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金融>>動態

金融消保你問我答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應對非法金融活動?平安銀行專業人士為你解答!

2023年09月28日14:20 |
小字號

2023年9月15日—10月15日,金融監管總局、中國人民銀行、証監會、國家網信辦聯合開展“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月”活動。教育宣傳月期間,人民網重慶頻道特別推出“金融消保你問我答”系列公益宣傳,邀請銀行、保險公司、証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相關專業人士,向廣大金融消費者普及基礎金融知識、提示金融風險,倡導理性消費、價值投資觀念,傳播金融正能量。

近年來,老百姓“錢袋子”被戳破的事情屢屢出現,主要集中在非法金融廣告、非法集資、電信詐騙、銀行卡盜刷等非法金融活動中。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應對非法金融活動?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分行副行長蘭青鬆為你解答——

牢記“五步應對法”,遠離非法金融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要牢記“‘勤學、多思、慎行、善改、明責’五步應對法”,增強自身的辨別能力,堅決遠離非法金融活動,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一)勤學。廣泛學習金融知識,提高自身識別非法金融活動的能力。

主動學習各類金融知識,明辨常見非法集資手法,了解常見的電信詐騙手段、識別方法、防范和補救措施等,掌握銀行卡、移動支付、個人信息保護等基本知識,保護好銀行卡賬號、密碼,樹立風險防范意識。

(二)多思。多多思考,提高警惕,避免盲目、沖動地進行金融交易。

當金融廣告的收益讓人心動時,要思考廣告中的金融產品的風險在哪裡,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有多大。對高收益的誘惑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要妄想“天上掉餡餅”,對“高額回報”“快速致富”的投資項目進行冷靜分析,避免上當受騙。

(三)慎行。規范自身金融行為,謹慎使用金融工具,避免自己陷入預先埋伏好的非法金融陷阱中。

不輕易將個人信息留在不熟悉或不正規的機構、網站中,網銀賬號、普通社交賬號密碼要區分,密碼定期修改,謹防信息泄露。養成規范使用銀行卡、自我保護個人金融信息的良好習慣,正確使用和管理支付工具,防范銀行卡盜刷等不法侵害。

(四)善改。發現自身固有的行為偏差和錯誤交易習慣后,要積極改正。

金融消費者一旦發現或經人提醒自己參與到了非法金融活動中時,要堅決停止。不規范的經濟活動蘊藏著巨大風險,尤其是參與非法集資的金融消費者應認識到非法集資行為不受法律保護,受到的損失由參與者自行承擔,果斷退出。

(五)明責。明確掌握自身在金融交易中應承擔的責任。

金融消費者在正常的金融交易中要樹立責任意識,明白其“自享收益”的同時,要“自擔風險”,因此,要自覺遠離非法金融活動,避免盲目投資和沖動交易,承擔正常的金融交易風險,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平安銀行重慶分行)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