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原創

有回音|建城市記憶館、開展非遺傳承人口述史記錄 重慶網友建議獲回應

2023年10月06日08:48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重慶10月6日電 (陳琦)“建議在老城區范圍內建設重慶城市記憶館,讓市民和外地游客切身感受山城重慶城市發展和變遷。”“現今很多非遺傳承人年事已高,隨時都有藝絕的危險,建議階段性開展非遺傳承人口述史採集工作”。 近日,網友黃女士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為重慶城市發展和非遺保護工作積極建言獻策 ,獲重慶兩部門回應。

“我是四川外國語大學檔案館副研究館員,長年關注文化記憶理論的研究。城市記憶屬於文化軟實力建設范疇,提高文化軟實力已成為我國社會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黃女士稱,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已建有博物館、規劃展覽館,以延續歷史文脈、留存城市記憶。【留言原文】

網友留言截圖

網友留言截圖

如何進一步保留山城重慶底子裡的那份情懷和記憶,觸動百姓腦海裡記憶深處對城市文化的牽挂?對此,她建議在老城區范圍內建設山城重慶城市記憶館,使之成為一個既反映城市歷史文化變遷,又記錄當代城市發展進程的全新展示平台。

“在社會經濟、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城市記憶館能帶給市民心靈的回歸和慰藉,記住鄉愁。也讓外地游客看到山城重慶的個性和內涵。”黃女士表示,在展陳設計、藏品征集等方面要貼近百姓生活,收集一些百姓生活的老物件,串聯起市民的集體記憶。再者,適度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增強館藏陳列展覽的互動性和體驗性,讓市民和外地游客切身感受山城重慶城市發展和變遷。

官方回復截圖

官方回復截圖

收到黃女士留言建議后,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回復:目前,重慶市城市建設檔案館正在渝北區中央公園附近建設新館庫,預計今年底完工。新的城市建設檔案館規劃了4000多平方米的展廳,用於舉辦關於城市建設、城市變遷、城市記憶、城市文化、城市發展等方面的主題展覽。待新館庫建成后,將陸續組織主題展覽展示,讓市民真切感受重慶城市發展和變遷。

網友留言截圖

網友留言截圖

“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部分是通過傳承人的口傳心授而得以代代傳遞、延續和發展。現今很多非遺傳承人年事已高,隨時都有藝絕的危險。”為了讓更多的人關注、了解重慶非遺傳統文化,黃女士在第二條建議中提出,對重慶“非遺人和非遺項目”進行系統地挖掘和整理,留住重慶“非遺、老字號”的鮮明記憶。【留言原文】

黃女士稱,重慶是長江中上游工業重鎮和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國著名的六大老工業基地之一。自1891年開埠以來,在長達100多年的發展歷程和探索實踐中,積澱了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重慶的城市記憶和歷史文化記憶。具有項目門類廣、地域廣、數量多的特點,涵蓋民間文學、曲藝、傳統技藝、傳統醫學、民俗等多個門類,涉及傳統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比如,巴將軍傳說、吊腳樓營造技藝、湖廣會館、丘二館燉雞湯傳統技藝等就是渝中區非遺的典型代表。”這些鮮活的民間文化遺存,生動直觀地展示了巴渝文化的歷史脈絡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活態的歷史文化遺產和寶貴的文化資源。

對此,她建議在市級層面支持各級檔案部門形成合力,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開展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採集工作,並聯合文化專家和地方史專家梳理檔案資料,挖掘檔案背后的歷史文化,與文旅部門積極開展“檔案+文化旅游”“檔案+文創產品”及社會傳播推廣等方面的合作,探索非遺傳承新路徑。

官方回復截圖

官方回復截圖

“非常感謝您對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的關心關注。”收到黃女士的建議,重慶市文化旅游委回應:2015年以來,重慶已持續開展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主要通過影像記錄的方式對國家級傳承人及其弟子進行口述訪談,對其關鍵性技藝等內容進行系統記錄和整理存檔。

同時,重慶作為首批國家非遺項目保護記錄的試點城市,已分批對部分非遺項目開展了檔案記錄工作。此外,各區縣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也在長期的非遺保護工作中作了大量的口述史記錄工作。“職能部門也在積極探索對非遺檔案的積極利用,推進非遺檔案的數字化建設,進一步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重慶市文化旅游委表示。

您對家鄉的發展有何期盼和建議?歡迎您掃碼留言,為家鄉貢獻更多好建議。

(責編:陳琦、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