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原創

新春走基層丨方寸盆景開出“致富花”

陳琦
2024年02月19日09:27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南岸區雙龍村內盆景園數量眾多,各具特色。人民網 陳琦攝

南岸區雙龍村內盆景園數量眾多,各具特色。人民網 陳琦攝

       “這盆杜鵑的造型不錯,幫我再多選幾盆……”正月初九,重慶市南岸區南山街道雙龍村,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南山盆景技藝”傳承人張乾川的庭院裡,一早就迎來了參觀挑選盆景的客人。

“在重慶,隻有在雙龍村才能找到滿意的杜鵑、羅漢鬆、金彈子等盆景。我准備挑選十多盆杜鵑,放在上海客戶的新居庭院裡。”前來選購盆景的客商李先生說道。

重慶南山,素有“城市肺葉”“山城花冠”之美譽。雙龍村坐落在南山風景區腹地,曾獲得全國首批綠色村庄、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諸多榮譽。其中,“山城花冠”的名號,與傳承了200多年的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南山盆景技藝”密不可分。      

壽命高達300余年的羅漢鬆 人民網 陳琦攝

張乾川精心照料壽命高達300余年的羅漢鬆。人民網 陳琦攝

“我們家五代種植盆景,在我兒時起,就記得家裡有很多苗木盆景。”今年54歲的張乾川說起自己種植盆景的經歷,一臉感慨。同時,他也見証了雙龍村盆景的發展,村民們憑著一雙雙巧手,把方寸盆景做成了奔向小康的“致富樹”。

“這棵羅漢鬆,壽命有300余年了,管護它比帶娃還用心,我的願望是讓它成為重慶羅漢鬆盆景之最。上次一個客商出價100萬元,我也沒賣。”張乾川笑呵呵地說,除了為它遮風擋雨,還為它嫁接,未來還要給它補枝、增粗、調型。

村民楊彪在住家式盆景園林,照料盆景。人民網 陳琦攝

“南山盆景技藝”傳承人楊彪的住家式盆景園林,成為雙龍村農旅文化典范。人民網 陳琦攝

       張乾川介紹,以前南山盆景培育技術隸屬於川東派盆景,經過眾多盆景匠人多年的琢磨研究,將山城特色融入盆景培育,最終發展成了一枝獨秀的“渝派”盆景技藝。進入21世紀后,雙龍村的杜鵑盆景更加聲名遠播,被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授予“中國南山杜鵑盆景之鄉”的稱號。

雙龍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韓慶介紹,經過30多年發展,杜鵑盆景的規模和產值已佔到全村盆景產業比重的85%以上。不止杜鵑花,借力於南山這座花之山,各色“花”式盆景常常引得眾多游客紛紛前來打卡、消費。

近年來,為讓南山盆景被更多人所知,南山街道和雙龍村村委會積極創造條件,讓村民們帶著自己最滿意的作品,出現在各類盆景展會上,屢獲國際國內大獎。通過“傳幫帶”培育出盆景藝術大師、花卉園藝師、非遺傳承人等近50人,帶動花木盆景種植戶150余戶。

村民楊彪的金獎作品《森林故事》

楊彪的金獎作品《森林故事》。人民網 陳琦攝

被苗木改變的,不僅是村裡的產業結構,還有村民的生活。漫步在如今的雙龍村,羅漢、杜鵑、紫薇、桂花等名貴花木和精美盆景俯拾即是,“一步一景、一院一景”的農家庭院,將整個雙龍村裝點成一個“大盆景”。

“家家擺盆景,人人學手藝。”如今,雙龍村花木盆景產業種植規模擴大到了2000余畝,年產值達2000萬元。在此基礎上,當地進一步發展鄉村旅游產業,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筍,不僅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還吸引不少在城區務工的村民返鄉創業,走出了一條“綠色+富民+興旅”的鄉村振興之路。  

(責編:陳琦、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