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庫區三十載 攜手共赴新征程
——第十四屆“支洽會”側記

10月19日至20日,第十四屆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工程重慶庫區經貿洽談會(以下簡稱“支洽會”)主體活動,在重慶萬州舉行。兩天時間,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研討會、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三十年成就展、2023世界大河歌會、對口支援招商引資重大合作項目簽約活動、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工作座談會、2023三峽美食文化節暨萬州烤魚節等活動密集舉行,與會各方共敘友情、分享成果、展望未來。
成果豐碩
全面助推三峽庫區經濟社會發展
10月19日,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三十年成就展上,26塊展板圖文並茂地呈現著對口支援的非凡成果——廣東路、福建小學、天津醫院、山東工業園……在重慶三峽庫區以對口支援省(區、市)命名的交通設施、產業園區、公益事業單位等比比皆是,見証著濃濃的“三峽情”。
“我就是萬州福建小學畢業的,小時候還在相隔不遠的萬州區天津醫院看過病。”一位萬州市民向身旁的朋友介紹。
參觀者在展板前緩緩踱步,時而拿起手機拍照,時而與同行者交談……“這些都是發生在身邊的變化,我們有著最深的感受。”
30年和衷共濟,30年碩果累累——截至2022年,三峽重慶庫區累計引入對口支援各類資金1794億元,引入產業合作項目1800多個,結對省(區、市)為三峽重慶庫區培訓各類人才6萬余人次、援建學校445所、交流干部1200余人次,從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人才培育、干部培養、生態保護、災害治理等方面,全面助推三峽重慶庫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移民安穩致富。
站在新起點,更有新舉措——
10月20日,在對口支援招商引資重大合作項目簽約活動上,76個項目進行現場簽約,總投資1237.4億元。其中,重慶市簽約項目55個,總投資782.6億元﹔湖北省簽約項目21個,總投資454.8億元。簽約項目涵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先進材料、智能裝備及智能制造、食品及農產品加工、軟件信息服務等領域。
“這些項目與庫區產業發展高度契合,將有力推動庫區產業轉型升級,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積極引領推動作用。”第十四屆“支洽會”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建言獻策
情系三峽庫區發展
“30年來,北京始終把對口支援作為光榮的政治任務、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分內之事。”北京市支援合作辦公室二級巡視員趙振業說。
“吉林幫助巫溪1.2萬名貧困戶通過種植馬鈴薯實現脫貧,脫毒馬鈴薯被當地群眾稱為‘脫貧薯’‘致富薯’。”吉林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劉日昊說。
“上海與萬州等地實施結對支援以來,累計提供財政援助資金15.2億元,援助項目惠及移民群眾20多萬人。”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潘曉崗說。
“南粵廣東與重慶巫山,因三峽外遷移民扶持和對口支援工作結下深厚友誼。”廣東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立新說。
……
10月20日舉行的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工作座談會上,來自北京市、吉林省、上海市、江蘇省、廣東省、大連市、寧波市和重慶市涪陵區的代表分別交流發言,一組組數字、一項項舉措、一處處變化,訴說著30年的深情厚誼。“真心實意援,真抓實干扶,真功實效幫。”與會者紛紛感嘆。
同樣,就在前一天的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通過解讀國家戰略、剖析成功案例、分享實踐經驗,為推動三峽庫區在更寬領域、更廣范圍、更深層次的合作發展建言獻策。
“不搞大開發並非不發展,而是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中藥材產業將成為鄉村振興和健康中國的重要支柱。”“要繼續對口支援三峽庫區,建立健全市場一體化發展、區際利益補償等機制。”……一句句肺腑之言、一條條真知灼見,盡顯與會專家學者對三峽庫區的關注關切。
“唱”響未來
譜寫庫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山水一體,流光溢彩,夜幕下的萬州三峽文化園美輪美奐。
10月19日晚,2023世界大河歌會在這裡精彩上演,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國內知名歌手以及重慶本土藝術家,唱響大江大河之歌,共同傳遞世界大河新聲音、新故事。
今年,大河歌會分為“河”“和”“合”三個篇章。在萬裡長江之濱,在美麗三峽庫區,人們以歌聲為載體,詮釋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演繹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
“各國藝術家同台演繹世界江河名曲,為長江三峽文旅發展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第十四屆“支洽會”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世界大河歌會作為重慶文旅融合的“名片”,用文化的力量搭建起世界各國文化藝術合作的紐帶,促進中外藝術的交流互鑒,也將“山水之城·美麗之地”和三峽人文風情分享給世界。
30年歲月變遷,三峽庫區面貌日新月異,全國對口支援補齊庫區基礎設施短板、促進庫區社會事業發展、助推庫區產業優化升級、推動庫區移民安穩致富,以全國“一盤棋”助推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庫區長治久安。
站在新起點,開啟新征程。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將持續推動對口合作精准發力,深度拓展經濟合作空間和路徑,不斷譜寫對口支援三峽庫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讓庫區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本報記者 劉翰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重慶巴南:專精特新“小巨人”領跑汽車新領域
- 桴之科改造后的汽車。耿駿宇攝 人民網重慶10月20日電 (記者胡虹)一枚雷達芯片不僅可以在雨霧天氣下觀察路面情況,還能精准測量與前車的安全行駛距離提醒司機避讓﹔27年潛心研發終於讓國產飛行器裝上“中國心臟”,填補國內航空活塞發動機的空白﹔通過清潔直運+高效轉運模式,讓垃圾高效、密閉完成中轉,助力實現“無廢亞運”…… 10月19日,在位於重慶巴南的研發中心,重慶桴之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桴之科)董事長董理理如數家珍一般,介紹著企業近年來自主研發的一鍵啟動、思銳車聯網、雲鑰匙、遠鍵遙控啟動、77G多功能毫米波雷達等一系列高端電子產品。…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