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念“三字經” 為民代好言 大足區人大常委會創新探索民情聯絡員機制

“改造綠化帶我們幾個人說了不作數,必須先征求全小區居民意見。”9月20日下午,大足區雙路街道文西社區民情聯絡站裡,民情聯絡員秦遠波耐心解答居民代表疑問,為群眾解決問題。
民情聯絡員走訪群眾,收集民情民意。由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大足區人大常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持續加強人大自身建設,拓寬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創新探索民情聯絡員機制,更好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用真情和實干為群眾“代好言”。
“嚴”選隊伍
覆蓋十余個行業,選任131名民情聯絡員
“民情聯絡員可不是隨便就能當,我們還要培訓才能上崗呢!”9月20日,大足區雙路街道民情聯絡員胡銀貴告訴記者。
胡銀貴退休前先后當選過鎮、區人大代表,得知街道工作委員會招聘民情聯絡員,他便主動請纓。然而上崗第一天,他面臨的不是“上班”而是“上課”。
區人大代表和民情聯絡員一起在小區開展院壩會收集群眾意見。由受訪者供圖
“我認為自己有工作經驗,能輕鬆勝任民情聯絡員,但事實証明沒有足夠的專業能力、豐富的知識面,很難做好這份工作。”胡銀貴表示,民情聯絡員職責並非簡單的上情下達和下情上傳,不僅要知法懂法,還要會判斷能甄別。更重要的是,在收集民情民意過程中,民情聯絡員必須做好解釋工作,現場答復並及時反映情況、協調解決。
雙路街道召開民情分析會。由受訪者供圖
自5月試點啟動民情聯絡員制度后,大足區人大常委會按照“兩高兩強”標准,在區內3個試點街道選任了覆蓋工業、商貿、教育等十余個行業的131名民情聯絡員,開展崗前業務培訓、集中學習、以會代訓等,強化民情聯絡員履職能力建設。
“實”效檢驗
設立動態考核,實行閉環管理
立足於提升工作效能,強化實踐實干實效,大足區各試點街道在每個社區設立民情聯絡工作召集人,不定期召開社區民情分析會,統籌民情民意辦理。同時梳理並擬定民情聯絡12步工作法、民意辦理流程等,規范工作流程﹔明確人大代表與民情聯絡員對接區域和內容,加強了區人大常委會與群眾的聯系,有力提升了人大代表履職成效。
居民代表正在向民情聯絡員反映群眾意見。記者 卞立成 攝
針對活動管理制度化問題,大足區各試點街道依據人大代表工作情況,分別確定每月第一周為“民情活動周”,每周月3日為“民情聯系日”。活動日裡,民情聯絡員協助人大代表收集社情民意,現場答復和協調解決群眾問題。設立民情民意辦理情況台賬,將有關情況進行公示,逐條銷號,建立起民情民意閉環管理機制。
此外,大足區各試點街道還設立動態考核機制,每年年底對民情聯絡員工作情況進行考評。
“優”化流程
一個月內收集民意200余條,解決矛盾糾紛50余起
“買車容易停車難,業主們不得不搶車位,安全隱患也大。”說起停車亂,大足區通橋街道麗陽天下小區居民直搖頭。
麗陽天下小區於2007年投入使用。隨著車位日趨緊張,車輛亂停亂放現象愈發嚴重,對居民出行造成很大影響。
今年7月,民情聯絡員張旭了解到這一問題后,立即收集居民意見並提交給大足區人大常委會通橋街道工委。區人大常委會迅速展開實地調研收集民意,街道工委組織有關部門現場辦公,開院壩會反復磋商,研究整治方案。8月底,麗陽天下小區新增機動車、摩托車停車位181個,停車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居民代表正在向民情聯絡員反映群眾意見。記者 卞立成 攝
“民情聯絡員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被稱為‘准代表’。”大足區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基層群眾“代言人”,民情聯絡員是區人大常委會進一步打通基層服務“最后一公裡”的重要舉措。
為此,大足區各試點街道建立起民情信息分析研判制度,定期召開民情分析會,組織民情聯絡員對所收集的信息及時分類處理,依據職權范圍遞交給有關部門和單位,做到“底數清、情況明、信息准”。不僅如此,民情聯絡員還要參加所在街道人大半年工作會議,票決街道民生實事項目,參與街道經濟、社會、文化等事務管理。
自民情聯絡員隊伍成立以來,3個試點街道共收集民意200余條,解決矛盾糾紛50余起,代辦政務30余起,受理問題40余條,處理問題10余條……積極推動了社區隱患化解、促進和諧,更有效改善了黨群關系和干群關系。(記者 卞立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