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衛生日丨促進兒童心理健康 共同守護美好未來

2023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此次宣傳主題為“促進兒童心理健康,共同守護美好未來”,旨在呼吁全社會共同關注少年兒童心理健康,增進少年兒童健康福祉,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對心理健康的定義為:心理健康是一個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方面的完全福祉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心理健康體現在個體對自己的能力進行實現,正常應對生活壓力和工作能力的能力,對自己的社區或環境的積極貢獻。
青少年常見心理問題
重慶小米熊兒童醫院醫生表示,兒童與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問題:厭學、考試焦慮、學習疲憊、煩惱、抑郁情緒、逆反心理、網絡成癮等。
1.焦慮:特別在意某個狀況的發生,不良暗示導致的意識行為,如自認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自己不會與人交往等,專往負面去猜測,緊張不安。
2.厭學:對學習缺乏動力、興趣,不喜歡上學,常遲到曠課,不認真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並在課堂上頂撞老師、破壞紀律。
3.敏感:即神經過敏,多疑,常常把別人無意中的話、不相干的動作當作對自己的輕視或嘲笑,為此而喜怒無常,情緒變化很大。
4.失落:中小學生抱有許多的幻想,希望將其變為現實,他們會付出種種努力甚至刻意追求,當這種需求持續得不到滿足或部分滿足,就產生了失敗感。
5.自卑:對自己缺乏信心,以為在各方面都不如別人,無論是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總把自己看得比別人低一等,這種自卑嚴重影響了自己的情緒。
6.叛逆:中小學生正處於成長過渡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大人的監護。同時,為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對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態度。
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針對兒童與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問題,可以嘗試以下策略,能有效緩解情緒。
1.深呼吸有助於情緒平穩
當處於壓力狀態時,要放慢呼吸,同時盡量往后卷舌,建議情緒波動時,深呼吸並耐住性子等6秒鐘,等情緒平穩,能夠冷靜思考時,再去做決定。
2.積極心理暗示讓自己快樂
同樣經歷焦慮和抑郁,能主動發現積極一面的學生,比隻會哭著發泄的人能更快走出來,每天早上出門前,不妨對著鏡子笑一笑,告訴自己今天很快樂。
3.光亮環境對抗不良情緒
研究發現,季節性情緒失調主要由於光照不足引起。因此,讓自己身處光亮的環境中,能有效對抗不良情緒的干擾。
4.聽音樂緩解負面情緒
聽音樂可以促進心理健康,讓人放鬆,同時還可以通過釋放個體被壓抑的情緒,來達到有效維護心理健康的目的。
5.運動促進多巴胺的分泌
運動能幫助身體分泌快樂多巴胺,是緩解壞情緒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跑步、騎車、游泳等有氧運動是最佳選擇。建議堅持每周鍛煉5次,每次20分鐘。(重慶小米熊兒童醫院)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