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噴的客流點燃重慶商圈消費“一把火”

開欄語
2021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重慶等五個城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
兩年多來,重慶以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引領,全面促進消費提質擴容,打造國際消費目的地,成效初顯。今年1—8月,重慶實現社零總額9959.1億元、同比增長7.0%,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5.6個百分點。
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征程中,重慶做了些什麼,有何創新之舉?今年中秋、國慶長假,就是一個很好的觀察窗口。感受重慶消費新氣象,透過現象,分析本質,以更好的方法策略進一步促進重慶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即日起,本報推出“重慶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觀察”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9月29日,江北觀音橋商圈,熙熙攘攘,人頭攢動。在星光68廣場,記者看到,即便是高端賣場,顧客也是絡繹不絕。該商場負責人介紹,當天,商場的客流量比平時增加了20%,隨著全國游客陸續抵達重慶,預計客流量還會持續增加。
老商圈人氣不減,新商圈人氣爆棚。
客流量達到15萬人次,帶動渝中全區銷售額增加了32%——搶在今年中秋國慶大假前夕開業的商業綜合體重慶印象城,有望成為繼解放碑、大坪之后渝中區又一個百億元級商圈。
記者在解放碑-朝天門商圈、新光天地商圈、九龍新商圈、禮嘉商圈、金州商圈等中心城區多個商圈,均感受到四處涌動的巨大消費熱情。
商圈消費活力十足,靠的是什麼?
“據相關預測,今年中秋國慶假期,來渝游客有望突破4600萬人次,再創歷史新高。第一波游客已抵達重慶,為消費市場帶來了人流量。”重慶大學教授廖成林認為,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是新冠疫情后的首個長假,客流的井噴式增長,釋放出巨大的消費潛力。
抓住機遇,重慶組織逾100家購物中心、1000余家企業和上萬個品牌商家聯動,投入5億元促銷資金,開展300余場促銷活動。各商家紛紛推出滿減、送消費券、打折等活動,有效地實現了“流量變現”。
除了促銷優惠力度大,中心城區各商家和各商業綜合體,通過打造多元化的新業態、新場景,舉辦各種活動,給消費者帶來新體驗,進一步增強消費吸引力。
比如,在新光天地舉行的第三屆台灣美食節上,有小王煮瓜、玉米家、阿宗面線、阿義魯肉飯等上百家台灣美食,還有台式陣頭戰鼓表演、電音三太子、新式布袋戲等精彩紛呈的台灣民俗表演。
有吃有看有體驗,消費者當然玩得“嗨”。渝北區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僅9月28日當天,新光天地營收就增長了65%,人流量增加了近一倍。
以新業態、新體驗吸引消費者,如觀音橋世紀新都。記者發現,該商場增加了美麗課堂、舞蹈中心、美妝護膚、專業美食烹飪、花藝茶藝、香氛品鑒等業態。其中,十多家美容中心全部進駐該商場10樓的“生活美學院”,消費者在商場1樓買好化妝品后,即可到樓上去做美容。
“隨著商業生態的變化,匹配消費者精神需求的場景化體驗,成為未來消費新場景的發展趨勢。我們打造的‘生活美學院’,實現了多元化融合場景新業態發展。”世紀新都相關負責人說,“生活美學院”主要目的是傳遞生活美學,不斷為消費者創造消費新體驗,持續為商場提供客流量。(記者 鄭三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猜燈謎、做月餅……列車上民俗文化氛圍濃
- 人民網重慶9月30日電 今年國慶假期,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貴州省桐梓縣文化旅游局在西南地區開行的多趟普速、高鐵列車上開展中秋奇妙園游會、親子制作月餅等民俗體驗活動,讓旅客在旅途中感受到濃厚的節日氛圍。 9月29日上午,在遵義開往重慶西方向的5630次普速列車上,五彩的燈籠、節日的挂件將列車車廂裝扮一新,烘托出濃濃的節日氛圍。…
- 2023年度好老師成長大會在渝舉行 致敬師者榜樣
- 人民網重慶9月29日電 (記者胡虹)27日,由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教育部師德師風建設基地(西南大學)、課堂內外雜志社聯合主辦的2023年度好老師成長大會第四屆“尋找中國好老師”公益行動暨“尋訪身邊的好老師”師范生實踐活動總結大會在西南大學召開,近400名一線校長教師、師范生參加。 本年度好老師成長大會的主題為“讓榜樣的力量薪火相傳”,大會著眼於即將走上講台的師范生與一線教師,聚焦青藍相濟,圍繞“新生機”“心向榮”“薪傳承”三大專題篇章展開,從師范生的從教理想、好老師的為師之道以及榜樣精神的薪火相傳三個方面,全方位展現了“尋找中國好老師”公益行動暨“尋訪身邊的好老師”師范生實踐課程活動的豐盛成果。…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