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清明節買國慶出游的票 年輕人“囤旅游”靠譜嗎?

2024年04月01日07:47 | 來源:華龍網
小字號

清明假期將至,你還在忙著搶機票,訂酒店、景點門票?喜歡“囤旅游”的人,早在幾個月前就已囤好出游產品。而眼下,他們已經在預訂國慶假期的票了。

所謂“囤旅游”,是指消費者在不確定具體出行日期的情況下,提前購買機票、酒店、景點門票等旅游相關的產品和服務,並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和計劃使用。

有平台發布的《2023年度“囤旅游”報告》顯示,2023年“囤旅游”的消費者規模比2022年同期增長超過1倍,2023年“雙11”,囤度假旅游商品的95后和00后消費者人數,比2022年同期增長超過3.3倍。

從“說走就走”到“囤旅游”,這屆年輕人偏愛的“囤旅游”香在哪兒?背后有哪些“坑”值得注意?

小丹春節后提前囤了清明、“五一”假期的出游機票。受訪者供圖

提前預訂旅游產品

開“盲盒”式撿耙活很快樂

重慶市民小丹是個“囤旅游”達人。

這個清明假期,小丹和老公到海口旅游的機票,是她在春節后就早早買好的。當時在某平台上訂了兩張去海口的往返機票,算上機建、燃油費,一個人往返不到1400元。

不僅是清明假期,“五一”假期,小丹也很早就囤了去泰國的機票。她告訴記者,由於每年假期時間比較確定,出行也在節假日期間,她一般會趁價格合適時提前入手旅游產品。

小丹表示,相比“說走就走”的旅行,她更喜歡提前規劃,這樣做不僅相對省了錢,還讓出游更有計劃。

不過,小丹也提到,囤票后可能遇到航班推出促銷活動、機票降價等情況。“比如這次清明假期去海口的機票,目前整體價格就比之前便宜,但對比自己購買的航班,還是春節后入手更劃算,單人往返便宜了近百元。”

00后的文言則喜歡通過購買“盲盒”來“囤旅游”。

去年4月,他就在某平台上搶到重慶至廈門的單程機票,“加上機建、燃油費,總共才198元,性價比很高。”

在文言看來,一方面“盲盒”機票價格相對便宜,另一方面開“盲盒”帶來的不確定性也是一種體驗,且不少“盲盒”隻要沒兌換,都可全額退。

記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網友們不僅愛“囤機票”,還會“囤酒店”“囤游樂項目”。

伶伶分享出游的照片。受訪者供圖

產品使用有限制

有的特惠活動節假日用不了

不過,囤票愛好者們的“囤旅游”體驗也不全是美好的。

走過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重慶旅行達人伶伶告訴記者,如果航司搞活動,她會提前預訂機票,像亞航、卡航、宿務航空等都會推出折扣季,甚至亞航還有0元機票,乘客隻需付稅費,“不過這些美中不足的是預訂后不能改時間。”

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員肖鵬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提到,國際機票的票價由裸票價和稅費構成,一些航空公司大促打出的0元或個位數價格機票是指裸票價格,並不含稅費。這類機票多在航班換季或淡季的時候出現,機票的出行時間通常在本月內,或者半年以上的周期,低價確實可吸引用戶下單,但其退改簽條件往往比較苛刻,消費者應認真了解后再購買。

網友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囤酒店”的“踩雷”經歷。網絡截圖

此外,在社交媒體上,一些“囤旅游”愛好者也分享了提前買酒店套餐無法兌換的遭遇:“購買了特惠酒店,結果做活動的隻有一間房,根本預約不上。”“有些機票、酒店券限制很嚴格,在假日根本不能用。”

來自北京的一名網友就分享了自己“囤酒店”的“踩雷”經歷,從去年開始,她就在旅行平台上趁大促囤酒店套餐,到了指定的預約時段去預訂,卻三番五次都沒預訂成功。詢問客服才發現,原來此類活動套餐,酒店隻會給出一兩間房,僧多粥少,自然就搶不到了。“再也不提前‘囤酒店’了,都是流量陷阱,浪費時間浪費額度。”該網友說。

社交媒體上不少網友分享“囤旅游”的經歷。網絡截圖

專家:“囤旅游”實為預付消費

建議加強市場管理

“‘囤旅游’作為一種預付消費形式,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現代消費者的需求。”重慶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應用經濟系主任李然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經成為許多人追求生活品質的重要方式。“囤旅游”允許消費者提前支付旅游費用,鎖定未來的旅游計劃,享受到一定的價格優惠,同時避免了旅游旺季時的高價和搶票難題。這種預付消費模式為消費者帶來了便利,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

在李然看來,在個性化旅游體驗方面,“囤旅游”也有其獨特之處。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旅游產品和套餐。通過提前規劃和預訂,消費者可以享受到更加貼心和個性化的服務,比如定制化的行程安排、專屬的導游服務等。

對於“囤旅游”市場存在的問題,李然表示,進一步規范市場管理至關重要。

他建議,加強對“囤旅游”市場的監管,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商家的責任和義務,規范市場秩序。

同時建立“囤旅游”市場的信用體系,對商家進行信用評級和公示,為消費者提供參考。對失信商家進行懲罰和曝光,提高市場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此外,進一步完善退換政策,對於無法兌換或存在其他問題的產品,商家應積極解決消費者的合理訴求,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劉艷 曾婷婷(實習)/文)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