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人民日報記者遍神州

重慶市巫溪縣深入推動干部“四下基層”,解決農村路燈安裝難、城區交通擁堵等問題——

一線訪民情 實地解民憂

本報記者 沈靖然
2023年12月05日10: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05日 14 版)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05日 14 版)

  翻開謝桂芳的走訪日志,裡頭寫滿下鄉入戶時收集到的群眾面臨的難題:夜晚出門得摸黑、趕集買菜得繞路……

  這位重慶市巫溪縣委組織部部長把從基層了解到的群眾訴求一一記錄,回去再逐一研究解決。“不深入到一線去,在辦公室裡哪能收獲這些線索。”定期到鄉鎮入戶走訪,已成為謝桂芳的常態。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重慶市巫溪縣積極推動領導干部“四下基層”,34名縣級干部及649名縣管干部常態化接訪下訪、現場辦公,發現群眾最迫切的訴求,找出難點堵點,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全縣信訪登記總量同比下降31.01%,下訪事項化解率達98.9%。

  到一線去

  發現群眾真正訴求

  清早,謝桂芳乘車直奔寧廠鎮貓兒灘社區。寧廠鎮位於大巴山深處,大寧河奔涌,切割出險峻的峽谷。臨崖而建的貓兒灘曾是古時鹽馬古道必經之地,如今住的人不算多,百來名居民超半數是老年人。

  巷道古朴,行人往來,路上一個身影,腳步遲緩,一瘸一拐。謝桂芳上前詢問,得知大姐名叫石德榮,昨天夜裡崴的腳踝,因為要照顧家裡親戚,還沒等好全,一早就帶著早飯往親戚家去。

  “夜裡路黑得很,一個趔趄絆了腳,摔得可不輕。”石德榮指了指自己的左腳。

  “路上沒有燈嗎?”謝桂芳關切地問。

  “嘿,我從1981年搬進貓兒灘到現在,這麼多年一直沒路燈,摸黑走路太平常,哪知昨晚摔了跤。”石德榮說。

  扶著石德榮上了路坎,對過是劉祖英家。謝桂芳叩開木門,主人家上前詢問來意。謝桂芳沒有亮身份,隻當是來做客閑聊。鄉風淳朴,泡起一壺茶,劉祖英熱情招呼。

  “聽說夜裡沒路燈,晚上走路啷個辦?”

  “打手電筒、戴礦燈,辦法總比困難多。可路況差,部分路段還有爛坎子。碰上下雨天,摔倒的不在少數,居民們盼著修路燈很久了。”

  幾杯熱茶入口,龍門陣越擺越長。兩人再聊家庭收入、看病住行、有何難處。再去隔壁幾戶人家,群眾普遍反映,如今條件好了吃穿不愁,雖處城鄉接合部,但還希望公共基礎設施多多完善。

  一天下來,謝桂芳深有感觸:“社情民意還是得靠實打實地走出來,多往一線跑,才能了解實情解民憂。”

  臨近傍晚,等來到寧廠鎮政府小樓,寧廠鎮黨委書記李紅軍才得知謝桂芳在鎮裡群眾家串了一天的門。開門見山,謝桂芳把記錄的問題提出。

  “說到底還是資金的問題。”李紅軍坦言:“全鎮4個社區、6個行政村,隻有貓兒灘沒有路燈。貓兒灘缺少集體收入,我們也一直在尋找合適的項目資金,想把貓兒灘點亮。”

  “資金的問題我也回去想辦法,你們先下去多了解情況,想想怎麼樣能用有限的資金把效果做到最好。”謝桂芳說。

  直面難題

  從群眾角度去解決

  等記者來到貓兒灘時,路旁的太陽能電燈已全部安裝完畢。黑色的金屬外框勾勒出傳統燈籠的形狀,與灰白色的磨砂燈罩相得益彰,好不精巧。

  “設計時我們充分考慮到貓兒灘悠久的歷史,把路燈設計成傳統燈籠的樣式,美觀又大方,與周圍傳統建筑群風格統一。”李紅軍說。

  回到縣裡,謝桂芳積極幫助爭取項目資金,兩次利用調研的時間到社區回訪,與鎮干部一道參與路燈工程的前期推進工作。“我們在社區公告欄公示路燈修建計劃,同時在下方附上電話,群眾有任何意見建議我們都能第一時間獲得。”李紅軍介紹,在群眾建議下,考慮到后續維護及電費問題,鎮黨委會最終商定採取太陽能路燈的方案。

  “隨著技術迭代升級,這些年太陽能路燈價格也降了下來,按照每年的故障率估算,維護成本鎮財政能負擔,還更加節能環保。”李紅軍說。

  除了路燈工程,在入戶走訪中謝桂芳還協調解決了寧廠鎮唐家墩社區居民過河便橋修建問題﹔在社會治理中結合巫溪縣山大谷深人員分散的實際,提出微網格管理辦法……

  “群眾的急難愁盼可能就在身邊。”巫溪縣副縣長、公安局局長吳海龍說。不久前的一個下午,位於縣公安局斜對面的鎮泉小學放學,因逢陰雨天氣,接送學生的車輛接踵而至。車輛喇叭聲、學生呼喊聲、民警吹哨聲交織在大雨中,擁堵不堪。

  盡管學校周邊交通一直是交巡警護學崗的工作重點,但對於學生的安全保障永遠是重點。經過入校調研座談,吳海龍得知學校共有學生3000余人,盡管已實行錯峰放學,由於門口道路正在整修,下雨天來接孩子的車輛變多,仍架不住車多路窄。

  得想法子解決。回來看著縣公安局的停車場,吳海龍冒出個想法:碰上下雨天擁堵的情況,能否把公安局的停車場開放,職工的車停到地下車庫去,家長的車停到公安局內的空地上,可以緩解不少道路的壓力。

  吳海龍迅速召開會議商議方案,通過分析研判擬定雨天校門口的臨時交通管控措施:規劃臨時停車區域﹔增派執勤警力﹔逢雨天放學時段,道路臨時停車區飽和時,縣公安局停車場開放,供接送學生車輛免費停放。

  縣公安局還為學生在一樓劃定了休息區由專人引導,放學的學生還能在這裡休息,等待家長來接。

  “多站在群眾的角度思考問題,才能找出更好的答案。”吳海龍說。

  帶案下訪

  現場辦公開出藥方

  難得的晴天。一大早,吳海龍帶著幾個縣干部來到墨斗社區白馬小區門口主街沿線,現場辦公。

  兩天前,幾名縣領導分別來到縣中心的兩大廣場,把信訪窗口前移到了城市人員最集中的地方,直面群眾。在巫溪縣,縣領導定點接訪群眾已成為常態,每月的10日、20日分別為縣委書記、縣長“接待日”。縣級各部門每周至少安排1名領導班子成員輪值接訪,鄉鎮(街道)每天至少安排1名領導干部到轄區公開接訪。

  接訪活動中,家住白馬小區的劉應康老人向吳海龍反映,小區門口缺少斑馬線和紅綠燈,過馬路得繞上一大圈,還有不少人直接選擇橫穿馬路,交通隱患相當大。吳海龍記錄在案,回去后迅速聯系相關部門,醞釀出這場現場會。

  這不,除了吳海龍,縣信訪辦、縣城市管理局、縣交通運輸執法支隊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紛紛到場,為的正是要解決此前現場接訪中收集到的群眾訴求。社區提前下發通知,群眾熱情高漲。人行道上空間寬敞,三四十名居民一站,也是滿滿當當。

  “今天我們幾個縣裡的干部過來,就是要解決大家的困難,先請這次反映問題的劉大哥講講。”吳海龍說。

  劉應康陳述訴求,一下說到現場群眾心坎裡:“白馬小區兩側都是在建的工地,買點東西都得到馬路對面去。門前的渝巫路是上下高速的主干道,大車特別多,可小區門口卻沒有過街斑馬線。要是想遵守法規安全過馬路,就得往東走上一公裡過街,往返就是兩公裡。”

  “可不是嗎,每次看著有人想省時間違章橫穿馬路,那叫一個揪心。”白馬小區居民熊忠生說。

  “白馬小區住著1236人,加上對面的濱圓國際小區,這附近的3個小區共有居民4600多人。按照此前的規劃,斑馬線設在了白馬小區一側的在建小區門口,這頭就沒設置了。”墨斗社區黨總支書記李雲平說。

  “從我們這兩天了解的情況來看,群眾的需求確實是相當迫切,小區超過一半居民是老年人,多修條斑馬線確實能方便不少。”巫溪縣信訪辦主任劉苗青接著說。

  “我提個建議,一般來說兩段斑馬線之間距離要超過150米。考慮到渝巫路車流量較大,如果要加一條斑馬線,可能還要重新規劃紅綠燈的位置。”巫溪縣城市管理局副局長譚登焱說。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要本著方便群眾的原則,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交管城管部門的同志回去研究下方案,看看怎麼重新規劃設計最能方便群眾。”吳海龍說。

  還有居民提議,能不能在小區門口加設公交站台,延伸公交線路。到場的相關負責人同樣作出答復。“各相關部門單位要盡快制定方案,在執行上加速度,解決群眾訴求。”吳海龍說。一上午的現場會,群眾訴求一一得到回應。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