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要聞

秀山:文化賦能百年西街 老城增添經濟活力

2023年12月09日11:20 |
小字號

近年來,秀山縣大力實施城市更新,加速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擴建的同時,對西街老城區進行保護修繕,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恢復西街歷史風貌,改善居民生活品質,同時保留歷史文化特色,留住鄉愁古韻。

走進西街,花燈搖曳,沿著幽幽青石板路,一路上吆喝聲不斷,巷子兩側早餐店熱氣騰騰,老酒坊、手工糍粑、油粑粑、甜酒、鹵菜香氣誘人,土家吊腳樓裡裁縫、篾匠等傳統手藝人正全神貫注忙活著……

西街曾經是秀山老城的經濟文化中心,現仍保存有部分明清時期古老建筑,臨近年關,外出務工返鄉過年的年輕人都會到西街來走一走,買土特產,感受年味,尋找鄉愁記憶,感受家鄉民風民俗。

盧潤秀是土生土長的西街人,經營著一家老字號牛肉面店,自從西街保護修繕之后,來旅游的人越來越多,大多都會吃上一碗她家的牛肉面。周圍的街坊鄰居以前都是一個生產隊的,傳統門店到現在依然開著,生意也越來越好。過年的時候大家聚在一起吃飯,每年端午節,大家還會一起吃長桌宴,看花燈戲,日子越來越好了。

除了傳統手工商品,一些商鋪專門售賣包裝精美的土特產,西街旅游的人較多,當地商品生產商看中了這個地段,前來洽談利用他們的商鋪擺放售賣,推廣自己的品牌。

為充分發揮西街的文化功能,當地政府還利用西街建筑特色組織旗袍走秀、攝影展等各類文化活動,該縣文化館時常在天后宮公益演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秀山花燈,同時,鼓勵商家進駐發展傳承民族文化。

楊秀燕是來自秀山縣梅江鎮民族村的苗族姑娘,6歲開始學習苗繡,在西街建立了苗繡培訓基地,在這裡培訓繡娘、苗鼓,傳承苗族文化,培訓出來的繡娘有了手藝還能增收。在她的基地裡,還有民族服裝的展示,向游客提供民族服裝租賃服務,供他們拍照打卡。在西街還有店鋪進行古箏、二胡等傳統文化技藝培訓。

百年建筑、民風民俗、民族文化,在這些元素加持下,西街景區游客接待量逐年遞增,老城區也增添了經濟活力,據統計,2018年到2022年西街累計接待游客876.5157萬人次。(楊維)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