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以科技創新為引領 布局建設未來產業

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重慶這樣做

2024年02月27日07:58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2月26日,西部(重慶)科學城鳳棲湖畔,早春花卉悄然綻放。但坐落於此的金鳳實驗室內,科研人員正埋頭做實驗,無暇顧及窗外的芬芳——實際上,為了加快科研進度,有的課題組正月初三便已返崗。

金鳳實驗室是西部(重慶)科學城的“頭號工程”,以重慶實驗室“新樣板”、國家實驗室“生力軍”為總體定位,被寄予厚望。瞄准“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診斷”,目前,金鳳實驗室已取得多項首創成果,正全力打造生命健康科創高地,以催生精准診斷產業服務全市生命科學“新星”產業集群建設。

產業創新是我市科技創新的主攻方向。近年來,我市全面實施科技創新和人才強市首位戰略,抓緊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戰略機遇,迭代升級未來產業發展,系統布局和重塑科技創新體系,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建設高能級創新平台

推動資源向產業集聚

案例:金鳳實驗室在一項診療新技術上的突破,往往就可以爆炸式催生一個未來的“新星”產業

去年,我市召開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大會,提出構建“416”科技創新戰略布局,聚焦數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和綠色低碳,加快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精准醫療、智慧農業、先進材料、未來芯片、綠色制造、新型儲能等一批前沿性、交叉性、顛覆性創新方向,搶佔科技創新的制高點,引領和帶動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高能級創新平台是吸引科技人才的“強磁場”、原始創新的“策源地”、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當前,我市正按照“成熟一個、推進一個”的原則,布局建設金鳳實驗室、明月湖實驗室、廣陽灣實驗室和嘉陵江實驗室4個重慶實驗室。

作為首個投入運行的重慶實驗室,金鳳實驗室目前已引進科研團隊40個、科研人員401人,其中院士團隊5個、國家級人才33名﹔建成時空組學平台、納米合成平台、智慧病理平台等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科研平台8個﹔正在加快建設金鳳干細胞中心,籌備建設標准化病理資源數據庫。

高層次人才的加盟、高水平科研平台的加持,讓金鳳實驗室領跑疾病診斷行業有了更足的底氣。“通過科學研究掌握疾病的演進機制,突破一項診療新技術,往往就可以爆炸式催生一個未來的‘新星’產業。”在金鳳實驗室副主任徐輝看來,這是金鳳實驗室作為產業創新“策源地”的使命所在。

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診斷產業產值在3000億元左右。隨著科技創新加速原創診斷技術的應用,預計到2028年,診斷產業規模會達到5500億元左右,其中新的診斷技術和服務約佔10%。

為此,圍繞加快賦能診斷產業發展,金鳳實驗室已經開始布局,從聯動企業創新、項目“揭榜挂帥”、科技成果轉化三個方面發力。

比如,與華大集團建成投用金鳳·華大時空組學中心,引進落地生強醫療等4家科技型企業,與錕元方青等12家高新技術企業開展聯合攻關。

“到2025年,金鳳實驗室要基本建成精准診斷產業創新‘策源地’。”徐輝說。

加快推動科創資源向產業集聚,除了布局建設重慶實驗室,我市還在積極創建輕金屬、衛星互聯網應用、頁岩氣等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在工業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布局企業牽頭、產學研協同的17個市級技術創新中心,形成1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引領、4個國家高新區帶動、12個市級高新區支撐的發展格局。

去年,我市九龍坡、巴南、涪陵、大足、綦江的5個產業獲批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16個高新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去年佔到全市的45%。

實施“5+8”重大(重點)專項

探索關鍵技術有組織攻關

案例:長安汽車聯合業內領先企業,打造超級數智汽車平台SDA,開啟了“數智新汽車”的新紀元

今年1月,2023年度重慶市十大科技進展發布,超級數智汽車平台SDA、全球首款18兆瓦級集成式中速海上風電機組、國內首個尼龍66全產業鏈綠色制備技術等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涉及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先進材料、智能制造等多個領域,引起廣泛關注。

為解決傳統汽車通信及計算能力薄弱、軟硬件耦合,無法支持高階智能駕駛落地與軟件持續迭代等難題,長安汽車聯合行業內50余家領先企業,打造了超級數智汽車平台SDA,開啟“數智新汽車”的新紀元,將加快推動重慶打造萬億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由中船海裝風電有限公司研制、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首款18兆瓦級集成式中速海上風電機組完成下線,突破了我國大功率海上風電機組的諸多技術難題,標志著我國已具備超大型海上風電機組及其關鍵部件自主研發和制造能力。

重慶華峰化工有限公司聯合重慶華峰聚酰胺有限公司、重慶華峰錦綸纖維有限公司開發出尼龍66全產業鏈綠色低碳成套工藝技術,建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尼龍66全產業鏈,讓重慶成為目前國內唯一的自主己二酸-尼龍66全產業鏈生產基地。

……

關鍵核心技術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具體體現,更是現代和未來產業經濟發展的主要競爭點。這些原創性、引領性重大成果的涌現,既彰顯了我市科技創新的“硬核”力量,也體現了我市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有組織攻關新模式所取得的積極成效。

“我們建立了以產業重大技術需求為導向的新型攻關機制,布局實施人工智能、高端器件與芯片、先進制造、生物醫藥、核心軟件5個重大科技專項,以及新材料、現代種業、生態環境等8個重點專項。”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去年,“5+8”重大(重點)專項共啟動實施項目137項,布局關鍵技術311項,總投資達到39.8億元,其中財政投入6.36億元,帶動社會投入33.4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5+8”重大(重點)專項充分發揮了科技型領軍企業在創新需求、資金投入、研發組織、成果應用等方面的主導作用。為支持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啟動實施的項目中,有80%的技術需求來自於科技型領軍企業,70%的市級財政資金投向了企業。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雙倍增”取得良好效果

案例:搖櫓船科技2023年獲15項國家級獎、17項省部級獎,多款原創性、顛覆性創新產品推向市場

近日,重慶中科搖櫓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搖櫓船科技)發布了2023年創新發展年報,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等15項國家級獎項、17項省部級獎項赫然在列﹔多款原創性、顛覆性創新產品推向市場﹔以“硬科技”實力服務了100多家企業,其中包括賽力斯、格力等。一系列成績,令業界刮目相看。

作為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與兩江新區“院地孵化”的一家人工智能企業,搖櫓船科技於2020年12月成立,主要面向制造業提供機器視覺器件、智能化傳感硬件、智能工業機器人、AI智慧平台及智能數字工廠系統解決方案。

短短3年時間,該企業便實現快速崛起,被稱為重慶“最年輕”的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

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對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去年3月,我市啟動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行動計劃:通過“孵、育、引、提”科技企業,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萬家、科技型企業超過6.7萬家﹔到2027年,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在2022年的基礎上實現“雙倍增”,分別超過1.27萬家、8.6萬家。

一年來,“雙倍增”行動取得了良好效果——

去年,我市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071家、新增科技型企業15535家,科技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分別達到58524家和7565家,同比增加36.1%和19.2%。

同時,西山科技、智翔金泰在科創板上市,使我市科創板上市企業達到3家。

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將持續圍繞“雙倍增”的需求,加快科技政策、科技資源、科技項目、科技人才向企業集聚,培育一批更加高水平的創新主體。具體包括5個方面:

一是創新平台提質增量,進一步在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市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方面向企業傾斜,特別是加速企業在新興產業、戰略產業、未來產業等方面的布局建設。

二是支持企業“揭榜挂帥”攻關,會同科研單位一起集智攻關,把企業提出的一些重大項目列入市級項目予以支持。

三是大力發展科技金融,探索“政銀聯合服務企業創新”改革試點,優化政府類科技投資基金,完善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運行機制,通過政府資金撬動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到企業研發中。

四是加快高水平科技成果向企業轉化應用,大力推動重慶市技術轉移研究院、金鳳科創園等重大平台建設,深化科技成果管理改革,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向企業集聚。

五是營造更加濃厚的創新氛圍,持續開展科技企業進高校、科技成果進區縣、創新創業大賽、科技論壇等多種活動,做到“周周有活動、月月有成效”。(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張亦筑)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