被打破,傳來唧唧的聲響,許多魚苗探出了頭,爭先恐后地搶食。
裴森使用智能投料機投撒魚食。張睿攝
“這是塘壩鎮政府和重慶農商行潼南支行委托漁業協會幫助我新補的魚苗,費用是漁業協會和我‘一邊一半’。”一個多月前,裴森承包的近90畝魚塘因暴雨洪澇災害變成一片“汪洋”。“受影響的有30畝,損失鱸魚兩萬多斤,損失金額40多萬元。”裴森說。
大量魚苗被洪水沖走,資金投入沒有回籠,剩下的魚兒需要大量飼料持續供應到年底才能見效益,這讓流動資金本就短缺的裴森急得直發愁。
讓裴森沒想到的是,受災后第二天,重慶農商行潼南支行塘壩分理處工作人員就來到他的養殖基地,查看損失情況。了解其因受災急需補苗,但又缺乏周轉資金的情況,立馬就收集了資料,在不需要任何抵押的情況下,和重慶市農業擔保公司採取“見貸即擔”模式,迅速向裴森放款50萬元。“多虧了這筆資金,我的魚塘又盤活了。”裴森感慨道。
“這筆貸款運用了人民銀行支農再貸款資金,利率低至3.45%,較普通抵押貸款低出60個BP,為客戶節約利息支出3000元。”重慶農商行潼南支行負責人楊凱表示,為做好防汛救災金融服務工作,重慶農商行潼南支行積極開展“黨建+金融”網格化服務,在潼南區304個行政村(社區)均落實至少2位信貸人員主動上門對接,對鎮街商戶、種養殖客戶逐家逐戶走訪,摸排其受災后的資金需求,暢通受災客戶融資渠道。
截至目前,重慶農商行潼南支行充分運用人民銀行支農支小再貸款政策,對受災地區發放貸款429筆、金額2.58億元,為客戶節約融資成本200余萬元。對因洪澇災情影響,暫時出現還款困難的中小微企業和農戶,不盲目停貸、斷貸,通過續貸、展期等方式減輕受災企業和農戶的還款壓力,續貸金額2.8億元。同時,加強和擔保公司合作,落實“見貸即擔”模式,發放擔保貸款8900萬元,全力滿足受災客戶的資金需求。
央行再貸款為種植業“輸氧” 大大降低受災農業損失
秋日的午后,潼南區益達檸檬種植園裡安然靜謐,滿園的檸檬樹上挂滿了青色的果實,清香扑鼻而來。34歲的負責人廖磊帶著農戶們穿梭於檸檬園,正忙碌著給檸檬套袋。如果不是遺留在檸檬皮上的“泥巴印”,誰也不會想到,就在一個多月前,這裡經歷過一場洪災。
在潼南區益達檸檬種植園裡,廖磊忙碌著給檸檬套袋。張睿攝
廖磊是潼南區柏梓鎮金盆村有名的檸檬種植大戶,目前經營的檸檬園種植面積1000余畝,年產檸檬達到1500噸,年產值超500萬元。受洪水影響,今年所種植的500余畝檸檬樹不同程度受災,損失預計超50萬元。
“洪水導致檸檬樹被淹,檸檬品質受損,市場折價50%,還有部分檸檬樹苗木澇死、幼果壞死,直接損失超10萬元。”廖磊介紹,“受災后種植園需投入大量資金,聘請人工對檸檬樹和果子進行搶救,包括排水、洗果、套袋、重新追肥和殺毒,種植成本大大增加。”
讓廖磊欣慰的是,得益於人民銀行支農再貸款政策,很快他便得到了銀行幫扶貸款的支持。潼南民生村鎮銀行於汛情發生后第一時間上門摸排情況、宣講政策,了解受災詳情后,立即為他開通綠色審批通道,採用信用方式發放貸款30萬元,讓其吃下一顆“定心丸”。
潼南民生村鎮銀行負責人到廖磊的檸檬園走訪對接。張睿攝
“這筆貸款幫助我渡過了難關,新的洗果智能設備已經到位,凍庫也擴大投入了,因為有了政府、銀行等各方的幫助,把我的損失降到了最低。”廖磊感慨地說道。
事實上,作為潼南區檸檬產業的核心基地,此次柏梓鎮受災的檸檬園遠不止這一處。潼南區柏梓鎮副鎮長代洪國介紹,“柏梓鎮檸檬種植面積多達4萬余畝,此次洪災后,因為有銀行機構和政府性擔保公司一起聯動,摸排受災情況,開展災后重建服務,大大降低了全鎮的農業損失。”
期間,人民銀行合川分行為加強再貸款運用,保障資金供給,第一時間向人民銀行重慶市分行申請新增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3000萬元。據人民銀行合川分行黨委委員黃裕華介紹,該分行及時組織人力前往受災嚴重的潼南區,召開新增再貸款額度工作推進會,督導轄內銀行加大走訪對接力度,用好用足再貸款新增額度,對受災主體“一戶一策”展開精准幫扶,優化創新“再貸款+”專屬信貸產品,加快信用審批和放款流程,加大“長江渝融通”線上申請再貸款支持宣傳力度,為受災主體和災后重建提供更強有力的融資支持。
潼南民生村鎮銀行工作人員為受災客戶講解再貸款政策。人行重慶市分行供圖
據了解,為推動政策落地,自災情發生以來,潼南民生村鎮銀行已累計走訪慰問受災農戶200余戶,幫扶受災群眾超500余人,運用人民銀行此次新增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新發放貸款31筆615萬元,通過對存量貸款延期、增額、降息等方式支持38戶客戶復工復產和災后重建,為受災群眾減少融資成本超過15萬元。
人民銀行重慶市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行還將持續推動地方法人銀行用好‘1+5+N’金融服務港灣、‘長江渝融通’普惠小微線上融資服務平台等,廣泛摸排受災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的資金需求。發揮央行政策資金低成本優勢,用好用足此次新增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切實降低受災主體融資成本,進一步提升抗災救災和災后重建金融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張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