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推出80項“一件事”集成辦理——
服務多做聯動 辦事少填材料
數據來源:重慶市政府電子政務中心 |
國務院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指導意見》指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把‘高效辦成一件事’作為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實現辦事方式多元化、辦事流程最優化、辦事材料最簡化、辦事成本最小化,最大限度利企便民”。
以“全流程網上辦理”為目標,去年4月以來,重慶市整合各部門、各區縣數據資源,在政務服務APP“渝快辦”上線“一件事”服務集成辦理專區,助力實現群眾和企業事項辦理“一次申報”“一次填寫”。截至目前,重慶累計推出80項“一件事”服務集成辦理,總辦件量超過92萬件。
——編 者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02日 10 版)
最近,重慶市墊江縣的譚先生家喜添新生兒,譚先生想著去辦理相關各項手續。
和第一個孩子出生時的手忙腳亂相比,譚先生這次從容了許多。在手機上登錄“渝快辦”,點擊“一件事”服務——“新生兒出生”,按照智能導辦填寫信息,便可打包辦理生育服務証登記、新生兒戶口登記、醫保參保登記、社保卡申領、預防接種查詢等業務。3天內,這些材料便會郵寄上門。
一件事,一次辦成。2023年4月以來,重慶市整合各部門、各區縣數據資源,在政務服務APP“渝快辦”上線“一件事”服務集成辦理專區,圍繞企業和群眾全生命周期重要階段,以流程再造為抓手,全鏈條深化業務協同和數據共享,全場景強化數字化、智能化應用,助力實現群眾和企業事項辦理“一次申報”“一次填寫”。
新生兒出生“一件事”
此前辦理事項平均提交35項材料,打通部門間數據壁壘后,可通過“渝快辦”全程網辦
“我家第一個孩子出生時,辦理各種手續,跑了好多趟。”譚先生跟記者聊起了當時的辦事經歷。衛生健康委、公安局、醫保局、人社局……幾個部門前后跑了好多次。“要交很多材料。”譚先生邊說邊比畫著。
“新手爸媽辦理新生兒出生所需手續,此前確實存在不少堵點難點。”重慶市衛生健康委法規處處長孟慶芳介紹,以前,新生兒出生后,需要辦理“出生醫學証明、預防接種証、生育服務証登記、戶口登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登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繳費、社會保障卡辦理”7類事項,平均提交材料35項,每一事項從受理到完成差不多要3個環節,全部辦完平均需要80天。
這次二寶出生,譚先生直言方便了不少。還沒出院,醫生便指導譚先生夫婦用手機登錄“渝快辦”辦理。借助人臉識別、電子簽名等信息化手段,辦事不再跑腿。以前要交的材料、復印件,現在也都不再需要了,全程網辦。
“跑部門、交材料、等辦結……我們也曾想過壓減辦事時間,減少辦事環節和材料。”孟慶芳說,一些部門此前也嘗試過進行線上高效辦結,然而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繁瑣流程讓“一件事”服務集成辦理難以真正實現。
2023年2月,《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對外發布,明確提出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加快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推進線上線下融合,加強和規范政務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管理。2023年4月,重慶全面啟動“數字重慶”建設,搭建起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台,推動各領域工作體系重構、業務流程再造、體制機制重塑。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基於“渝快辦”APP,牽頭梳理、調研政務服務高頻事項的“便利化”辦結。
“高效辦成一件事,離不開各部門的數據聯通。”重慶市政府辦公廳職能轉變協調處處長張勇介紹,重慶市級層面建立“一件事”服務集成辦理工作總專班,各事項牽頭部門實行“一事一專班”“一事一方案”“一事一套圖”,明確工作目標、事項信息、實現路徑。2023年4月,第一個“一件事”服務——新生兒出生“一件事”正式上線。
市民無需重復下載客戶端,在“渝快辦”上可登錄各事項辦事端口。進入辦事窗口前,“智能導辦”清晰呈現辦事流程圖,市民無需退出頁面找材料。需要填報表的事項,通過數據處理,辦事群眾隻需選擇“是”或“否”。
目前,新生兒出生“一件事”全業務聯辦量超過3萬件,選擇單事辦理量超過12萬件,月均接受群眾咨詢3000余次。
入學“一件事”
涉及9個部門、12個事項,業務流程再造提高效率,給學校和家長同步減負
“一件事”服務集成辦理的背后,依托著一個強大的“數據大腦”。
92265類批量數據服務、1700個數據服務接口、548個圖層服務接口……數據歸集、數據共享、數據開放,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台承載著各類數據,實現高效流動利用。
“‘一件事’服務集成辦理並非簡單地把所有材料放到一個窗口收取,也不是僅僅把線下窗口數字化。”重慶市政府電子政務中心主任李宗磊介紹,“一件事”是一種方法,要兼顧群眾的體驗感和辦事人員的效率,必須依托更加扎實的數據底座進行流程再造和制度重塑。
每年入學季,都是家長和學校忙碌的時候。“家長給孩子交材料,學校老師要審核,學校的負擔不小。”重慶市教委基礎教育處處長向斌說,入學“一件事”涉及民政、住建委、衛生健康委等9個部門,匯集戶籍類証明、不動產權証書、婚姻登記查詢等12個事項,現在這些數據都已歸集到“重慶市基礎教育招生報名駕駛艙”,家長隻需“刷臉”,所有信息便能立刻匯集。
原來,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台通過抓取家長信息,將數據搜集指令分別發送給9個部門。上述部門收到指令后,會自動匹配人員信息,推送用戶相關數據。家長“刷臉”后,屏幕上便能顯示有關入學“一件事”的所有材料。
除了方便家長,學校也因這項“數字紅利”受益。數據自動比對、材料智能核驗、智能化審批操作……現在,有了數據輔助,學校老師可以做到審批“10秒一件”,解決短時間大批量的信息審核難題,為學校老師減輕負擔。
此外,大量的數據同樣助力治理端的科學決策。走進重慶市教委,一張大屏上的數據正在動態更新。計劃招生人數、報名人數、確認入學人數,各類數據清晰明了。“通過數據捕捉,我們能在后台及時發現關注一些特殊情況。”向斌說,比如留守兒童、殘疾人兒童等,這些孩子的“畫像”會自動傳遞給學校。
扶殘助困“一件事”
找到群眾體驗中的痛點,在殘疾人高頻使用場景中,增加親人幫助辦理選項
“這個流程能不能再簡化一點?”
“戶口增減頁能否不寄回呢?”
…………
每項“一件事”發布前,相關業務部門都會碰頭開會,一步步簡化辦事流程,優化用戶體驗。
“我們從后台能夠捕捉到用戶進出系統的次數,如果短時間內頻繁進出,有可能是不知道如何填寫,退出系統查資料。”李宗磊說,針對這種情況,系統完善了每30秒自動保存的功能,防止因網絡延遲、系統故障等造成所填信息丟失的問題。
如何優化証明材料提交?重慶努力探索機制創新。過去,群眾在辦理新生兒出生“一件事”時,需要提交戶口增減頁紙質件。現在,公安部門可根據系統原有數據和申請數據打印戶口增減頁,不再要求提交。各部門借助人臉識別、電子証照、電子簽名等技術手段,補齊政策短板,數字和政策雙驅動實現政務服務優化升級。
“創新不是單打獨斗,需要多方發力,共同探索最優路徑。”李宗磊告訴記者,每項“一件事”上線之前,都會選擇幾個區縣進行試點。
在扶殘助困“一件事”試點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一些殘疾人在給新生兒起名字時,手機操作困難。信息反饋后,市相關部門在系統中增加了親人幫助辦理的選項,同時拆解辦事流程各項細節。“能讓群眾‘選擇’,就不讓群眾‘填空’。”重慶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副處長姚力說。隨著數字化的推進,殘聯也逐步在區縣進行“遠程評殘”試點,讓殘疾人真正享受到數字化帶來的便利。
從掃描PDF、拍照上傳的“半自動”數字化,到完全實現數據交互﹔從隻能新手媽媽申請“一件事”到轉變為新手爸媽都可以成為申請主體﹔從上戶口需要紙質材料到公安部門直接授權調取電子証照……一項項的改變,來自基層鮮活的創新探索,實現“一地創新、全市復用”,提升“數字政務大腦”能力,為“一件事”服務集成辦理提供支撐。
社會救助“一件事”
融合線上線下,線上難以處理的情況,干部線下及時跟進,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去年7月,家住墊江縣裴興鎮南華社區的胡永好突發疾病,隨即前往醫院檢查,被診斷為高血壓3級(極高危)、糖尿病。因病喪失勞動力,一家人的生活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此時,南華社區幫辦代辦員敲開了胡永好家門。工作人員發現,胡永好一家的生活,在短時間內無法得到改善。“像你家這種情況,可以申請農村低保,也能申請臨時補助。”工作人員通過社會救助“一件事”為胡永好申請了相關補助,同時與鄉村振興局協調在同月將胡永好納入監測管理。沒過多久,社會救助金就打到了胡永好的銀行卡上。
“手機、電腦改變了傳統的辦事流程,但是不能完全代替‘面對面’。部分不會上網的老年人、行動不便的殘疾人,都需要工作人員面對面解決急難愁盼。”張勇告訴記者。
翻開通訊錄,家住渝北區的盛女士回憶:孩子剛出生時,她在“渝快辦”上向渝北區政務服務中心申請了新生兒出生集成辦理,沒多久接到了區政務服務中心窗口工作人員的電話。原來,盛女士夫婦均為重慶其他區縣戶口,受理主體應為戶籍地政務服務中心,且提交的資料有漏項。“孩子在住院,我沒有時間重新申請。”盛女士很著急。
為了解決盛女士的困難,渝北區政務服務中心窗口工作人員來到醫院,幫助盛女士進行了手機申請變更,還主動幫其對接屬地政務服務中心,申請加急辦理。最終,不到5個工作日,盛女士就在醫院收到了新生兒的戶口材料和社保卡。
“在山區、農村地區,要讓更多村民了解‘一件事一次辦’,少不了村干部的‘鐵腳板’。”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政務服務中心主任冉學峰告訴記者。
“這真的能在手機上辦?”“當然可以,你打開手機,你兒子的戶口現場就能辦!” 如今,酉陽縣龍潭鎮趙庄社區網格員郭曉紅走街串巷,讓更多老鄉了解到如何“高效辦成一件事”。
政務服務中心一窗綜辦、自助機辦理業務、手機端全流程辦理……無論採用哪種方式辦“一件事”,后台操作流程完全相同,時間、環節、所需材料也一致。“我們努力做到線上線下融合,為群眾提供切實幫助。”張勇說。
接下來,重慶將多渠道開展企業群眾需求調研,以流程再造、業務協同、數據共享為抓手,謀劃更多“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和服務場景,同步開展“回頭看”工作,收集企業群眾、部門、區縣在辦理集成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迭代升級“一件事一次辦”“一類事一站辦”服務,進一步提高企業和群眾辦事的體驗感和獲得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