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絲路 新機遇 新未來
——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閉幕綜述

秋意濃,碩果豐。一場科技盛會,吸引全球矚目。
11月7日,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在重慶閉幕。這是一場匯聚創新智慧、展現共商共建共享、深化合作共識的大會。
習近平主席發來賀信,指出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交流,與各國共同挖掘創新增長潛力,激發創新合作潛能,促進創新成果更多惠及各國人民。這場科技盛會,承載了對高質量共建創新絲綢之路的殷切期望,描繪了共同構建更加緊密科技創新伙伴關系的美好藍圖。
8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近1000位國內外嘉賓共同出席,10場主要活動,發布《國際科技合作倡議》,舉辦首屆“一帶一路”科技創新部長會議,啟動4個“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專項合作計劃,啟動“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區……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這場科技盛會進一步明確了持續深化“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方向,作為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舉辦地,重慶迎來巨大的時代機遇。重慶誠摯地希望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一道,共同挖掘創新增長潛力,共享創新發展新成果!
打開一扇窗
與會嘉賓期待更多未來合作機會
國家政要、諾貝爾獎獲得者、院士專家、高校校長、國際組織代表、企業高管……在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期間,這些“最強大腦”展開了一次次精彩對話,帶來一場場思想盛宴。
“要想實現深化合作、互聯互通、共同繁榮的世界,就要堅持發展科學這一普遍價值觀念。”
“智能制造已成為高端制造業發展的新動能,綠色、低碳、健康、循環成為高端制造業發展新方向。”
“大學要在培養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強化科技創新合作、服務社會發展和促進文明交流互鑒中擔當更重責任、發揮更大作用。”
……
碰撞智慧火花,凝聚合作共識,增進團結友誼。盡管相聚的時間短暫,但與會嘉賓用實際行動,努力推動“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走深走實。
科技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年來,中國已與80多個共建國家簽署了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科技創新合作網絡,結出了實打實、沉甸甸的合作“果實”。
為生動展現創新絲綢之路建設取得的務實成效,大會期間,現場舉辦了“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十年成果展,集中展示了80余項涉及諸多領域的合作案例。
“我很高興,也很驕傲,我們與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開展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技合作項目,被作為科技創新合作的代表性案例,在這裡向所有人展示!”前來參會的克羅地亞薩格勒布大學榮譽教授安德卡·普連科維奇·莫拉伊激動地說。
架起一座橋
“一對一”接待讓更多合作成果留在重慶
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恆主題,創新是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習近平主席指出,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創新之路。
近年來,重慶搶抓國際科技合作發展重大機遇,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初步形成開放的科技創新合作局面。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要促成更多合作,就要加深更多了解。眾多與會嘉賓的到來,讓重慶有了更多機會,也必須牢牢抓住機會。
“在大會籌備期間,我們精准制定嘉賓‘一對一’接待方案,精心做好各項工作。”重慶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讓有合作基礎、有合作意願、有過交流往來或有合作可能的雙方結成“對子”,這樣可以在短暫的相處中更有效地加深彼此的了解,甚至快速達成合作意向,促成后續更多合作,讓更多合作成果能夠留在重慶。
這樣的用心,的確有效。
在“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期間,除了讓“一對一”接待人員為嘉賓精心做好會場會務、餐飲住宿、交通保障等各項工作,重慶組織了眾多中外嘉賓“兵分多路”走進西部(重慶)科學城、兩江協同創新區、廣陽灣智創生態城等地考察,感受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新成效,與相關科研機構、企業等進行深入交流,並積極開展對接。
來自委內瑞拉的嘉賓走進市中藥研究院考察后,明確表示將與市中藥研究院在風濕藥研究方面開展進一步交流合作。
重慶交通大學接待了來自蒙古國的嘉賓,雙方展開了深入交流,目前已達成開展交通擁堵治理、沙漠土壤化試驗等合作意向。
……
“通過此次‘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我市與蒙古國、塞爾維亞等國家達成了科技合作意向15項,探索了‘走出去’‘引進來’的新路徑新模式。”該負責人表示。
揚起一片帆
加快建設“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區
在“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全體大會上,成渝地區共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區正式啟動建設,這也標志著成渝地區將迎來新的更大機遇。
在2021年10月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中,共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區被明確寫入。隨后,在科技部的精心指導下,川渝兩省市政府經過深入調研、科學論証,共同編制了《成渝地區共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區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今年2月,科技部批復同意《方案》,標志著全國首個“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區正式獲批。
根據《方案》,成渝地區共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區以面向“一帶一路”的科技交往中心、技術轉移樞紐、協同創新平台、產創融合高地為發展定位,目標是加快打造輻射西部、支撐全國、面向全球的“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區。
目前,成渝地區已經和80多個國家的各類創新主體開展科技交流合作,建成國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3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09個、協同創新平台100個,與匈牙利、白俄羅斯等國家設立國家技術轉移機構30多家。
下一步,重慶將圍繞“416”科技創新戰略布局和“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持續擴大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科技合作交流,加快建設“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區。
在打造科技交往中心方面,實施人才交流外國專家項目和發展中國家技術培訓項目,舉辦高端國際學術會議和論壇,推動科研人員常態化交流互訪。
在打造技術轉移樞紐方面,共建國際技術轉移中心,舉辦國際技術轉移大會,搭建國際技術轉移信息平台,促進技術成果跨國家跨區域共享對接。
在打造協同創新平台方面,支持建設“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合作建設國際聯合研發中心,布局建設一批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構建國際協同創新機制。
在打造產創融合高地方面,聚焦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智能裝備、新材料等優勢產業,依托國家級新區、高新區、經開區等產業發展平台,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合作園區,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
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雖然閉幕,但國際科技合作還在繼續。
同時,川渝兩省市還將攜起手來,突出特色、發揮優勢,擴大品牌影響力,強化合作成果對接轉化,以更高標准、更細舉措、更實成效,持續辦好“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交流,與各國共同挖掘創新增長潛力,激發創新合作潛能。
下一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我們四川見!(本報記者 張亦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如何推動“一帶一路”向縱深發展?聽他們怎麼說
- 人民網重慶11月6日電 (記者胡虹)11月6日至7日,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在重慶舉行。在6日舉行的開幕式暨全體大會上,多國政要、國際組織、專家學者和高校校長圍繞“共建創新之路,同促合作發展”大會主題發表主旨演講,為大家帶來新思想、新觀點和新理念。…
- 重慶城口:彩葉斑斕 美景醉人
- 人民網重慶11月6日電 (記者王欣悅、劉政寧)每到秋天,地處大巴山腹地的重慶城口便會成為大自然的“色調板”。近日,大巴山逐漸褪去青色外衣,轉而換上五彩霓裳,呈現出五彩斑斕、層林盡染的秋日美景,漫山遍野的彩葉與蜿蜒盤旋的公路,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金秋畫卷。…
- 重慶第二批全市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區縣和項目出爐
- 人民網重慶11月6日電 近日,經報市委依法治市委批准,市委依法治市辦決定對第二批全市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區縣和項目予以命名,包括江北區、巴南區、南川區等6個綜合示范區縣,以及市政府辦公廳“以建議提案辦理機制創新為切入口 助推法治政府建設高質量發展”等19個單項示范項目,樹立一批新時代法治政府建設的典范標杆,加快形成全市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集群。 據了解,截至目前,重慶全市4個區、3個項目獲得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命名,12個區縣、39個單項獲得市級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命名,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具有重慶辨識度、全國影響力的法治政府建設標志性成果,全市法治政府建設呈現協調並進、創新發展的局面,法治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群眾法治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