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血栓“盯上”年輕人 重慶西區醫院教您這三招預防

從33歲的程序員到98歲的極高齡老人,重慶西區醫院心臟血管疾病中心近1年來接診了100余例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患者,重慶西區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副主任李煒及其團隊通過濾器植入+導管溶栓取栓手術及藥物溶栓等綜合治療技術均治愈。
李煒帶領團隊查房。重慶西區醫院供圖
33歲的辛先生(化名)是一位程序員,曾連續在公司加班7天后回家睡覺,10小時后醒來發現左腿有點痛,並且比右腿粗了一圈,有明顯的腫脹,而且一按一個坑。當時患者並沒有特別在意,以為動一動就會緩解,不料腫脹和疼痛都在加重,遂到西區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就診,門診醫生立即以“深靜脈血栓形成”急診收入住院治療,並囑家屬用輪椅代替患者行走且注意左下肢制動。
辛先生的血栓形成非常嚴重,一旦脫落引起肺栓塞,就會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咯血、咳嗽、暈厥等症狀,甚至急性致死。經患者及家屬同意,李煒立即帶領醫生高良杰、嚴志桐、聶賢民等進入介入治療中心為患者行局麻下“左下肢靜脈及下腔靜脈造影+濾器植入+球囊擴張術+血栓抽吸+置管溶栓術”,造影顯示左下肢腘靜脈至髂總靜脈均未顯影,隨后反復3次抽出大量血栓,但仍然可見血栓,遂放置溶栓導管,並於3天后再次行“左側髂靜脈、腘靜脈球囊擴張+置管溶栓術”,一個月后取出濾器,安全解決了血栓問題,完全康復。
李煒團隊手術中。重慶西區醫院供圖
“這位患者的DVT致病元凶應該就是連續7天的加班久坐。許多人認為自己年輕、身體好,DVT肯定不會找上門,其實不然。現在人們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改變,長期火鍋烤串、奶茶啤酒,還通宵游戲、麻將、追劇,乘車、坐飛機長時間旅行,坐電腦前90分鐘以上,連續4小時不動,生病長期臥床等都會增加患DVT的風險。”李煒提醒道,“此外,骨折術后、免疫性疾病,高齡等都是DVT高危因素。”
李煒介紹,DVT的主要致死風險來自肺動脈栓塞,其發病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因素。
1.靜脈血流緩慢
肥胖人群,65歲以上老年人,久站、久坐、長期固定姿勢人群,需要暫時阻斷血流的手術、石膏固定、長時間臥床的病人等。
2.靜脈壁損傷
如手術、骨折創傷、反復靜脈穿刺、使用對血管壁有刺激或損傷的藥物等。
3.血液高凝狀態
這是最重要的因素,如高齡、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腫瘤及化療患者、孕婦、產后、術后以及長期服用避孕藥等人群血液呈高凝狀態,易患深靜脈血栓。
雖然DVT致死率高,但有效預防可大大降低發生風險。李煒提醒,我們要提高防栓意識,掌握預防知識,在行動上落實。
1.生活方式預防
戒煙限酒、飲食低脂低鹽低糖、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暢,保持正常體重,避免久站久坐,避免蹺二郎腿,不穿過緊鞋襪,適當運動。臥床病人應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盡早下床活動。
2.醫用器具預防
需要久站久坐的職業人群、長途旅行人群等,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適當使用醫用彈力襪﹔住院病人可在醫護人員指導下使用氣壓治療儀。
3.藥物預防
針對各類手術后以及血液高凝狀態的病人,醫生會使用預防血栓的藥物,如低分子肝素鈣、那屈肝素鈣、依諾肝素鈉皮下注射,口服華法林、利伐沙班等。注意一定要遵醫囑,按時按量使用,並定期復查,若有異常及時就醫。(重慶西區醫院)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