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萬州:“五長制”巧解基層治理難題
基層社會治理,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一頭連著群眾幸福指數。為更好推進基層治理,重慶萬州區創新推出“五長制”,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裡”。大事一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
什麼是“五長制”?即以樓棟為最小單元,設置總片長、片區長、網格長、樓棟長、物業長,讓關口前移、力量前置,治理觸角伸得更長,末端防控網絡織得更密,基層治理更加井然有序。
萬個“五長”化身智能“探頭”
“水漫進車庫了,車子電梯要遭泡起了。”2023年7月初的一個深夜,萬州區周家壩街道綠地R5組團小區的樓棟長蘇業祥被一個電話驚醒。隨后,他立即起床,一邊往車庫趕,一邊在樓棟微信群通知鄰居,大家火速趕到現場。
搬沙包、筑防水壩、掃積水……經過兩個小時的緊急搶險,車庫積水終於清理完畢。“這個事情還要找准原因。不然下次下雨又要遭!”隨后,蘇業祥將車庫漫水問題作為“五長制”源頭信息採集反映給了網格長劉其良。緊接著,劉其良又向片區長和總片長“吹哨”。
第二天一早,關於解決綠地R5組團小區車庫漫水問題的協調會在小區院壩召開。
在“五長”的協調下,居民和物業當場就拿出解決方案,即利用小區公共收益購買下水管道和水篦子,補挖排水溝,徹底解決車庫漫水問題。
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僅僅一天時間。這樣的“快准狠”,在萬州已成常態。“五長”就像一個個智能“探頭”,讓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靈敏起來。
萬州區周家壩街道燕灣小區,樓棟長們正攜手共治小區。付作僑攝
在萬州城區,像蘇業祥這樣的“五長”有1萬多個。
萬州城市建成區面積110平方公裡,城市常住人口106萬,下轄14個街道、110個城市社區。社會管理范圍較廣、管理單元和人口較多,基層社會治理難度大、任務重。
為破解上述治理難題,萬州按照“地域相鄰、規模適度、全域覆蓋、方便管理”原則,劃小網格和微網格,每個城市社區以自然街區、居民小組為單位劃分片區,300—500戶為單位劃分網格,35—50戶為單位劃分樓棟,每個片區負責2-4個網格,構建“社區、片區、網格、樓棟+物業”的“4+1”治理單元格局,將城區劃分為347個片區、1016個網格、9861個樓棟,基層治理網越織越密。
一般事項由“五長”及時就地解決,屬地無法解決的逐級“吹哨”,上報社區、街道、區級,按規定時限在7日內處置﹔對需部門和街道聯辦的大事,由黨建統領基層治理聯席辦流轉派單相關單位辦理,聯系區領導統籌協調、跟蹤督辦,確保每個問題有回應、有處置。
自己的家園,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用
位於周家壩街道天子路社區君宅路1號的老舊小區,相處幾十年的老鄰居,因加裝電梯“紅了臉”。樓層偏高的居民希望能加裝個電梯﹔但低層居民卻認為會影響視線和通風,不允許加裝。於是,網格長趙麗和樓棟長黃開霞跑上跑下協調。
一開始,居民們並沒有給她倆“面子”。從一開始的閉門不見,到能站在門口溝通,再到能入戶坐下來聊訴求……人心都是肉長的,低層居民態度有所軟化,趙麗和黃開霞“上門”更勤了,居民也終於“鬆口”,願意坐下來進行調解。最終,加裝電梯工程順利進行。
雙河口街道螺螄包社區,“五長”共商共治小區。付作僑攝
雙河口街道螺螄包社區雙河組團A區的一處污水管網因年久失修,出現了堵塞、污水泄漏等問題。相關人員對此進行維修后,依然沒有解決問題。
“長期楞個不得行!”“那就從社區群工經費中拿錢買材料,徹底把問題解決了。”在院壩會上,負責該區域的總片長、片區長和樓棟長們集體商議問題解決辦法,最終決定在社區提供材料款支持的基礎上,由片區長譚優乾、王少華購買材料,請工人立即進行整修。
“還請啥子工人,我以前是磚工,我來做!”“我有力氣,我來做小工。”樓棟長張大明和杜德渝站了出來。於是,由4名主動請纓的志願者小分隊分工合作,一邊破土動工,一邊採購材料。
“自己的家園,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用。”張大明說,隻用了三天時間,就把污水管網堵塞問題解決了,不僅節約了經費,還解決了大伙兒的出行難題。
“大事一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螺螄包社區黨委書記李建碧感嘆,以前,社區干部圍著群眾轉,帶領群眾干,而通過“五長制”的深入推進,現在社區有事,已變成了黨員和群眾搶著干,基層治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五長”累計化解矛盾糾紛4392件、調解成功率達95%以上。
熱心司儀、調解能手、維修老伯……小區“多面手”來報到
從街道到社區、片區、網格,“五長制”織起基層治理“一張網”的同時,更通過黨建統領凝聚各方力量,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一批退休老黨員、老干部主動充實網格治理力量,擔任兼職網格員、樓棟長,他們積極為小區業主們辦實事、解難事。
76歲的吳家貴是一名退伍軍人,同時也是雙河口街道步行街小區的一名樓棟長,每天出門,他隨身斜挎帆布包,包裡裝著四五個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居民“小事”:哪一戶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各自對應吃什麼藥﹔哪一戶是獨居老人等等,備注寫得明明白白。
“我長期在吃藥,什麼時候要拿藥,樓長記得比我都清楚。”曾婆婆說,不管遇到大事小事,小區總有熱心的樓長、志願者、鄰居們伸出援手,即便自己一個人住,但並不孤獨,反而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溫暖的大家庭裡。
牌樓街道大河溝社區,物業長、樓棟長排查居民反映的電梯安全問題。付作僑攝
在萬州區牌樓街道大河溝社區龍珠麗錦小區,有的樓棟長曾經擔任過鄉鎮干部、有的曾當過校長,有的曾是國企中層干部……“他們有著豐富的管理經驗,同時十分熱心。”小區物業長陳春梅說,有業主在群裡提出高空拋物問題,曾經當過校長的樓棟長黃永志,挨家挨戶敲門,溫馨提醒高空拋物的危害,最終糾正了這一不文明行為。
申明大道102號的燕灣小區,是移民搬遷老舊小區,長期以來,因缺乏物業管理,“臟亂差”現象凸出。燕灣移民小區有6個樓棟長,其中5個都是黨員退役軍人,他們帶頭成立了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排危衛士陳世貴、熱心司儀余長貴、調解能手汪鳳林、維修老伯丁天國……小區樓棟裡的“多面手”們發揮所長,不但規范了停車位、修建了休閑亭,還帶頭打掃衛生、安全巡邏等,讓小區變得更和諧溫馨。
1月初,燕灣小區的議事亭裡,汪鳳林、張海波等樓棟長,正商量著今年小區的團年飯以及春晚籌備事項。汪鳳林說,今年的春晚,居民們非常期待。她回憶,往年春晚,小區居民自編自導自演,推出20多個節目。與此同時,大家還會自己掏腰包,在小區院壩吃上一頓團年飯。團年飯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萬州格格。上千人的團年飯也是燕灣人打開話匣子相互交流,融入燕灣大家庭的歡樂時刻。
萬州,內修“五長制”,打通“最后一公裡”,讓更多居民參與基層治理,讓群眾更有歸屬感、認同感,百姓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正如萬州的格格,熱氣騰騰,蒸蒸日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