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克續航12年 鬆山醫院完成“世界最小心臟起搏器”植入

近日,重慶鬆山醫院心血管病醫院順利開展MicraAV無導線雙腔起搏器植入,為來自貴州遵義的13歲男孩植入“世界最小心臟起搏器”,解決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問題。
耿召華(左)為患者進行手術。重慶鬆山醫院供圖
據了解,小成(化名)在上課時胸口突然一陣刺痛,並伴有頭暈、眼前發黑等症狀。緊急送醫后,檢查診斷為高度房室傳導阻滯。通俗地說,就是心房和心室“溝通不暢”,出現“各自為營”的亂跳、心室跳動不足等,導致全身供血受到影響。
實際上,早在4年前,因摔倒需要手術治療,完善術前檢查時,小成就被發現心率慢,慢至每分鐘40次左右。隨著年齡增長,病情加重,藥物治療已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為進一步尋求治療,家長帶著小成來到重慶鬆山醫院心血管病醫院。
動態心電圖提示竇性停搏,最長停搏3.57秒,遠超正常范圍的0.6—1.0秒,存在心臟“罷工”風險。此種情況下,理想的治療方式是安裝起搏器,為心臟提供“動力”。
但小成年紀尚小,生長發育要求及活動需求高,傳統起搏器植入,相關的導線長度不夠/移位、囊袋感染等並發症發生率會更高。
傳統起搏器與無導線起搏器對比。重慶鬆山醫院供圖
考慮情況特殊,心血管病醫院主任耿召華帶領團隊縝密評估,認為最新一代Micra AV無導線雙腔起搏器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無導線雙腔起搏器即將脈沖發生器與起搏電極合為一體,以“微縮膠囊”形式,通過微創介入方式,直接植入心臟內部。具有體積小、並發症更少、生活質量更高,平均使用壽命達12年以上等特點。充分溝通后,家長決定嘗試這種新型起搏器。
經充分術前准備,耿召華團隊為患者開展無導線雙腔起搏器置入術,穿刺股靜脈后,精細操作下,經靜脈將起搏器通過導管順利植入到心臟。
術后,患者很快便能自如地下床行走,經動態心電圖、起搏器程控和心臟檢查,顯示起搏器工作良好。
作為醫院首例無導線雙腔起搏器植入術,該手術的順利開展,標志著重慶鬆山醫院心血管病醫院在心律失常方面的診療技術邁入更高水平。(重慶鬆山醫院)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