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圈,很“出圈”!
有種國際范,叫“化龍橋”

提起重慶,不少人腦海中便會浮現出“美食”“美景”“煙火氣”等城市標簽。其實,近年來,重慶城在保留煙火氣的同時也越來越有“國際范”——今年的中秋國慶假期,重慶旅游消費市場“火爆”。美團、大眾點評數據顯示,上海、北京、成都、重慶、深圳消費規模位居全國前五。
匯聚“全球名品”,把“國際消費”引進來﹔地鐵出站即達購物空間,將“山城街巷”搬進商場,69家首店齊亮相……
國慶期間,作為目前重慶唯一授牌的國際商務區的重慶(化龍橋)國際商務區商圈日均客流達18萬人次,抽樣企業實現銷售額0.72億元——商圈的重慶印象城正式開業后,包括Galeries Lafayette老佛爺百貨、blt精品超市等品牌商家開業當日銷售額全國第一。
走,今天跟著小布丁一起去這個很“出圈”的新商圈,感受一下重慶城的國際范。
重慶印象城街景。渝中區委宣傳部、重慶(化龍橋)國際商務區開發建設委員會供圖
新商圈,很“出圈”!
不僅軌道穿商場,還穿“谷村山城江畔”
2023年中秋國慶假期,重慶印象城成了市民游客的打卡地。
作為陸海國際中心首個亮相的商業部分,它是重慶又一座地標級“TOD”購物中心。
整個購物中心共8層,購物空間與重慶獨有的山、水、吊腳樓等元素相融合,將“巴渝傳統吊腳樓”搬進了商場中。此外,商場4樓與軌道交通9號線化龍橋站無縫銜接,商場內部與陸海國際中心樓宇高效串聯,為市民和游客帶來全新的購物體驗。
重慶印象城開業現場。渝中區委宣傳部、重慶(化龍橋)國際商務區開發建設委員會供圖
重慶印象城已引入總品牌數超200個,包括西南及城市首店、區域首店、城市旗艦店超69家。其中,Galeries Lafayette老佛爺百貨(西南首店)、TSUTAYA BOOKSTORE(重慶首店)、blt精品超市、奈兒寶家庭中心等主力店紛紛亮相。
“我們將把最獨特、最美好的生活方式帶到重慶。”老佛爺百貨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以其驚人的發展速度和知名度,成為未來幾年最具有優勢和最有發展希望的城市之一,這與老佛爺百貨集團追求的發展方向一致。
在購物空間設計上,重慶印象城打造了“谷村、山城、江畔”三大主題沉浸式空間,將多種重慶特有的元素融合到購物場景中,為市民帶來全新的購物體驗——
●借鑒巴渝傳統吊腳樓將樓閣、街巷、天橋、階梯等重慶本土元素融入其中的雲海谷村空間
●模仿俯瞰山谷的山腰形態,如同置身“山城巷弄”的立體空間
●通過棱紋條板裝飾,以曲面營造的“雲海”意象的江畔元素
不僅好吃、好耍、好逛、好買,還有好看——假期期間,《尋找化龍橋》城市發展影像展也亮相現場,讓諸多市民感受了城市發展與蝶變煥新的魅力。
老佛爺百貨。渝中區委宣傳部、重慶(化龍橋)國際商務區開發建設委員會供圖
攀登中的“開放高地”
已集聚外資企業及分支機構66家,年均實際使用外資超1億美元
聚焦化龍橋的不僅是游客和市民,還有諸多外資企業——重慶(化龍橋)國際商務區自2012年整體打造以來,經過11年的開發建設,已成為集高端商務樓宇、城市品質住宅、豐富人文資源、優美生態環境於一體的新興區域。
“外企德科落地化龍橋,扎根重慶,企業得到了成長,也見証了這座城市的發展。”外企德科是世界500強企業瑞士德科集團和中國500強企業北京外企集團在渝成立的合資公司,也是較早入駐重慶(化龍橋)國際商務區的龍頭企業。
“我們深入挖掘本地需求並發揮自身優勢,截至2022年服務人數超40000人,服務客戶超2300家。”該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扎根重慶十余載,未來外企德科重慶將繼續聚焦人才和技術,通過加強服務手段、商業模式、關鍵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推進重慶市人力資源服務業的快速、高質量發展,為協同推進區域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不斷努力。
重慶(化龍橋)國際商務區。渝中區委宣傳部、重慶(化龍橋)國際商務區開發建設委員會供圖
渝中區資料顯示,目前國際商務區立足“國際”視野,開放型經濟加快發展。搶抓獲批重慶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機遇,以開放促項目落地,依托陸海新通道立體產業園等優質載體,集聚外企德科、德勤西區總部、珩郁達、三菱電機等外資企業及分支機構66家,年均實際使用外資1億美元以上﹔圍繞打造採購、分撥、營銷、結算、物流等功能的總部貿易基地,入駐世界500強正威國際、市農產品進出口、晟睿國際等高能級外貿主體15家,年均外貿進出口額10億元以上。
同時,國際商務區還在全國率先開展“在岸融資性保函+離岸外債貸款+匯率風險鎖定”的離在岸聯動融資創新,“探索涉外法律服務新模式”入選全國第一批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最佳實踐案例”。
在下一步工作中,如何推動自貿區和自貿聯動創新區的協同發展?
渝中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鄧光懷表示,今年4月,重慶(化龍橋)國際商務區獲批建設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二批聯動創新區,接下來,將在創新聯動、產業聯動、招商聯動這三個方面推動自貿聯動創新區與自貿試驗區協同發展。
其中,創新聯動方面,將在聯動創新區復制好、推廣好自貿試驗區在投資管理、金融、服務業開放、人才保障等領域的制度創新成果。產業聯動方面,將更好發揮化龍橋片區外資、外貿企業集聚效應,在貿易投資便利化等領域開展首創性、差異化探索,創新發展“保稅+實體零售”、數字貿易等新業態新模式。
招商聯動方面,將建立自貿試驗區與聯動創新區招商信息共享機制,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優勢互補,實現協同招商,推動更多優質項目落地。自貿試驗區重點發展總部經濟及現代金融、現代商貿、文化旅游、科創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化龍橋聯動創新區重點發展總部貿易、服務貿易、新興金融、專業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形成產業鏈條,實現產業集聚,構建開放型產業體系。
打造人才聚集“強磁場”
匯集科創企業88家,軟信從業人員超7000人
“我們將充分發揮律師職能作用,為化龍橋自貿聯動創新區建設提供政策儲備和智力支持,進一步提升法律服務能力水平,推動重慶律師行業高質量發展。”上海中聯律師事務所作為落戶國際商務區的品牌專業服務機構,在其負責人看來,這片熱土潛力無限。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重慶市專精特新企業和重慶市創新型企業,重慶大龍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也選擇落戶化龍橋。“我們主要從事企業級數字化升級解決方案、數字貿易產業服務、信息技術外包(ITO)等領域服務,在全國包括山東、江蘇、河北、安徽等地方開展業務,並重點在新疆、廣西等“一帶一路”口岸地區進行了布局。”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重慶(化龍橋)國際商務區夜景。渝中區委宣傳部、重慶(化龍橋)國際商務區開發建設委員會供圖
據了解,目前國際商務區緊扣“商務”定位,現代化產業加速集聚。圍繞打造西部區域性高端專業服務中心、重慶中央法務區,成功落戶包括上海中聯律師事務所、德勤華慶、天衡會計師事務所等品牌專業服務機構23家,專業服務行業從業人員超1.5萬人,成為重慶市乃至西部片區專業服務高地。
搶抓重慶建設西部金融中心機遇,積極布局直銷銀行、互聯網保險、資產管理等新興業態,集聚中銀金租、陽光保險、利寶保險、國融証券、移動金融等金融機構38家,其中市級以上15家。
依托重慶軟件天地、重慶工業軟件園,引進字節跳動全資公司甄准信息科技、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下屬公司數康科技等重點項目,集聚依塔大數據研究院、移動通信集團等科創企業88家,軟信從業人員超7000人。化龍橋數字經濟特色小鎮成功納入重慶市特色小鎮清單(數字經濟類)。
重慶天地。渝中區委宣傳部、重慶(化龍橋)國際商務區開發建設委員會供圖
“下一步重慶(化龍橋)國際商務區將按照建設現代服務業引領區的集聚發展核、打造國際交往窗口區的核心承載地、構建工業軟件產業園的創新示范點三大定位,打造產、城、人融合發展樣板區。”渝中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渝中區正高品質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包括盡快建成陸海國際中心等地標建筑,建設陸海新通道立體產業園,引進總部貿易、轉口貿易、離岸貿易等通道經濟相關產業,構建以軌道為骨干、公交為支撐、市政道路為主體的道路交通體系,推動軌道18線、化龍橋公交首末站等項目建設等。
“如何留住人才,也是我們正在推進的工作。”該負責人表示,渝中區目前聚焦高水平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大力實施“渝中英才”計劃,旨在用好自貿試驗區促進人才發展若干措施、渝中人才“黃金十二條”等政策,吸引高層次、專業化、國際化創新創業人才集聚,打造渝中乃至重慶人才高地。(姚於、黃亞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川渝首創危險廢物跨省轉移"白名單"制度已在全國推廣
- 人民網重慶10月25日電 (記者胡虹)24日,2023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共建聯合新聞發布會在重慶市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川渝在全國首創的危險廢物跨省轉移“白名單”制度,如今已延伸到滇黔川渝湘豫等六省(市),轉移種類由3種增加至59種,審批時限壓縮到約5天,納入國務院印發的危廢改革方案,入選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雙城經濟圈18條經驗做法之一,目前已開始在全國推廣。…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