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將用五年時間推動修復15800公頃天然林

12月6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全球環境基金、中國典型水土流失區退化天然林用地修復與管理項目(以下簡稱“天保GEF項目”)2023年度第一期培訓班在重慶召開。
本次培訓班由國家林草局生態中心、天保GEF項目國家執行辦公室主辦,重慶市林業局、重慶天保GEF項目執行辦公室協辦,來自國家林草局生態中心,福建省、重慶市、貴州省、雲南省、甘肅省林草部門,天保GEF項目國家、省級、景觀區執行辦公室,咨詢專家等50余人參加。
今年9月,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中心三方共同參與的天保GEF項目在福建啟動,項目全稱為中國典型水土流失區退化天然林用地修復與管理項目,擬用五年時間,在福建、重慶、貴州、雲南、甘肅五個省(市),對8.3萬公頃天然林進行重點森林景觀恢復示范。
其中,在重慶巫溪的示范區項目建設總規模15800公頃,項目以當地寧廠古鎮景區、大寧河風景區、蘭英大峽谷風景區、紅池壩風景名勝區、灣灘河景區五個景觀區域為載體,將借鑒森林景觀恢復等國際先進經驗,著力破解天然林質量不高、經營水平低、生態系統脆弱等問題。
重慶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與普通的植樹造林不同,森林景觀恢復不僅著眼於簡單的林分改造,還要充分考慮氣候變化、立地條件、樹種適應性、經濟效益等多重因素,旨在統籌優化生產、生態、生活“三生”空間,提升森林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
比如,在巫溪寧廠古鎮景區,當地通過實施裸地混交林營造,對瘠薄可造林小塊地段補植柏木等鄉土針葉樹,對土層深厚局部小塊地段補植鄉土彩葉樹種,對現有各類闊葉樹實行保護、撫育,形成馬賽克效果景觀林。針對森林存在的天窗、斷帶,蘭英大峽谷風景區則將通過實施天然林斑塊間廊道建設,對黃櫨、烏桕、五角楓等鄉土紅葉樹種實行有目的的保護撫育、就地移植等人工促進措施,培育更多上檔次的紅葉景觀林。
此外,項目期間,重慶還將以項目示范區為樣板,探索總結天然林在生態功能恢復、森林可持續經營等方面的技術和經驗,形成一套多方參與、可復制推廣的成功經驗與模式,提高天然林保護管理能力和水平。(周小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