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原創

十年禁漁看長江︱重慶水質向好 魚類資源有效恢復

2023年12月09日20:22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重慶12月9日電 (記者馮文彥)近日,“綠水青山踏歌行——十年禁漁看長江”網上主題宣傳活動重慶站採訪團記者走進萬州、巫山兩地,打卡一江碧水,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美景。

巫山縣生態環境監測站副站長魏嵬介紹水質檢測情況。人民網記者 馮文彥攝

巫山縣生態環境監測站副站長魏嵬介紹水質檢測情況。人民網記者 馮文彥攝

巫山縣是重慶庫區的最后一道長江干流防線,為了把一江清水送到下游,“水醫生”們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在神女溪青石點位上,巫山縣生態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通過現場採樣進行水質檢測,實時關注長江干流及支流水質變化。巫山縣生態環境監測站副站長魏嵬告訴記者,實施長江禁漁近三年以來,巫山段水域水質逐年向好,透明度為2.4米,達國家二類水質標准。多年來,生態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都堅守在這裡,時刻關注著長江的水質變化,確保一江碧水向東流。

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養殖的魚類。人民網記者 馮文彥攝

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養殖的魚類。人民網記者 馮文彥攝

位於萬州區大周鎮的大周基地,是“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增殖放流站野化馴養基地”,同時也是中國科學院授牌的繁育基地。“長江禁漁后,水質越來越好,魚群數量變多了,以前看不到的珍稀魚類也能看到了。”大周基地負責人傅秋民告訴記者。

據了解,重慶市萬州區水產研究所成立於1953年,主要負責水產養殖技術、魚類資源保護研究,承擔漁業技術推廣、水生動物疫病防控、水產養殖污染防治等職責。在珍稀名特魚類移養馴化、人工繁育及其產業化方面取得多項成果,先后開發出長江名特養殖品種 20 多個,獲市、區級科技進步獎約10余項。大周基地平日裡主要開展各類魚類品種的人工繁育技術攻關。該基地目前保存長江鱘、胭脂魚、岩原鯉、中華倒刺鲃、四川白甲魚、光唇魚、圓口銅魚、中華沙鰍、長鰭吻鮈、華鯪、多鱗白甲魚、長吻鮠等珍稀名優魚類。

目前,萬州區水產研究所儲備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胭脂魚、岩原鯉、四川白甲魚、鱸鯉等親本3000多組,形成每年5000多萬尾的苗種規模化生產能力,近十年累計向三峽庫區投放珍稀魚7000多萬尾, 通過持續開展增殖放流活動,能夠有效促進魚類資源恢復、豐富魚類資源多樣性。

(責編:劉政寧、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