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推薦

內外貿一體化,重慶如何抓住機遇

2023年12月24日09:12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聲音>>>

■重慶過往的內外貿中,“大進大出”多、“優進優出”少,根本原因是關鍵環節“功底”不夠深厚

■內外貿一體化,對產業結構的均衡多元提出高要求。而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

■內外貿一體化提示我們,需要在“內外”之間找差值,以小支點撬動大發展,跨境電商就是這樣一個小支點

■內外貿一體化需要“見招拆招”。要避免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水土不服”,就要有扎實的政策作支撐

■數字經濟能夠顯著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接下來,重慶要巧借科技之力,讓內外貿加速跑、加“數”跑

近期的一個經濟熱點,就是內外貿問題。

日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信息:當前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5個方面18條措施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那麼,在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中,正在發展開放型經濟的重慶,應修煉怎樣的“內功”“外力”?而在“內”與“外”的融合裡,重慶又應如何抓住機遇?

一份底氣

作為長江上游經濟和商貿物流中心、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重慶近年來又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在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中優勢明顯

今時今日,在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中,重慶有著一份底氣。

與時代鼓點同頻共振。2021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強調“中國將推進內外貿一體化”。機遇之下,重慶多次抓住了“窗口期”。

比如,2021年,重慶獲批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再比如,今年1月,商務部等14部門研究確定的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地區名單中,重慶榜上有名。在重要的貿易發展方向上,重慶一直與時代同頻共振,從未掉隊。

區位優勢日益凸顯。從內貿口岸,到外貿高地,重慶的發展不是“吃老本”,而是牽線搭橋、填溝平壑,把區位優勢發揮得更加充分。重慶雖然不靠海、不沿邊,但仍被選中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其發展潛力可見一斑。

重慶作為長江上游經濟和商貿物流中心、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近年來又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開放大通道日趨完善,提速內陸開放高地建設,成為全國唯一的港口型、陸港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五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

發展勢頭強勁。討論內外貿成色如何,離不開數據支撐。前不久,海關總署《中國海關》雜志發布的2022年中國城市外貿競爭力報告中,重慶位列西部地區第二﹔重慶海關數據顯示,十年來,重慶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從1533.6億元擴大到3331.4億元,年均增長9%。2022年,重慶外貿進出口總值達8158.4億元,創歷史新高。

多重短板

要想“笑傲江湖”,須得打通“奇經八脈”中的梗阻,破解“招式”不夠全、“功底”不夠深厚、“名號”不夠響等難題

內外貿一體化,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出口產品轉內銷,而是外銷和內銷一致。也就是說,一件產品要走進兩個市場,這既意味著廣闊天地,也會帶來未知挑戰。重慶要想“笑傲江湖”,就要先打通“奇經八脈”中的梗阻。

“招式”還不夠全。今年有一個熱詞叫“新質生產力”,而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迎戰新賽道,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內外貿一體化,對產業結構均衡多元提出了高要求。

就目前來看,重慶的“招式”仍顯單一。比如,此前重慶外貿出口產品結構中,近九成是筆記本電腦等機電產品,而重慶自產的工業品和農副產品,隻佔到了全部出口商品的一成。

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葛明表示,近年來,重慶大力調整出口產品結構,但諸如火鍋食材、涪陵榨菜、奉節臍橙、巫山脆李等重慶農特產品仍面臨物流、倉儲、貿易標准等一系列問題。這也造成了重慶內外貿產品結構單一,存量穩定,增量卻顯不足。

“功底”還不夠深厚。內外貿一體化,看似考驗一件產品能否“包打天下”,實則考驗產品背后的核心技術含量幾何。重慶過往的內外貿中“大進大出”多,“優進優出”少,根本原因是關鍵環節“功底”不夠深厚。

以目前中國外貿“新三樣”(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例,重慶的新能源汽車出海雖有不小的成就,但諸如汽車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以及車載智能系統等軟件,仍需外部供給,導致產業淨值低、迭代慢。

“名號”還不夠響。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過程中,不論是外貿優品拓內銷,還是內貿精品闖海外,都要通過響亮名號來換市場認可。重慶的物流渠道優勢給了更多產品和品牌“出名”的可能,但目前來看,“留名”的還較少。

三種力量

重慶要脫穎而出,不能指望畢其功於一役,而應沉心修煉“內力”、培育“見招拆招”之外力,並充分借助科技創新之巧力

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往小了說,是讓好產品在內在外都能有口皆碑﹔往大了說,它更強調著經濟發展模式的“內外兼修”。在內外貿一體化發展中,重慶要想脫穎而出,以一域服務全局,就不能指望畢其“功”於一役,而要徐徐用“力”、點上發“力”。

要修煉“隔山打牛”之內力。在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國際商務系副教授楊娜看來,內外貿一體化意味著“兩條腿”走路,考驗著企業韌性及抗風險能力,也考驗著產業鏈供應鏈的鏈程長度、鏈條強度。眼下,內貿市場競爭激烈,而外貿市場又存在標准迭代問題,內外貿一體化提示著我們,需要在“內外”之間找差值,以小支點撬動大發展,“隔山打牛”。

跨境電商就是這樣一個小支點。近日,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重慶市推進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其中重點提到鼓勵各區縣培育建設產業特色鮮明、功能配套完善的跨境電商產業園區,提出建立西部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長江航運、航空貨運等高效銜接機制,為內外貿“輕裝簡行”、降本增效提供保障。

要培育“見招拆招”之外力。內外貿一體化服務著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面對著不同考驗,需要“見招拆招”。葛明認為,內外貿一體化的重點既在於市場營商環境的變化,也在於自由化、便利化、數字化的貿易環境變化,要避免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水土不服”,就要有扎實的政策作支撐。

在這方面,重慶已經開始了部署。12月11日,重慶公布了內外貿一體化“排頭兵”企業名單。這些企業將率先在內外貿經營資質、質量標准、檢驗檢疫、認証認可等銜接方面,展開探索創新、攻堅克難。

要借助科技創新之巧力。《關於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到,科技創新是內外貿重點領域,要加快其內外貿融合發展。北京師范大學的一項研究同樣表明,數字經濟能夠顯著地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且目前對西部地區的促進作用最大。

眼下,重慶正在加速推進數字重慶建設,但相關數字改革多集中於基礎設施領域,對內外貿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還不夠強。接下來,重慶要巧借科技之力,讓內外貿加速跑、加“數”跑。

重慶瞭望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