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世界慢阻肺日 鬆山醫院:重視危害科學防治是關鍵

2023年11月15日是第22個“世界慢阻肺日”,今年主題為:肺系生命,刻不容緩。為提升慢阻肺大眾關注度,推進慢阻肺規范化診療與全病程管理,重慶鬆山醫院呼吸內科二病區在院開展主題講座。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慢阻肺的健康科普吧。
什麼是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最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也是一種異質性肺部狀態,以慢性呼吸道症狀(呼吸困難、咳嗽、咳痰)為特征,是由於氣道異常(支氣管炎,細支氣管炎)和/或肺泡異常(肺氣腫)導致的持續性(常為進展性)氣流阻塞。
慢阻肺的常見症狀
呼吸困難、慢性咳嗽和(或)咳痰是慢阻肺最常見的症狀,也可能伴有胸悶和喘息等症狀。重度患者常有乏力、體重下降和食欲減退。
慢阻肺的危害
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患病周期長、反復急性加重、肺心病、猝死、有多種合並症、沉重的醫療負擔、嚴重影響中老年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量。
慢阻肺的高危因素
吸煙、職業粉塵、空氣污染、營養不足、細菌感染、基因因素、社會經濟狀況困難等。
慢阻肺的易感人群
1.年齡≧35歲。
2.吸煙,或長期接觸“二手煙”。
3.患有某些特定疾病,如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
4.直系親屬中有慢阻肺病史。
5.居住在空氣污染嚴重地區,尤其是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污染的地區。
6.從事長期接觸粉塵、有毒有害化學氣體、重金屬顆粒的工作。
7.在嬰幼兒時期反復發生呼吸道感染。
8.居住在氣候寒冷、潮濕及使用煤炭、木材取暖的地區
9.營養狀況較差、身體質量指數較低,維生素A缺乏,或胎兒時期肺發育不良。
如何診斷慢阻肺?
慢阻肺可結合患者的症狀、危險因素、肺功能檢查、影像學檢查等進行診斷。其中肺功能檢查是目前檢測氣流受限公認的客觀指標,是慢阻肺診斷的“金標准”。
誰需要做肺功能檢查?
1.年齡≧40歲,每天吸煙≧20支超過15年,運動后出現氣短、慢性咳嗽、咳痰等症狀。
2.年齡<40歲,常年吸煙或者吸入二手煙,冬季或在空氣質量不佳的環境下出現慢性咳嗽、咳痰、胸悶等症狀。
3.有慢阻肺家族史,經常暴露於油煙、粉塵、有毒有害化學氣體、重金屬等工作環境,經常咳嗽、咳痰。
4.爬樓梯、做家務時比同齡人更容易出現呼吸困難、胸悶、氣短、活動耐力下降等。
慢阻肺的穩定期管理
減輕當前症狀:緩解呼吸系統症狀、改善運動耐量和健康狀況。
降低未來風險:防止疾病進展、防止急性加重及減少病死率。
如何預防慢阻肺?
戒煙:戒煙是預防慢阻肺的主要措施,能夠有效預防慢阻肺的發生發展。
避免環境污染:減少有害顆粒物和有害氣體的吸入,在重污染天氣應該減少勞動和外出。
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
堅持規范用藥:尤其是吸入藥物的治療,通過局部給藥,迅速改善症狀,減少急性發作。需由專科醫生指導用藥。
長期家庭氧療: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在醫生指導下,在家中低流量吸氧或佩戴無創呼吸機等進行治療。
定期做肺功能監測:及時發現,做好干預。
腹式呼吸:放鬆肩膀和頸部,一手置於胸前,另一手置於腹部肚臍處,吸氣時胸部不動,腹部鼓起,口唇呼氣,吐氣時腹部凹陷。訓練腹式呼吸有助於降低呼吸頻率,增加排氣量及咳嗽咳痰的能力,緩解呼吸困難的症狀,改善換氣功能。
縮唇呼吸:呼吸時閉緊嘴唇,用鼻吸氣,然后將口唇縮成吹口哨狀緩慢呼氣,呼吸時間為1:2,不要過分地控制呼吸節律,以免引起胸悶,頭暈等症狀。(重慶鬆山醫院)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