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胃病成大腫瘤 重慶東大肛腸醫院:這5種胃病要重視

吳女士(化名)58歲,胃一直不大好,平時又愛吃些咸菜、臘肉等腌熏食品,偶爾會出現反酸、燒心、胃隱痛等不適症狀,但她沒有太重視。不久前,吳女士的胃痛症狀加重,甚至累及兩側肋骨疼,實在忍不了了,才在家人的催促下來到重慶東大肛腸醫院診治,結果是胃腫瘤。
重慶東大肛腸醫院提醒,年齡大於40歲、長期胃不舒服、生活習慣又不好的人,千萬不要以為反酸、燒心、胃脹、胃痛等都是小毛病,放任不管或隨便買胃藥吃,是有惡變的可能的。
患者辦理入院手續。重慶東大肛腸醫院供圖
以下5種胃病有惡變可能
1.胃潰瘍
胃潰瘍是發生於胃黏膜表面的潰瘍性疾病。如果長期潰瘍刺激,可能會發生異型增生,引起腫瘤。有數據統計,1%—5%的胃潰瘍患者可發生惡變,尤其是遷延不愈、經常復發的胃潰瘍。另外,患者要注意規范治療后復查,以確認愈合。
2.腫瘤性胃息肉
這是一種有惡變可能的腫瘤性息肉,按組織學分類可分為管狀、絨毛狀及管狀絨毛狀混合型,常伴有明顯的腸化生和不同程度的異型增生,惡變率高,達40%左右,尤以絨毛狀腺瘤的惡變率最高。即使是良性息肉,直徑超過1厘米時,也需警惕惡變,應及時切除。
3.伴有腸化(不典型增生)的萎縮性胃炎
這是一種公認的常見腫瘤前病變,一旦發現應配合醫生進行專業治療,以免萎縮性胃炎演變成胃腫瘤。
4.幽門螺杆菌感染
幽門螺杆菌是世衛組織認定的胃腫瘤的一級致腫瘤因子,約90%的非賁門部胃腫瘤與之相關。盡管70%的人感染后不一定發病,但仍約有1%的人最終會罹患胃腫瘤。
5.其他
肥厚性胃炎、疣狀胃炎(糜爛性胃炎)、惡性貧血、術后殘胃等,也是胃腫瘤的高危險因素。
預防胃腫瘤 牢記以下3點
1.定期做胃鏡檢查
無論有無症狀,建議40歲以上人群每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尤其對於一些經常感覺胃部不適或存在胃腫瘤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幽門螺杆菌感染者、胃腫瘤患者的一級親屬、喜好高鹽、腌制、辛辣飲食、吸煙和重度飲酒者等,更應多加注意,早期發現,早期預防。
2.規范治療
通過檢查明確病因,要積極規范治療,消除致腫瘤因素。對於一些可能導致胃腫瘤的疑難疾病,如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等,通過藥物通常可以得到有效治療﹔胃部息肉可以通過胃鏡檢查時進行微創切除﹔而幽門螺杆菌感染一般通過藥物治療,可有效根除。
3.健康飲食
一日三餐定時定量,細嚼慢咽,不暴飲暴食、過飢過飽。盡量少食用煙熏、油炸、烘烤、辛辣、高鹽食物,避免食用霉變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及粗糧,戒煙限酒。(重慶東大肛腸醫院)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