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西區醫院提醒:遇上“室上速” 這些方法自救可緩解

近日,重慶西區醫院診治了一例“狡猾型”室上速,該院心臟血管疾病中心副主任於學軍通過心臟電生理檢查揪出了“隱匿性旁道”,然后行射頻消融術解決了問題,患者及家屬都非常滿意。
於學軍教授團隊查房。重慶西區醫院供圖
心電圖提示A型預激 電生理檢查卻發現隱匿性旁道
據了解,40歲的榮女士(化名),15年前無明顯誘因突發心悸、心跳快等症狀,持續約半小時后自行緩解,檢查后一直未明確病因。10天前心悸再次發作、持續1小時不緩解,前往醫院急診,心電圖提示“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簡稱室上速),經相關治療后心悸症狀緩解,復查心電圖提示“A型預激綜合征”,於是來到西區醫院就診,門診以“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收治入院。
經充分術前准備后,於學軍帶領副主任醫師張川等,為患者行“術中電生理檢查+經導管心臟射頻消融術”。首先,根據心電圖提示考慮左側顯性旁道,消融后行電生理檢查,卻發現間隔隱匿性旁道、合並房室結雙徑路誘發心動過速,於是行間隔旁道消融+慢徑改良術。消融后反復心臟電生理檢查,提示無旁道、未誘發其他心動過速,手術順利完成,患者體征平穩、安全返回病房,術后3天即康復出院。
於學軍團隊行射頻消融手術。重慶西區醫院供圖
陣發性室上速 患者自救的3種方法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以突發突止為特點,心率150—250次/分,節律規則,主要症狀是心悸、胸悶、頭暈,少數患者可出現暈厥、心絞痛等症狀。症狀發作后,正確的做法肯定是及時就醫,但在就醫不便或到達時間較長情況下,是否有自救緩解的辦法呢?於學軍為大家推薦3種簡單易行的自救方法。
1.吸管吹氣法
找一根吸管,一端含在嘴裡,一端用手指擋住。深吸一口氣,然后向吸管使勁吹氣,手指對抗不放鬆,持續10—30秒為一次。休息5—10秒后再進行下一次。注意姿勢採取“葛優躺”,有條件可將雙腿被動抬高。
2.惡心刺激法
用手指或者不鏽鋼勺子等硬物刺激咽喉部,引發惡心,有可能讓心動過速終止。注意不要讓指甲、硬物傷到口腔及咽喉,如果吐了也不要擔心,可以事先准備好垃圾袋裝嘔吐物。
3.頸動脈按摩法
通過按摩頸部動脈,往往也能終止陣發性室上速。將一隻手放在同側頸動脈處,然后稍稍用力揉圈按摩,每次揉5圈即停止,休息5—10秒后再換另一側。切記不能雙側同時按摩,每次按摩時間不要超過5秒,按摩時不要用力過大。
以上3種方法可單獨使用也可交替使用,都是刺激迷走神經的治療方法,原理是通過引起迷走神經的反射性刺激,導致乙酰膽鹼釋放,以減慢心率,尤其適合不在醫院場合發作或沒有醫生在身邊的患者自救使用。但這些方法有效的前提是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穩定,也就是血壓正常、心功能正常的患者,其他情況患者應及時就醫。(重慶西區醫院)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