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已實施傳統村落項目超過200個
11月17日,第三屆川渝住博會“川渝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研討會在成都舉行。研討會上消息,截至目前,重慶已挖掘傳統建筑技藝傳承人44人,培育巴渝傳統建筑工匠527人。
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二級巡視員盧斗昌在致辭中介紹,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54個歷史文化名鎮、48個歷史文化名村和231個傳統村落,還有11個歷史文化街區、777處歷史建筑。近年來,重慶堅持“保護為先、民生為本”的原則,在城市更新中注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在鄉村振興中注重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全市共實施了歷史文化名鎮保護項目100余個,歷史文化名村保護項目50個和傳統村落保護項目200余個﹔成功申報國家級非遺項目50余項,認定市級非遺項目700余項,培養非遺傳承人700余名﹔在高新區中小學開展了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試點,初步建立了傳統村落文化傳承體系﹔還積極推動傳統村落數字化保護利用,在巫山等5個區縣建設巴渝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實體館。
如何高質量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研討會上,川渝兩地專家學者圍繞鄉村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展開了探討。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設計一院執行總建筑師馬俊認為,和美鄉村建設最忌大拆大建,要以“小、特、精”為目標,因地制宜,注重保護恢復提升﹔要盡可能吸收本土元素,突出本底特色﹔還要堅持精品路線,讓村落呈現協調、安全、恬靜、舒適的品質。
重慶城鄉建設與發展研究會會長何智亞表示,巴蜀傳統建筑更為久遠的歷史脈絡和更為深厚的文化積澱都留存在廣袤的農村。鄉村建筑的風貌改造整治提升,應對巴蜀傳統建筑風格進行充分地保護、傳承、彰顯和融合,弘揚巴蜀特色傳統文化,探索歷史保護傳承新方式。
在重慶交通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董莉莉看來,深化政校地企多方合作、創建傳統村落研習基地,為建筑類專業實踐育人提供了新的打開方式,使得高校與鄉村之間真正實現了雙向賦能、共榮發展。她建議繼續優化研習基地多方共建模式,深化產學研協同機制,帶動更多師生投身鄉村建設,以設計喚醒鄉村之美。
本次研討會還舉辦了民居設計大賽頒獎活動。記者了解到,在重慶舉辦“巴山渝水、美麗村居”設計大賽的基礎上,今年川渝兩地首次聯合舉辦了“巴山蜀水·美麗鄉村”民居設計大賽,征集參賽作品308件,評選出獲獎作品122件,這些獲獎作品將為宜居型農房和鄉村民宿設計建設提供范例。(劉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重慶以“開門”評議方式開展普法履職報告評議
- 人民網重慶11月17日電 (記者劉政寧)為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推動“八五”普法廣泛開展,11月17日上午,重慶市司法局、市普法辦組織召開普法責任單位普法履職報告評議會,這是重慶市首次以“開門”評議的方式開展普法履職報告評議。 全面推行普法履職報告評議制度,是“八五”普法規劃明確的重要任務和落實普法責任制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普法責任單位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切實履行普法職責、更好展示普法成效,推動普法工作形成閉環的重要舉措。…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