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讓人淚目……

“幺兒,媽媽最舍不得,最放不下的就是你,雖然媽媽再也不能陪在你身邊,但媽媽一直會在天上守護你……”看著母親熟悉的臉龐,聽著她依舊親昵的呼喚,靖雅早已淚流滿面。
“以前很多事情是我沒做好,媽媽,我要畢業了,好希望您能來看我的展覽……”
3月28日上午,“生命 • 禮贊”2024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活動在重慶市遺體器官捐獻紀念園舉行。這場跨越時空五分鐘的“對話”,令在場所有人為之動容。
2023年6月7日9時38分,重慶大學附屬江津醫院刁攀婭醫生永遠停止了心跳,簡短庄重的儀式之后,一場“生命接力”在手術室中進行,刁攀婭捐贈的雙腎和肝臟被用於挽救3名患者的生命,讓他們重獲“新生”。從此,一個為醫學奉獻一生的人,以另一種方式再次守護患者。
“媽媽走得太突然了,前一周還好好的,再次見她的時候就是在重症監護室,一直處於昏迷狀態,我們一句話也沒再說過。”刁攀婭的女兒靖雅說,當工作人員來家裡採集媽媽生前的聲音和視頻素材,准備籌辦這場特別的數字紀念活動時,她很感動,這場特別的“對話”,也彌補了媽媽突然離去卻沒來得及好好告別的遺憾。
今年2月,西郊福壽園工作人員帶著志願者前往江津採集刁醫生生前語音素材,發現刁醫生微信裡,和家人的語音交流很少,和患者的溝通特別多,隨便與一個患者的溝通就是十多分鐘。
“她離世之后,手機依然很忙,不知情的患者還在微信上聯系她。”刁攀婭的母親鐘志先回憶,女兒行醫23年來,隻要患者有需要,她都會將自己的聯系方式告訴他們。“她的手機常年保持24小時開機,無論寒來暑往、刮風下雨,隻要一有需要,她都會迅速趕到醫院。”鐘志先說,冬天看診時,女兒會先把聽診器焐熱了。每個查房的早晨,她會提前出現在病房,笑著打招呼,關心病人的情況。
“親人突然離去,還沒好好告別,難免留下遺憾。2023年底,我們面向包括重慶在內的六省市推出‘AI禮祭’服務,尋找願意在告別及追思儀式中應用‘數字生命’技術的普通家庭。刁攀婭的家人是重慶首個‘體驗者’。”重慶西郊福壽園負責人王麗介紹。
據了解,截至2024年3月25日,重慶市登記遺體(角膜)捐獻志願者16.4萬余人,實施遺體(角膜)捐獻8600余例,已讓6300余位眼疾患者重見光明。截至目前,登記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14.5萬余人,累計成功捐獻1164例,捐獻3200余個大器官,挽救了3070余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讓人淚目……
- “幺兒,媽媽最舍不得,最放不下的就是你,雖然媽媽再也不能陪在你身邊,但媽媽一直會在天上守護你……”看著母親熟悉的臉龐,聽著她依舊親昵的呼喚,靖雅早已淚流滿面。 “以前很多事情是我沒做好,媽媽,我要畢業了,好希望您能來看我的展覽……” 3月28日上午,“生命 • 禮贊”2024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活動在重慶市遺體器官捐獻紀念園舉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