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企業>>動態

白居寺長江大橋“出圈”背后:最大跨徑、最高橋塔、用鋼量超“鳥巢”……

2024年01月10日19:49 |
小字號

近日,由重慶設計集團所屬子企業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牽頭設計的白居寺長江大橋因其獨特的水滴造型,雄偉的橋墩設計,給人以科幻電影“星際穿越”的既視感,在社交網絡上火爆出圈,引來眾多市民游客拍照打卡,使得人們可以近距離感受“8D山城”的城市魅力。

白居寺長江大橋。重慶設計集團供圖

白居寺長江大橋。重慶設計集團供圖

白居寺長江大橋作為重慶市重點工程,是“七橫線”跨越長江的控制性節點。大橋的建設,對完善快速路“七橫線”和軌道交通十八號線過江通道,構建城市多維立體交通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大橋通車后,有效改善了巴南和大渡口區域居民出行環境,區域通行時間由30多分鐘縮短至10余分鐘,促進了長江文化藝術灣區人文交流融合,全面加快了重慶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步伐。

白居寺長江大橋。重慶設計集團供圖

白居寺長江大橋。重慶設計集團供圖

世界第一最大跨徑

白居寺長江大橋全長1384米,主跨660米,是世界第一最大跨徑路軌兩用鋼桁梁斜拉橋。上層為雙向八車道城市快速路,下層為重慶軌道交通18號線過江通道。

白居寺長江大橋。重慶設計集團供圖

白居寺長江大橋。重慶設計集團供圖

重慶主城內最高橋塔

白居寺長江大橋橋塔高236m,是重慶主城內最高橋塔,相當於84層樓高。橋塔水滴造型設計,傳承重慶“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的文化,是對重慶水文化充分理解基礎上的當代設計,是對重慶悠久水文化進行的科學而藝術地演繹,也是建筑與文化碰撞而產生的藝術創新,為重慶橋都增添新名片,開創了一個靈動的、藝術的橋梁新時代。

用鋼量超過“鳥巢”

主橋用鋼量約4.5萬噸,超過“鳥巢”,經過不斷的索力優化,實現了杆件受力協調、應力水平接近,鋼材型號統一。將數千根杆件標准化為16種,近千個橫梁標准化為4種,實現了工業化建造,大大提高了設計和施工效率。

創新技術應用

創新型斷面設計。大橋上層雙向八車道,總寬38m,下層雙線軌道﹔考慮主梁橫向剛度和上下層橋面主桁受力協調,對鋼桁梁斷面形式、主桁間距、橋面板寬度進行了多方案對比和計算研究,不僅實現路軌共建的需要,同時大大地節省投資。

創新型索梁錨固設計。兩塊錨拉板與橋面板和邊縱梁相連,錨拉板之間設置錨箱。比單錨拉板或耳板形式受力小,鋼板更薄,焊接施工方便,較錨箱傳力更直接、檢修更便捷。

首次應用超高性能混凝土橋塔。橋塔基礎與塔柱施工時間存在24個月的間斷期。塔柱自下而上設計為1m超高性能混凝土、1m鋼纖維混凝土、普通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極高抗拉強度抑制舊混凝土約束帶來的開裂風險,過渡材料(鋼纖維混凝土)低於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卻又高於普通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性能,形成一種兩層混凝土之間相互過渡制約的彈簧模型,有效控制了有害裂縫的產生。

復雜的精細化計算分析。大橋造型獨特,跨徑超越常規,計算異常繁瑣,同時針對現代鋼橋服役狀態下可能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了風-軌-車-橋空間耦合振動響應分析、索梁錨固、索塔錨固、標准梁節段等重要區域的三維局部受力分析、異性曲面橋塔優化設計分析、各施工階段的斜拉索索力分析、各階段結構穩定性分析、倒梯形鋼桁梁橫橋向傳力機理研究、抗震、船撞等極端條件模擬分析等精細化分析。

智能數字化技術。利用BIM+GIS技術,結合實景建模,實現橋梁景觀方案推敲和造型優化設計﹔通過三維設計對各種構件進行碰撞檢測﹔模擬鋼桁梁拼裝,提高制造精度,降低設計誤差,避免設計錯誤,實現杆件、螺栓接頭完美匹配。

橋梁,作為橋都重慶獨特的風景線,與這座城市的發展始終緊密相連。近年來,重慶設計集團市市政院努力打造橋梁設計品牌,設計完成了白居寺長江大橋、黃桷沱長江大橋、黃桷坪長江大橋、蔡家嘉陵江大橋等10多座跨江大橋,創造了多個世界和國內第一紀錄,具備突出的設計和創新能力,為打造具有山地特色的橋梁建設探索出一條高質量實踐之路。(重慶設計集團)

(責編:黃凌、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