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健康>>動態

10.12世界骨關節炎日 鬆山醫院:呵護關節健康 改變不良習慣

2023年10月11日10:51 |
小字號

一說到骨關節炎,許多人第一反應是老了才會得的病,事實上,年輕人也可能患上骨關節炎,肥胖超重、運動損傷,都是引發骨關節炎的重要因素。2023年10月12日是世界骨關節炎日,重慶鬆山醫院骨科義診活動啟幕,10月12日—10月21日骨科門診(含專病門診)免挂號費。下面就跟著重慶鬆山醫院骨科王愛民團隊一起來了解一下骨關節炎的相關知識吧。

什麼是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指由多種因素引起關節軟骨纖維化、皸裂、潰瘍、脫失而導致的以關節疼痛為主要症狀的退行性疾病。

哪些人容易患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多發生於中老年人群,其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

我國40歲及以上人群不同年齡段原發性骨關節炎患病率分別為:

30.1%(40—49歲)

48.7%(50—59歲)

62.2%(60—69歲)

62.1%(70歲以上)

其中,女性患病和發病風險明顯高於男性,而肥胖和超重亦可顯著升高風險,具有關節外傷史的人群也是高危人群,如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或半月板損傷后,膝關節骨關節炎風險將升高4—6倍。

骨關節炎有哪些症狀?

關節疼痛和關節活動受限是最常見的臨床症狀,其中以膝、髖和指間關節最為常見。

初期為輕度或中度間斷性隱痛,休息后好轉,活動后加重。

中期可能出現持續性疼痛或夜間痛,在伴有關節腫脹時尤其明顯,關節活動受限,可出現關節絞鎖,可能出現步態異常。

晚期關節活動受限嚴重,最終導致殘疾。

如果患者自查出現了以上情況,建議及時就醫,請專業的骨科醫生明確診斷,積極治療。

怎麼防治骨關節炎?

緩解疼痛,延緩疾病進展,矯正畸形,改善或恢復關節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是目標。針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進行早期干預,有助於延緩骨關節炎發病和疾病進展。

基礎治療

改變不良的生活及工作習慣,避免長時間跑、跳、蹲,同時減少或避免爬樓梯、爬山等

藥物治療

鎮痛藥物、關節腔注射藥物、緩解症狀的慢作用藥物、中成藥

修復治療

關節鏡手術、軟骨修復手術、力線矯正手術等

重建治療

關節置換術(重慶鬆山醫院)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