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歲男子喜食生魚片 肝內膽管發現6隻肝吸虫

近日,61歲的孫先生因右上腹疼痛難忍來到重慶北大陽光醫院求診。經檢查發現,孫先生不僅是膽結石梗阻引發疼痛,還因感染了寄生虫病而引發肝功能不全。
重慶北大陽光醫院膽囊外科主任密雷了解了孫先生病情后為其實施了膽結石取石手術,取出多顆米粒狀大小的圓形黑色膽結石,在做清理檢查時,發現在孫先生的肝內膽管內有多隻0.4*0.7CM的扁狀蠕動的虫體。
經過后續檢驗發現,這些扁狀的虫體是名為“華支睪吸虫”的寄生虫,俗稱“肝吸虫”。
為什麼會感染“華支睪吸虫”病?密雷介紹,華支睪吸虫病是由華支睪吸虫感染,所導致的一種寄生虫病,主要是由於人吃了未全部煮熟的淡水螺或含有囊蚴的淡水魚蝦所導致的。
通常情況下,華支睪吸虫(肝吸虫)虫卵會通過糞便擴散到淡水當中,隨之就會被螺攝入,然后會在螺體內完成肝吸虫虫卵的發育,變成尾蚴之后會再次釋放回水中,然后它就會侵入到淡水魚的肌肉組織當中,在魚體內形成囊蚴。
當人或者動物吃了生的、未完全煮熟的、煙熏的、腌制的淡水魚蝦時,就會存在被肝吸虫感染的風險。一旦被其感染,肝吸虫囊蚴就會在體內十二指腸脫囊並且上移至膽管處,在膽管內發育為成虫。
“華支睪吸虫感染早期並無明顯不適症狀,患者基本上不可能知道感染。它寄生在人體肝臟的膽管內大量繁殖,引起膽汁堵塞、膽管發炎、肝纖維化、肝硬化,以虫體為中心還會形成肝內膽管結石。”密雷提醒,感染華支睪吸虫病是典型的“病從口入”,而大部分的人並不知道它的風險。因此,呼吁大家盡量不吃生魚和未煮熟的魚肉或蝦,改進烹調方法和飲食習慣,同時也要注意生、熟吃的廚具要分開使用,還要定期對這些物品進行煮沸消毒,提升安全系數,尤其是喜愛吃生魚片的人要特別注意這一問題。
密雷建議,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一旦發現肝吸虫感染的問題,應立即進行規范治療。(重慶北大陽光醫院)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