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詐騙、個人身份信息安全……稅警攜手守護平安校園

近日,重慶市南岸區稅務局、南岸區公安分局組織人員走進重慶交通大學,聯合開展“保護個人信息 你我共同參與”普法進校園活動,為該校土木學院、河海學院、交通運輸學院等10個學院的200余名大四學生講解反詐防騙、個人身份信息安全等知識,增強高校學生安全防范意識和能力。
活動現場,南岸區稅務局李騰講解高校畢業生創業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梁璇攝
大學生群體由於防范意識較弱、社會經驗缺乏,近年來成為不法分子冒用身份信息的“重災區”之一。據統計,2023年以來,南岸區稅務局共處理大學生個人身份信息被冒用投訴80余人次,90%都被用於虛假申報個人所得稅。
“大家在找工作的時候要注意保護好個人信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借用實習的名義擅自使用大學生的身份信息。”活動現場,南岸區稅務局李騰介紹,大學生個人身份信息被冒用主要包括“被法人”“被任職”“被收入”等情況,這些都可能給即將進入社會的大學生們帶來嚴重危害。
例如,大學生個人身份信息“被法人”以后,常被不法分子用作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等非法活動,學生畢業后如果想創業,登記注冊企業會受到限制,還可能需要承擔“被法人”公司債務的連帶清償責任。如果“被任職”后又被申報收入,可能會導致需要補繳相應的個人所得稅。
李騰提醒,如果發現個人身份信息被冒用,應盡快撥打12366納稅繳費服務熱線投訴,或者下載個人所得稅APP進行投訴,稅務人員將會在第一時間處理。
作為教育部首批全國創新創業50強高校之一,重慶交通大學在全市高校中較早地開設了創業基礎必修課程,並每年開展大學生創業基金項目,助力大學生創業。截至目前,重慶交通大學累計總立項大學生創業基金項目300余項,畢業生創業率接近3%。活動中,不少學生非常關注高校畢業生創業相關稅收政策。
對此,李騰解釋,畢業年度內的高校畢業生持《就業創業証》從事個體經營的,自辦理個體工商戶登記當月起在3年(36個月)內按每戶每年24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等稅費。
前來聆聽講座的梁雪矯已經畢業,目前在重慶交通大學的創新創業園內自主創業,她表示:“這些好政策為自主創業提供了看得見的支持,能讓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創業的隊伍中來。”
活動現場,南岸區公安分局反詐中心探長彭一洋講解電信網絡詐騙的相關知識。梁璇攝
“層出不窮的騙局,一不小心就會掉進詐騙團伙設下的陷阱。”現場,南岸區公安分局反詐中心探長彭一洋介紹,2022年,重慶市18—25歲的青年被騙案件數佔總發案數的29.3%,被騙金額佔涉詐損失總金額的8%。其中,青年群體高發的詐騙類型及佔比為:刷單返利類佔30.5%﹔冒充電商物流客服類12.8%﹔虛假購物、服務類6.8%。
彭一洋提醒大學生們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並送上“三不一多”“十個凡是”防詐反騙小妙招。“三不一多”,即未知鏈接不點擊、陌生電話不輕信、個人信息不透露、轉賬匯款多核實﹔“十個凡是”即凡是網上兼職刷單都是詐騙﹔凡是網上投資理財,高回報高收益都是詐騙﹔凡是網上辦卡、貸款需繳納保証金的都是詐騙﹔凡是網上交友,誘導投資的都是詐騙﹔凡是冒充淘寶客服退款要驗証碼的都是詐騙﹔凡是冒充公檢法機關辦案,要求轉賬到安全賬戶的都是詐騙﹔凡是QQ冒充老板親友,網絡上要求財務轉款的都是詐騙﹔凡是電話冒充熟人領導,不見面就借錢的都是詐騙﹔凡是冒充部隊人員採購物資,要求墊資購物的都是詐騙﹔凡是買游戲裝備要私下交易的都是詐騙。
重慶交通大學機電學院輔導員武麗佳表示,稅務和公安機關人員進校宣講很有必要,增強了同學們的反詐防騙和個人身份信息安全意識,幫助同學們在面對各類騙局和信息安全風險時能夠有效辨別。
南岸區稅務局、南岸區公安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攜手進校園,定期聯合開展校園普法宣講,進一步拓展線上線下普法渠道,守護校園安寧和社會安全穩定。(楊燕)
來源:重慶市稅務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十年禁漁看長江︱從“捕魚人”到“護漁人”
- 人民網重慶12月8日電 (記者馮文彥)2021年1月1日,長江實行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整個長江流域“十年禁漁”全面啟動。時隔三年,近日,“綠水青山踏歌行——十年禁漁看長江”網上主題宣傳活動重慶站採訪團記者走訪了重慶涪陵、墊江等地,了解曾經的“捕魚人”如何變身為“護漁人”。…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