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金融業增加值佔全市GDP比重達8.6%

重慶打造西部現代金融高質量發展標杆

2024年02月27日07:56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重慶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可謂是開創了新局面。

數據顯示,2023年,全市金融業增加值達2591億元,佔全市GDP比重達8.6%﹔截至2023年末,全市本外幣存款余額、貸款余額分別達到5.36萬億元、5.6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0%、9.8%。

今年,為扎實推進西部金融中心建設,重慶將深入實施“智融惠暢”工程,聚焦綠色金融、數字金融、金融開放、普惠金融等領域持續發力,著力提升金融服務現代產業體系質效及金融服務重大戰略能力,努力打造西部地區現代金融高質量發展標杆。

綠色貸款在新增各項貸款中佔比超三成

春節假期后,重慶海辰儲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海辰儲能”)一期一階段項目已投產的各條生產線開足馬力生產,抓緊完成排產訂單。與此同時,該公司一期一階段剩余生產線也在抓緊建設,預計3—6月將各有一條生產線投產。

重慶海辰儲能的順利建設與投產,與農行重慶市分行等金融機構提供的綠色金融服務,密不可分。

2022年6月,重慶海辰儲能在銅梁區成立。當年,農行重慶市分行就將其作為綠色金融的重點支持對象,並於2023年向重慶海辰儲能提供了近2億元的綠色信貸資金支持。2024年開年后,該行又陸續向重慶海辰儲能發放4筆綠色貸款,貸款金額共計達6080萬元。

綠色金融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對於重慶來說,發展綠色金融,還是建設西部金融中心的重點任務之一。

發展綠色金融,重慶也有自身優勢——2022年8月,重慶獲批成為全國首個省級全域覆蓋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如何才能打好試驗區這張“牌”?一年多來,重慶以構建完善綠色金融標准體系、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等“五大支柱”為抓手,闊步推進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成效顯著。2023年,全市新增綠色貸款在新增各項貸款中的佔比達32%﹔截至2023年末,全市綠色貸款余額超過6800億元,較年初增長逾1600億元,同比增長31%,是2019年初的3.9倍。

“今年,重慶將高起點推進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率先探索構建綠色低碳金融體系,著力推動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 重慶市委金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比如,將深化綠色金融地方規范和標准建設,推進兩江新區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試點建設﹔建立健全碳排放權、水權、排污權、用能權等交易市場,拓展“碳惠通”平台功能,擴大綠色園區、綠色企業、綠色項目等貸款規模﹔探索構建綠色金融激勵約束機制,構建金融機構資產組合碳強度考核激勵機制,完善綠色信息共享機制,建立健全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庫,從嚴把握高能耗、高排放項目的信貸投放等。

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長近兩成

“有了可線上支取的900萬元‘專精特新貸’信貸資金,我們公司運轉資金更加充裕,拿到了更多訂單。”近日,談起一筆銀行貸款,重慶元創自動化設備公司(以下簡稱“重慶元創”)相關負責人對銀行豎起了大拇指。

前段時間,這家專精特新企業拿到了一筆大訂單,但卻面臨生產資金不足的難題。獲知此消息后,工行重慶渝北支行迅速與元創公司對接。在了解到該公司缺乏足值抵質押物的實際情況后,該行決定利用“專精特新貸”為其提供資金支持。隨后,重慶元創相關負責人在線上提出貸款申請。3天后,該公司就拿到了900萬元信用貸款,解了燃眉之急。

工行重慶市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專精特新貸”是該行為重慶市內專精特新企業量身打造的線上信用融資產品。作為該行發展數字金融的成果之一,該產品不需抵質押物,企業可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提出貸款申請並自主提款、還款。截至目前,該行“專精特新貸”已累計支持重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00余戶,貸款余額達到近20億元。

重慶建設西部金融中心,要推動金融與現代化產業體系融合發展,努力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過,目前不少中小微市場主體還面臨抵質押物不足、銀企信息不對稱的融資“痛點”。

為解決上述難題,重慶的做法是加快發展數字金融,創新普惠金融服務。近年來,重慶聯合搭建了“渝企金服”“渝快融”“渝普金鏈”“長江渝融通”“金渝網”等數字化融資服務平台。截至2023年末,這些數字化融資服務平台已累計助力30萬家中小微企業獲得信貸,初步奠定了信用大數據賦能金融發展的基礎。

得益於數字金融的發展,重慶在打通普惠小微金融服務“最后一公裡”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全市普惠小微貸款余額達5478億元,同比增長18.6%。其中,2023年全年增加859.9億元,同比增長180.8億元。

重慶市委金融辦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重慶將集成打造金融服務平台,加快金融部門金融綜合服務平台、企業信用信息平台與數字政務、數字經濟、數字社會等綜合應用信息充分共享、功能高效協同﹔推動金融數據集成共享,探索構建“金融大腦”,全面推動金融、產業、企業、信用信息等數據集成共享。

通過高水平開放提高金融業發展能級

重慶某公司從事進口貿易,採購貨物需向境外出口商全額支付貨款。今年1月,因境內銷售回款面臨4—6個月賬期,該公司產生了融資需求。

針對其融資需求,中信銀行重慶分行與中外運物流有限公司合作,以鐵路提單質押融資的方式,向該企業提供授信3000萬元,並於今年1月放款110萬元。這也是全國首筆鐵路提單質押融資業務。

“在現行法律框架下,鐵路運輸單據的物權屬性一直未明確界定。受此影響,此前,利用此類單據直接辦理質押融資尚未實現有效突破。”人民銀行重慶市分行相關負責人說,全國首筆鐵路提單質押融資業務在渝落地,是重慶金融業在現行法律框架下對鐵路提單物權屬性認定的有益實踐,為貿易項下鐵路提單質押融資探索出了可行途徑。

重慶,正在通過高水平開放,提高金融業的發展能級。按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給出的定位,西部金融中心未來將建成立足西部、面向東亞和東南亞、南亞,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金融中心。根據這一定位,西部金融中心必須具備國際性,在國內外具備一定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重慶如何才能打好這張“國際牌”?突破口,在於以內陸金融開放創新,推動金融互聯互通。

近年來,重慶相繼推出了一系列金融開放創新舉措,金融開放闊步向前:啟動企業外債管理改革創新試點,開展跨境人民幣便利化試點﹔在全國首批開展高新技術企業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在中西部率先開展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對外投資試點、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組建西部陸海新通道金融服務聯合體,探索形成覆蓋陸海新通道沿線地區和國家全域的市場交易網絡和金融服務體系,等等。

數據顯示,2023年,重慶實現跨境融資17億美元,同比增長21.8%。截至2023年末,僅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就幫助企業實現跨境融資超200億美元﹔2023年,全市跨境人民幣實際收付金額達2875.4億元,其中經常項目和直接投資跨境人民幣實際收付金額達2708.6億元,居中西部第一。

乘勢而上,2024年,重慶將多措並舉加強金融開放合作,更好地為西部金融中心建設賦能。“為此,重慶將深化中新金融高質量合作,全力打通中新理財、ETF、債券、票據等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加快建設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區、中新(重慶)金融合作產業園。同時深化渝港金融合作,用好香港資本市場,探索構建雙向投融資通道,推動兩地在財資中心、離岸市場、貿易金融等重點領域合作迭代升級。”重慶市委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黃光紅)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