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推薦

缺乏文旅類互動節目、游客一晚要輾轉多個市集街區……

重慶夜經濟該如何繼續“破圈”

2023年12月07日07:59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南岸彈子石長嘉匯,市民和外地游客正一邊欣賞兩江夜景,一邊品嘗重慶美食。特約攝影 鐘志兵/視覺重慶

眾多游客在渝中區十八梯觀光游玩,品嘗美食。首席記者 龍帆 實習生 李雨恆 攝/視覺重慶

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夜間經濟是其中重要的內容。

重慶四年蟬聯“中國十大夜經濟影響力城市”榜首。今年9月,抖音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發布的城市夜間經濟繁榮度指數顯示,重慶夜間經濟繁榮度位列第一梯隊。

12月初,渝中區山城巷、江北區大九街、九龍坡區巴國城、渝北區紫薇路商業街、萬州區天生城文旅街區等5個夜市,被評選為重慶市級夜間經濟示范區和商圈(步行街)。

不過,隨著夜間消費需求的提檔升級,諸如業態融合度不高、市集街區分散、同質化競爭等固有難題,也亟待破解。

這些難題的解決,有哪些借鑒或啟示?一起來看本報記者的調查。

提高文旅比重

增加互動新場景

12月2日晚9點左右,紫薇路燈火通明,東南亞風情酒吧、精釀啤酒館、墨西哥餐廳、烘焙飲品店、精致中古店,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前來打卡。

來自西安的游客柯安和朋友沿著紫薇路走了一圈,發現這條街上要麼是餐廳,要麼是酒吧,要麼是商店,卻找不到一個有互動節目的場所。“重慶的夜經濟全國聞名,卻沒有一個像樣的文旅類互動節目,實屬不應該。”他說。

重慶其他夜市,有豐富的互動節目嗎,答案是否定的。

記者走訪了中心城區多個夜市和夜間經濟街區,包括此次評選出的市級夜間經濟示范區和商圈(步行街),均沒有發現文旅類互動節目的身影。

在夜間經濟繁榮度同樣位列第一梯隊的西安,文旅類互動節目常常“火爆出圈”。例如,2019年西安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在短視頻平台上爆火,總播放量高達17億次﹔2021年的“李白對詩”,以及2023年的“盛唐密盒”,每一個互動節目,都堪稱文旅“頂流”。

重慶大學教授廖成林認為,夜間經濟的發展,不能隻靠增加新店、新業態,要有創新思維,推動夜經濟與文旅、民俗文化等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夜經濟的文旅比重,增加消費互動體驗新場景,形成具有重慶地方文化特色的夜經濟模式,滿足市民和游客更高層次的需求。

通過主題線路

把產品串聯起來

夜幕降臨,洪崖洞燈光璀璨。來自上海的游客白金鑫被美景所吸引,拿出相機不停地“咔咔咔”。欣賞完洪崖洞夜景,他坐上出租車,馬不停蹄地趕到位於渝北龍頭寺公園的地下火鍋城品嘗美食。吃完飯,白金鑫又打車趕到位於觀音橋的九街,逛酒吧和夜店。

像白金鑫這樣,一個晚上輾轉於重慶中心城區各個市集街區的游客,不在少數。如何將這些夜間經濟消費目的地更好地串聯起來,讓游客的體驗更好?

這次入選的渝中區山城巷,或許能提供一些借鑒。今年9月,渝中區以山城步道為載體,融合當下最流行的City Walk(城市漫步),將特色夜間經濟消費場所串聯起來。

在這條“城市漫步”道上,游客可以沿著打卡路線,從洪崖洞、戴家巷到解放碑,再從十八梯到山城巷……每一個地方,都是夜間消費核心區域。游客可一站式消費“夜演”“夜讀”“夜娛”“夜食”“夜購”“夜宿”“夜秀”等多種業態。

廖成林建議,重慶夜間經濟要突破簡單的產品模式,創新構建場景內容,推動夜間經濟向場景化、內容化、IP化方向發展。如,推出特色夜游主題線路、系列夜間特色活動,將文創、旅游、演藝、美食、音樂節等夜間經濟產品串聯起來。

打造自身特色

突出差異化經營

12月5日,來自成都的夜間經濟從業者唐啟洪,慕名來重慶逛夜市。他去了民心佳園夜市、鎏嘉碼頭小熊集市、南岸區彈子石藍光夜市等夜市,發現這些夜市無論是商品還是服務,都大同小異。

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坦言,重慶80多條夜市街區中,大多數的產品和服務雷同,存在同質化競爭現象,鮮有夜市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

如何才能做出特色?此次入選的市級夜間經濟示范區,給出了啟示。

如,江北區大九街,重點持續豐富時尚餐飲、主題酒吧、文化娛樂等新興消費業態,構建全天候、游憩式、慢生活的復合型特色街區。近在咫尺的紫薇路,則完全是另一番模樣,這裡的酒吧、餐飲、商店走的是精品路線,提供了一種靜謐的消費氛圍。

又如,萬州區天生城文旅街區在烤魚上大做文章,規劃烤魚街,將烤魚文化融入景觀,打造出萬州第一家帶游覽觀光性質的烤魚博覽館,形成“餐飲娛樂+民俗人文+夜游休閑”的復合業態,一舉成為渝東北夜間消費新地標。

重慶工商大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中心研究員莫遠明認為,夜經濟要探索出消費者的夜間消費“興趣點”,通過豐富新業態、新場景提檔升級,形成差異化創新經營模式,才能避免同質化發展。

此外,市商務委在征求《重慶市夜間經濟集聚區管理暫行辦法》的意見中也明確,夜間經濟街區、夜市、市集要提檔升級,打造各自特色鮮明、模式創新的夜間消費新場景。(本報記者 鄭三波)

聲音>>>

“推動夜經濟與文旅、民俗文化等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夜經濟的文旅比重,增加消費互動體驗新場景,形成具有重慶地方文化特色的夜經濟模式。”

“突破簡單的產品模式,創新構建場景內容,推動夜間經濟向場景化、內容化、IP化方向發展。”

——重慶大學教授廖成林

“探索出消費者的夜間消費‘興趣點’,通過豐富新業態、新場景提檔升級,形成差異化創新經營模式。”

——重慶工商大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中心研究員莫遠明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