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原創

民主村更新記

——從一個老社區的“逆生長”看重慶城市更新的新生“密碼”

人民網記者 胡虹 馮文彥 劉祎
2023年12月21日09:05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今天供應的是回鍋肉、鹽菜燒白、黃豆燒肉、蓑衣黃瓜、麻婆豆腐、炝炒萵筍……看吃點啥子?”

12月5日上午11點30分,重慶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民主村社區食堂的“自主飯堂”,20余道精心烹制的菜肴整齊地擺放著,客人們排起了長隊,等待著工作人員打飯。

“王師傅,幫我打個燒白和牛肉絲,再加個炒萵筍。”在民主村旁邊寫字樓上班的張女士每天中午都會准時出現在這裡。

“從寫字樓走到民主村隻要5分鐘,食堂不僅菜品豐富美味,價格也便宜,吃完還可以在民主村走走,喝杯咖啡。”張女士說,“相對商場內的餐廳和寫字樓內點外賣,在食堂吃飯更有生活的氛圍和煙火氣。”

民主村社區食堂從今年4月28日營業以來,因地處繁華的九龍坡商圈中間而出圈,社區居民願意在這裡解決一日三餐,附近的白領也喜歡把這裡當成公司食堂,更有慕名而來的游客到此打卡。

民主村社區食堂。人民網記者 胡虹攝

民主村社區食堂。人民網記者 胡虹攝

熱熱鬧鬧的用餐氛圍,映射出民主村紅紅火火的生活。而這,只是民主村在城市更新后展現的一角。

時間撥回兩年前,卻是另一番景象。

在城市向前的步履中,九龍坡區楊家坪和萬象城兩大商業街區崛起,夾在其中的民主村片區,就顯得像時間給城市留下的傷疤。在社區老居民李方梅記憶中,民主村的房子有著所有老舊小區的通病,“房屋年久失修、基礎設施不齊全、環境臟亂差、可活動空間少……”李方梅說,雖毗鄰商業街區,但因地勢高低落差無法直達,一段圍牆,更是把繁華阻隔在民主村之外。

老舊的民主村像被遺忘一樣,顯得落后和寂寥。

2021年11月,九龍坡區正式啟動民主村片區城市更新項目。拆危、檢漏、修路……項目一期擴建的5條道路,打通了民主村片區與外界的“任督二脈”,有效延長了商圈環線,讓民主村成為九龍新商圈發展格局的重要紐帶。

一年多的時間,民主村片區在重塑中新生。九龍坡區作為全國首批城市更新試點城市,在民主村這片“試驗田”,究竟試出了什麼?

試驗一:“留”字做文章 老社區獲得新生

民主村片區的蛻變沒有“大拆大建、推倒重來”,而是選擇了保留更新的思路。從“留”字上做文章,選擇走最難的路,得到最理想的改變。

民主村片區城市更新項目(一期)。重慶設計集團供圖

民主村片區城市更新項目(一期)。重慶設計集團供圖

“一座建設廠,半個楊家坪”。

老重慶人都知道,建設廠前身是漢陽兵工廠,西遷重慶后落戶九龍坡。而民主村,就是建設廠配套家屬居住區之一。

“房子剛建好那會,我們小區的配置還是當時最好的,小學、中學、醫院、電影院一應俱全。”82歲的鄒洪政是民主村的老居民,1946年他跟家人搬進民主村,此后一家三代人在這住了70多年。

回憶曾經的輝煌,鄒洪政眼中依舊透著自豪的光,他口中的民主村,錯落的老式居民樓被縱橫交錯的街巷串聯,一棟棟蘇式紅磚樓既保留著濃厚的市井氣息,又專屬著老建設廠的時代記憶。

然而,隨著時代發展,建設廠拆遷,周圍城市空間不斷改造更新,讓被時間打磨得“千瘡百孔”的民主村片區與“時尚精致”的商業區形成鮮明對比。

“民主村片區地處最繁華的九龍新商圈核心位置,總面積580畝,現存建筑153棟。”重慶九龍坡城市更新建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雲江介紹,它夾在兩大商業體中間,卻因地勢落差大、無路直通、業態格格不入而相對封閉。“這是老百姓生活的痛點、城市發展的阻礙,更是我們城建工作者的心病。”

2021年,全國首批城市更新試點工作正式啟動。九龍坡區成為試點區之一,民主村片區城市更新項目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民主村要實現全方位的更新,就必須融入整個九龍新商圈的發展大局中,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周雲江說,在如此狹窄的街巷內完成改造,歷史建筑、區域文化、居民去留都是問題。

民主村的蘇式紅磚樓。重慶設計集團供圖

民主村的蘇式紅磚樓。重慶設計集團供圖

“我們前后做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方案,一開始的選擇是‘推倒重建’。”周雲江說,但經過測算和論証,后來調整了思路,選擇了在“留”字上做文章。

其介紹,民主村綜合運用“留、改、拆、增”多種措施,全面解決大片區范圍內房屋老舊、交通擁堵、停車匱乏、歸家不便、配套缺失等痛點問題。同時,通過高效利用學校禮堂、運動場等公共場地,打造白天學生使用、夜間居民使用的錯峰共享空間。

“這些年,城市公共空間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不是像過去停留在寬闊道路、氣派廣場、林立高樓等城市標志‘封面’上,而是更多傾心在與生活直接相關的城市環境和品質,尤其是居住區周邊街道社區生活的豐富和閑適。”重慶設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建筑師徐千裡說。

徐千裡介紹,民主村的更新有大量的調研做基礎,並在其自身肌理基礎上“取長補短”。在保留原有建筑、街巷肌理的同時,通過道路出新、立面修繕、美陳塑造等,讓其更好地融入商圈生態,整體提升城市功能和人居環境品質。許多細節的打磨上用心、用情,既保留有歷史記憶的印記,也重新賦予了現代都市的格調。

承載幾代人記憶的“高齡”蘇式紅磚樓,部分老牆體被保留下來,樓房穿上了“新衣”﹔天上蜘蛛網般的管線,被藏到地下﹔樓棟間,也有了寬敞亮堂的道路和新潮別致的街心花園。

“城市建設過去是粗放型外延式,現在正逐步向集約型內涵式轉變。”徐千裡說,尤其是民主村社區這樣的“微單元”,重“面子”更要重“裡子”。

試驗二:“以人為本”留住人文記憶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更新中不應隻有高樓大廈、鋼筋水泥,更要有鮮活個體背后的人文關懷,牢牢抓住“以人為本”這個核心,就能搞清楚哪裡需要更新、怎樣去更新。

晚上,很多游客來民主村打卡,居民也飯后出來散步。人民網記者 胡虹攝

晚上,很多游客來民主村打卡,居民也飯后出來散步。人民網記者 胡虹攝

悠悠青石板長階、蘇式紅磚建筑群、參天茂盛的黃桷樹……

2023年4月28日,民主村片區城市更新項目(一期)集中竣工亮相后,民主村的居民迎來新家園。

“這次改造,大面積的危房全部被拆除,給我們騰出了更多的空間,現在,我們的居住環境變得更加舒適,通行變得更加暢通。”談起民主村的變化,已經在此居住了50余年的李巧珍難掩笑意。

在她眼中,曾經“七拱八翹”的破舊路面被由小青石磚鋪成的平坦路面代替﹔穿上“新衣”的棟樓有了專屬的標識,不僅有街心花園,各樓棟周邊的綠植也多了起來﹔社區食堂菜品質優價廉,還是居民學習、娛樂、交流的重要場所﹔片區內各種便民服務站功能齊全,縫補衣物、維修電器、補鞋換鎖,隻需下個樓就能搞定……

民主村更新項目主要設計人、重慶市設計院有限公司建筑設計一院副院長、研創中心副主任余水認為,民主村作為一個有溫情、有記憶的住宅區,除了要留住街巷肌理、文化記憶、城市文脈。更應讓民主村原有的廠區文化脈絡、人文情懷等融入城市更新中,賦予老街巷現代都市新格調,形成一批清晰的情感“記憶點”,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

余水介紹,老舊小區改造,涉及人口多、情況復雜,如果由施工方或管理者“拍腦門”做決定,很可能耗費人力物力后,居民們卻不買賬。特別是在人口密集、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區,試錯成本相對較高,更容不得反復拆建。

為此,在設計階段,余水和他的同事們,與社區干部,規劃師、建筑師、工程師等一起,走遍了民主村的每一棟樓每一戶人家,廣泛征求居民的改造意見。

由紅磚房改建的城市會客廳。重慶設計集團供圖

由紅磚房改建的社區會客廳。重慶設計集團供圖

“公廁要原拆原建!”

“這棵老樹不能砍喲!”

“能不能保留下建設廠的文化記憶?”

“伴隨著我們長大的紅磚房可別拆啦!”

……

對64歲的居民馮祖偉來說,蘇式紅磚房是他的心結,每次工作人員上門向他征詢意見,他都會提起這件事。

“我從出生就住在紅磚房裡,紅磚房伴隨著我長大,我陪著它老去。曾經這裡有100多棟,那是我們幾代人的驕傲啊。一看到紅磚房,就能回憶起那段歷史。這是我們的根,怎麼舍得拋下?”馮祖偉說。

如今,他最熟悉的紅磚房獲得了新生:不僅保留了部分老牆體,還在牆體外加設鋼結構和玻璃罩,形成強烈的時代呼應。內部空間也得以重新構建,成為社區會客廳,展示九龍坡區開展城市更新試點以來的成果,以及社區的歷史文化傳承。

設計團隊還提煉出建設廠歷史變遷中的“西遷”“援建”“復興”等元素,將其運用到建筑風貌設計中。同時,恢復重現了當地居民記憶深處的電影院坡坡、戲水河溝、游園壩壩等標志性記憶點,新設計以“建設詩歌”等為主要內容的系列文化景觀,為民主村同步構建起一個“文化生態”空間。

試驗三:“商圈紐帶”老社區開啟“逆生長”

城市更新,更新的不只是環境,也是生活品質。對高品質生活而言,物質的豐富與精神的豐滿缺一不可。更新后的民主村四通八達,成為“商圈新紐帶”,為老社區的“逆生長”輸送新鮮血液。

更新后的民主村綜合市場。人民網記者 胡虹攝

更新后的民主村綜合市場。人民網記者 胡虹攝

民主村是重慶中心城區出了名的“美食村”,在那些紅磚青瓦、老牆舊巷中,網紅火鍋、老牌美食可謂藏龍臥虎,每當夜幕降臨,這裡就開始人聲鼎沸,各路“好吃狗”紛紛開著導航尋味而來。

但是,民主村片區的火鍋、美食雖有名,但因缺乏統一規劃打造,整個片區產業布局凌亂、業態單一老舊,不利於未來社區、商圈產業發展。

“繼承並發揮民主村片區原有的資源稟賦,用產業賦能城市更新,打造民主村創業新天地,是我們的著力點。”周雲江說,“受到更多片區外目光關注的,其實是民主村的產業部分,這是煥發社區活力的關鍵。”

此次更新,民主村最北邊與萬象城之間的堡坎屏障被夷為平地,變為12米寬的大道,一條嶄新的電動扶梯穿過馬路,解決地勢高低落差,直達西城天街,讓民主村成為連接九龍新商圈的一條紐帶。

“商圈新紐帶”,成為民主村的重要名片。如何完善產業功能、打造就業創新載體,是讓這張名片“發光”的重要一環。

這一點在民主村的空間規劃上便有所體現:在距離萬象城商圈一街之隔的入口處,是民主村的最北側,這裡以體現“新青年、新潮流、新消費”的商戶為主,可以帶動街區入口流量。

再往深處走是民主村的中部。這裡按居民生活習慣,設定為“社區服務功能”區,以社區公益食堂、社區服務中心為核心,提供社區便民功能和公益功能,兼顧社區消費。

開著居民樓裡的甜品店。人民網記者 胡虹攝

開在居民樓裡的甜品店。人民網記者 胡虹攝

最南邊設定為“市井煙火”區,取名“半坡聚落”,聚集的多為民主村原有老牌美食迭代新店。

今年5月份,火鍋店老板龍敏將分店開到了“半坡聚落”,開業第一天就接待了100多桌客人。“過去,來店裡吃飯的都是住在附近的老顧客。片區改造后,外區市民和游客越來越多,很多人都是沖著建設廠的年代感而來。”龍敏說。

和龍敏不同,趙星陽將甜品店開在居民樓下。在他看來,中部區域更能體會到生活與商業的交融,老居民以這裡為生活半徑中心,年輕人喜歡這種生活中的“煙火”,自己也想用甜品讓居民、游客們品嘗到生活的甜蜜。

“現在的民主村,人和車輛都能方便通行。看著來來往往的年輕人,我也覺得自己充滿活力。”居民吳恆敏笑談,這段時間她學會了視頻剪輯,她准備將民主村的所見所聞制作成小視頻發到網上,“我要為民主村代言!”

一期工程讓民主村煥然一新,二期現在正在提速建設,預計明年底能整體竣工亮相。

據介紹,項目二期將通過管線改造、環境整治、公共服務配套等六個子項工程推進,根據規劃,接下來將重點打造民主村路、東側支路、橫街三條活力街區,並充分挖掘街區沿線可利用空間新建產業載體、植入新興業態,以點帶面活化街區,推動民主村業態更新,預計可新增約7500平方米產業載體。

(責編:劉政寧、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