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健康>>動態

腳后跟長骨刺疼痛難忍 西區醫院:除了手術治療外 還有7種方法可選擇

2023年10月16日15:59 |
小字號

“好得很!好得很!一點都不痛了!感謝陳主任幫我解決了大問題,這半年把我折磨得太慘了,一走路腳后跟就像有針在扎,整得我脾氣暴躁得很。現在感覺一下子就輕鬆了,給你們點贊!”73歲的玉婆婆(化名)拆完線,高興得邊說邊跺著腳跟。

據了解,73歲的玉婆婆,6個多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雙足底活動性疼痛,呈針刺樣疼痛,晨起下地時疼痛加重,活動后稍有改善。當時X線檢查發現“雙跟骨退變、骨刺形成”,予以封閉注射、藥物等治療,但6個月間症狀反復,且逐漸加重,遂前往重慶西區醫院骨科就診,門診以“雙足跖筋膜炎”收住入院。

陳賢明和護士長楊柳查房中。重慶西區醫院供圖

陳賢明和護士長楊柳查房中。重慶西區醫院供圖

經充分術前准備后,重慶西區醫院骨科副主任、運動醫學組組長陳賢明帶領團隊在麻醉科手術室密切配合下行“關節鏡下雙足跟骨骨刺切除+足底筋膜鬆解術”,術后患者體征平穩,安全返回病房。2天后出院回家休養,14天后返院拆線復查,腳后跟疼痛完全消除。

據介紹,近期西區醫院類似病例較多,59歲余先生(化名)反復左足跟疼痛2年,檢查發現“左足跟骨刺”,經保守治療無效,近1月疼痛加重,到院手術治療后康復﹔55歲劉女士(化名)六個月前左足跟疼痛,檢查發現“左足跟骨刺”,經保守治療無效且疼痛加重,到院手術治療后痊愈……

陳賢明團隊進行關節鏡下手術中。重慶西區醫院供圖

陳賢明團隊進行關節鏡下手術中。重慶西區醫院供圖

陳賢明介紹,跟骨側位X線片可能發現跟骨底面結節前緣有骨質增生,就是骨刺。骨刺是一種自然的老化現象,而“跟骨骨刺”是中老年人的多發病,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

多數人的足跟底部疼痛都是因為足底筋膜炎症和腳后跟長骨刺造成的,但跟骨骨刺只是腳后跟疼的可能原因之一,因為跟骨骨刺一旦形成,會對周圍腱膜、跟部脂肪墊等形成刺激,從而造成周圍組織發生無菌性炎症,導致腳后跟疼。

所以,跟骨骨刺不是腳后跟疼的“主犯”,治療的關鍵在於消除骨刺周圍的無菌性炎症。當然,如果條件允許能夠用手術鬆解筋膜等軟組織、消除骨刺,肯定是“一勞永逸”的好事。正如前述病例都接受了“筋膜鬆解+骨刺切除術”,就是很好的治療方式。

7類高風險人群 腳后跟更容易長骨刺

1.長期穿高跟鞋的女士﹔

2.常年穿硬底鞋的男士﹔

3.體重超標嚴重的肥胖人士﹔

4.有扁平足、高弓足等足弓異常人群﹔

5.長期行走、久站、負重等勞動人群﹔

6.專業運動員﹔

7.腓腸肌攣縮患者。

這7類人群都是“腳后跟長骨刺”的高風險人群,而且部分人可能年紀輕輕就開始腳后跟疼。

8種治療方案可選 診斷明確是關鍵

腳后跟疼的可能原因除了因骨刺導致的滑囊炎、跖筋膜炎、足跟脂肪墊炎、跟腱炎等以外,還可能是跟骨骨內壓增高症、跟腱斷裂、骨腫瘤、跟骨骨折等原因導致。所以,應先讓醫生排除其他可能后,針對骨刺和炎症進行對症治療。陳賢明建議,以下8種有效的治療方式可供選擇:

1.藥物治療。服用消炎鎮痛藥物或外用止痛消炎藥貼、藥膏等,可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但一定要遵醫囑合理使用。

2.改變生活習慣。一方面,要多注意休息、減少負重運動,比如運動 1 個小時休息 10 分鐘,及時緩解腳跟疲勞﹔一方面,告別高跟鞋和硬底鞋,換上坡跟鞋和軟底鞋,讓周圍肌肉和韌帶放鬆,疼痛也能緩解。

3.牽張訓練治療。對跟腱及腳底筋膜進行拉伸訓練,可緩解疼痛。建議以下兩種訓練方法(牽拉法和壓踵法)交替進行,每天每種訓練做兩組,每組20次。

牽拉法:用彈力帶或毛巾環繞患側足底中部,用力牽拉至腳底和跟腱,有牽拉感時停留5秒,然后放鬆5秒再進行下一次。

壓踵法:找到穩定可靠的台階,站穩后,患側前腳掌踩在台階邊緣,腳后跟緩緩往下壓,壓至腳底和跟腱有牽拉感時停留5秒,然后放鬆5秒再進行下一次。

4.藥物注射治療。目前市面上有激素、PRP、肉毒毒素等三種藥物注射治療方法,可咨詢醫生選用。

5.沖擊波物理治療。這是一種體外震動波治療,可促進足跟處局部血液循環,加快了局部炎症減退。

6.全接觸鞋墊治療。根據足部生理結構做出的全接觸鞋墊,可減少或分散跟骨撞擊的應力,緩沖和支撐跟下的纖維脂肪組織,從而起到治療效果。

7.夜間矯形支具治療。疼痛嚴重時,夜間可用矯形支具固定踝關節背伸5-10度,防止足底筋膜痙攣引起疼痛。

8.微創手術治療。如果使用前7種保守療法6個月以上沒有效果,反而有疼痛加重情形時,建議選擇關節鏡下微創手術治療。(重慶西區醫院)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