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賽道!如何加速超車?他們這樣建言
專題記者會現場。廖文豪攝
人民網重慶1月21日電 (劉政寧、姚於)2023年,全國汽車產銷雙破三千萬,新能源汽車月產銷首破“雙百萬”,汽車出口首次躍升全球第一,擦亮了“中國制造”新名片。
作為全國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重慶汽車產業發展,歷史悠久、底座堅實、勢頭強勁,是一座“奔跑在車輪上的城市”。面對全球汽車行業迭代更新、快速洗牌的嚴峻挑戰,重慶如何在新賽道上加速超車,領跑全國,繼而輻射全球?
1月21日,政協第六屆重慶市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發力新賽道·聚力新重慶——助力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專題記者會舉行,多位嘉賓圍繞主題建議獻策,為全市汽車產業打造萬億級產業、千億級企業助力。
重慶市經濟信息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涂興永:
力爭2024年全市汽車制造業產值達到5500億元
涂興永介紹,2023年是重慶提出打造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戰略目標的開局起步之年。一年來,通過綜合施策,奮力攻堅,全市汽車產量躍居全國第2位,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蹄疾步穩,邁出堅實步伐。回顧過去一年工作成效,主要有五個亮點:
一是產量創歷史新高。汽車產量達到232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50萬輛、同比增長30%。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量逐月攀升,12月份達到9.6萬輛,佔全市當月汽車產量比重的38.5%。
二是產品邁向高端化。重慶造汽車品牌向上全面發力,阿維塔12和賽力斯問界M9分別成為“重慶造汽車”第一款售價超過40萬元的轎車和第一款售價超過50萬元的SUV。賽力斯問界新M7在12月份交付量2萬台,創重慶市新能源汽車單個車型的單月銷售新紀錄。
三是零部件配套增強。全市規上汽車零部件產值增速達10.5%。特別是功率芯片、激光雷達、驅動電機等一大批重點補短板項目紛紛落地,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3大系統、12個總成、56種部件已實現全覆蓋和集群式發展。
四是國際市場擴面增量。重慶造汽車遠銷8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36.8萬輛、同比增長29.8%,出口金額331.7億元、同比增長51.9%。長安、賽力斯在東南亞、南美、歐盟等市場的渠道和工廠建設加速推進。
五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年新增建成充電樁10萬個,累計建成21萬個,平均車樁比、公共車樁比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換電站數量和換電車輛推廣數量均躍居全國第2位。
涂興永表示,2024年,相關部門將緊緊圍繞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這一戰略目標,持續抓好“1+7”規劃體系落實,出台實施商用車、氫燃料電池汽車、車網融合、車路雲一體化等專項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大對汽車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力爭2024年全市汽車制造業產值達到5500億元,同比增長14.5%﹔汽車產量達到260萬輛,同比增長12.2%﹔力爭到2027年,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銷超過200萬輛,汽車出口佔全國比重達到10%,產業規模突破萬億級。
重慶市政協委員、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專家華騳骉:
自動駕駛將成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競爭制高點
華騳骉介紹,重慶是中國主要汽車基地之一,共有規模以上整車及零部件企業上千家,整車產能達400萬輛/年,具備從設計到零部件供應的完整產業鏈。2023年1-11月,重慶汽車產量207.42萬輛,排名躍升至全國第二位。這也是重慶時隔七年重回全國第二的位置。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量全年增長30%,增加值增長10.5%,成為整個汽車產業發展最大的亮點。
華騳骉表示,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群的突破,汽車正從傳統交通工具轉變為移動多功能空間、大型智能計算終端、數據採集載體以及移動儲能單元﹔汽車企業正加速向科技創新型產業轉變,向新質生產力飛躍。而自動駕駛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方向,逐步向“車、路、網、雲、圖”一體協同發展,將成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競爭制高點。
針對產業鏈薄弱環節,華騳骉也提出建議,包括加強頂層設計規劃、健全法規標准體系、打造良好的創新生態。加強各產業鏈環節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建立更加完善的產業生態圈。優化產業布局,強化核心技術攻關,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等。
重慶市政協委員、賽力斯集團科技公司總裁許林:
系列政策促進車企高質量發展,為車企搶佔全球產業制高點鼓足了信心
許林介紹,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已成為重慶最具標志性和辨識度的優勢產業。作為老牌汽車工業城市,重慶在新時代轉換新動能,聚力打造萬億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主導產業集群。2018-2022年期間,重慶新能源汽車產量年均增長98%。2023年產量達到50.03萬輛,同比增加30.3%的好成績,規模和效益均呈現好勢頭,重慶已具備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標杆的技術與制造實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智能化、電動化程度高,產業邁向高端。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包攬增程式、純電、插電式、換電式、氫燃料等技術路線,技術門類齊全,研發能力強勁。隨著長安阿維塔、賽力斯問界等高端品牌向上升級,問界系列車型及阿維塔等智電水平不僅全國領先,多項指標正引領著全球產業創新。
二是具備進一步提升的發展潛能。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正全面推進新技術測試、“車路協同”多維應用場景示范規模,加強智能化、電動化專業團隊建設,積聚了技術新突破勢能。重慶車企還探索走出了產業融合新模式——賽力斯汽車與華為不斷深化合作,成為整車企業和ICT企業跨界融合的創領者和成功典范,長安也與華為、寧德時代開展多領域合作,共同為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提供著實踐樣本。
三是產業鏈不斷加強,汽車零部件配套全面覆蓋。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形成了關鍵零部件3大系統、12大總成、56個部件全覆蓋和集群式發展。賽力斯等車企發揮鏈主牽引力,帶動了延鋒、拓普、文燦、普光等一批優秀供應鏈入駐重慶。
四是政策驅動強,車企信心足。重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進車企高質量發展,推動產業鏈強鏈優鏈補鏈,培育自動駕駛及車聯網創新應用、汽車軟件與人工智能等產業,為車企搶佔全球產業制高點鼓足了前進信心。
重慶市政協委員、重慶百事達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敏:
拓展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楊敏介紹,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940萬輛,佔比已達37%,全年汽車出口達到491萬輛,同比增長57.9%﹔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20萬輛,同比增長77.6%,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2023年重慶產銷新能源汽車將超過50萬輛,同比增長30%。2024年重慶車企目標產銷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100萬輛,力爭在全國佔比達到10%。
如何幫助生產企業拓展國際國內市場?楊敏就此提出多個方面的建議:
一是堅持多管齊下,加快搶佔國際市場。包括持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升汽車出口運輸能力﹔支持車企開拓海外市場﹔搭建出口綜合服務平台等。
二是加強引領示范,大力拓展國內市場。包括強化政策引領推動消費升級﹔加大公共領域推廣運用示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良好使用生態等。
重慶市政協委員,中信銀行重慶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劉志華
金融“血脈”賦能新能源汽車發展
劉志華表示,當前,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引擎。2023年,重慶提出打造“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並將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定為3大萬億級主導產業之首。在全市加速培育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的進程中,市內各金融機構紛紛開啟服務加速度,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引入源頭活水。5月,規模達2000億元的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正式成立,聚焦打通產業、金融和資本,助力重慶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站在銀行、金融的視角,聚焦金融如何支持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劉志華也提出多方面意見建議:
一、立足銀行,持續加大“全產業鏈”金融支持力度
銀行是金融的基石,建議銀行業金融機構持續提高對產業鏈上下游的覆蓋度,構建全產業鏈金融服務體系,助力汽車產業穩鏈、補鏈、強鏈。一是整車企業方面,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做強做大。為整車企業提供“股權+債權”“商行+投行”“境內+境外”“線上+線下”等一體化綜合金融服務,加大對技術改造、研發投入、提產擴容的信貸支持力度,提升中長期貸款佔比,助力新能源汽車智能化、高端化進程。
二是上游零部件供應商方面,依托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鏈長制”,運用供應鏈金融,強化金融要素與產業鏈良性互動,借助產業鏈核心企業生產交易、倉儲物流等核心數據,開發體系化、全場景的數字供應鏈金融產品,助力零部件企業融資,特別是幫助解決中小型供應商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為產業鏈穩定運行提供保障。
三是下游經銷商方面,圍繞核心廠商,在傳統庫存融資基礎上,採用數字化手段,為經銷商提供從採購到銷售、融資到結算、新車到二手車、建店到裝修、運營到擴張等全流程、一體化服務方案。
四是消費場景方面,加大汽車消費信貸支持力度,積極開展線上產品創新,為消費者提供嵌入式、線上化、自動化的金融產品,持續提升客戶體驗。
二、著眼金融,加快構建“全生命周期”多元融資體系
建議金融機構建立跨部門、跨機構、跨區域協同聯動的服務團隊,充分發揮銀行、証券、基金、保險、社會資本等各類金融要素作用,握指成拳、凝聚合力,加快為汽車產業鏈各類企業構建覆蓋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體系。
一方面,壯大全市種子基金、天使基金規模,強化政府基金引導,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通過政府增信、股權債券、創投風投等多種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大力推進投貸聯動,強化上市輔導,提供發債支持,為汽車產業鏈各類企業“全生命周期”融資保駕護航﹔積極運用國家及地方產業投資基金,支持汽車產業集群發展﹔積極開發涵蓋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專屬保險產品,從設備採購、技術研發、知識產權保護、融資增信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全流程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持續加強數據共享,將金融機構、工商稅務、公檢法、海關等機構的數據實現整合、共享和開放,助力金融機構更好洞悉企業需求和運行狀態,切實提升金融支持產業集群融合發展能力。
三、放眼產業,著力提供“不止於金融”的綜合服務支撐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其作用發揮早已不局限於單純的“融資”層面,還應發揮金融機構自身優勢,在“融智”“融產”方面為產業發展提供助力。
“融智”方面,金融機構匯集了大量行業投研專家,建議充分發揮券商、基金等頭部專家智庫作用,為地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產業鏈企業轉型發展提供融智支持。“融產”方面,金融機構具有服務全球優質實體企業的獨特優勢,建議充分發揮金融機構中介橋梁作用,大力宣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西部金融中心、重慶“33618”產業體系打造等重大戰略,幫助全市招商引資,吸引推動全球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優質企業加緊布局重慶。
同時,金融機構主動為來渝企業提供股權投資、項目前期貸、固定資產貸款、並購融資等全方位綜合金融服務,全力促進地區產業鏈補鏈強鏈,助力產業生態完善和升級。
重慶市政協常委、重慶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學院院長胡遠志:
產教融合、培養人才,助力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胡遠志表示,近年來,重慶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突飛猛進、態勢喜人。不過,當前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面臨著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不夠等問題。
就此,他從三個方面提出建議:
一是產業園區投資建設公共研發平台,實施事業合伙人模式集聚全球人才,吸引優秀人才、企業、科研院所等入駐,實現人才培養、技術研發、資源共享、協同創新創業和產業融合發展。
二是支持和鼓勵重慶理工大學、重慶郵電大學等本地特色優勢資源,依托園區公共研發平台,就地就近建設國家級現代產業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擴大招生規模,師生入駐與企業共同實施項目式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具備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為產業發展提供高質量人才保障。充分利用高校智力、人才資源,與企業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研發能力和研發效率,實現技術攻關,降低成本和風險,促進產業技術的合作、共享和擴散,推動重慶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升級。
三是整合政府和高校優勢資源,開展聯合招商,吸引更多的企業到重慶投資。充分利用重慶大學、重慶理工大學等本地汽車類特色高校及研究機構的人才和智力優勢,進行系統的產業鏈知識和專業技術培訓,培養出一批具備專業素養的招商人才隊伍﹔組建聯合招商工作組,對待引進企業和技術進行評估﹔提供專項配套的人才培養和聯合技術攻關的政策及措施,助力待引進企業的發展,吸引更多的優質企業到重慶投資。
重慶市政協委員,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潔:
以整車龍頭為引領,奮力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高地
李潔據介紹,近年來,兩江新區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構建“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和加快打造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的工作部署,著力創新工作機制和工作舉措,充分發揮鏈長制統籌協調作用,以整車龍頭為引領,大力提升智能網聯新能源化水平,加速形成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新生態。
2023年,兩江新區直管區汽車產業產值1846億元、同比增長7.4%、佔全市40%﹔產量116萬輛、佔全市50%,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36.2萬輛、佔全市73%,同比增長66%。
李潔表示,下一步,兩江新區將堅持以整車龍頭為引領,打造創新平台、搭建應用場景,持續提升本地化協同水平、不斷優化出海能力,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整車集聚高地。2024年,兩江新區汽車產業規模力爭突破2000億,整車產量超120萬輛,其中新能源整車產量突破50萬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陳一清:讓大足石刻“活”起來、“走”出去
-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之年,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從全面部署到縱深推進的重要之年。在2024重慶兩會到來之際,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發布推出“新時代 新征程 新重慶——2024重慶兩會會客廳”系列訪談,邀請市內各部門、區縣、企事業單位黨政一把手,圍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結合重慶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圍繞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民生保障、營商環境等話題,談發展思路、戰略、措施和目標。…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